2005年宝利通收购了DST;2007年8月,IBM并购网络视频会议商WebDialogs;2009年11月,罗技公司宣布以4.05亿美元现金收购私人控股公司LifeSize,思科花费34亿美元收购腾博; 2010年5月,Google收购视频会议公司VoIP······。这股以国外知名厂商为主力的并购风潮成为了近近几年来视频会议市场的焦点。
经过了十余年的高速发展,如今,视频会议已经成为多个领域的重要沟通工具。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扩展空间吸引了众多知名厂商的目光,各方势力为了抢滩视频会议市场积极行动,这也正是并购风潮盛行的根本原因。
对于众多想要涉足视频会议领域的IT厂商,并购传统的视频会议厂商无疑是最为快捷的途径。并购可以使IT厂商迅速融入视频会议行业,并且与自身的行业优势相结合,从而使得企业在新的领域快速走上正轨。而对于传统的视频会议厂商,为了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做大做强是必须的选择。通过并购重组,视频会议厂商不仅能够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而且会为企业带来轰动的品牌效应。
随着并购风潮的不断高涨,视频会议市场的竞争也日益加剧。传统视频会议厂商的“保家卫国”与新晋IT厂商的“开疆辟土”相互博弈,激烈异常。同时,3G牌照的发放以及三网融合方案的大力推行使得运营商开始由“幕后”走向“台前”,为本就火爆的视频会议市场再添一把火。
就目前的国内市场布局而言,经过“非典”与金融危机的双重洗礼,政府以及大型企业等高端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由于技术与环境的限制,个人家庭市场尚未开启,这就使得仅存的中小企业市场成为众多厂商的必争之地。市场的有限性进一步提升了竞争等级。业内部分专家分析认为,视频会议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将催生市场整体的变革,视频会议行业将会大洗牌,而并购将会是主要手段之一。在未来,视频会议市场将会几家独大的垄断局面。
虽然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下,但是国外厂商这股声势浩大的并购热潮并未影响到国内厂商。不同于国外厂商的行业聚集,国内市场依然是“百花齐放”。然而,这并不代表国内市场的风平浪静,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上市热”就是有力的佐证。
作为本土视讯厂商上市的代表,继科达、华平成功上市之后,迪威视讯也于今年一月加入了上市大军。那么国内厂商为何热衷上市,对于并购却并不感冒呢?这是由并购与上市的先决条件决定的,并购“出资”而上市“集资”。
企业如果想要并购就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而且要有足够的行业影响力来带动整合后的资本正常运作,但这恰恰是众多国内视频会议厂商所欠缺的。受制于国内经济以及网络环境的发展,大多数国内视频会议厂商起步较晚,在行业影响力以及资金上明显底气不足,并不具备强大的收购能力。而企业上市则不同,它被视为目前企业集资和提升品牌效应最为快捷有效的手段之一。为企业募集资金以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正是众多上市企业的根本目的。通过上市,国内厂商可以迅速募得资金,增加的技术实力,提升盈利空间,加大品牌影响力,使得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主动性。
然而,在现实运作中上市虽好,却也不是百利而无一害。上市是把双刃剑,可以扩大品牌影响,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资本实力,同时也将自己的所有行动暴露给竞争对手,这对于企业,尤其是处于激烈竞争中的视讯企业,压力是不容小觑的。因此,业内专家分析认为,企业上市要有明确的发展策略,如果盲目发展将会使企业的“多元恶化”。如今,视频会议厂商的竞相上市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规范当前的国内视频会议市场,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使得国内视频通信市场更具国际竞争力。
结语:
在当前的国内视频通信领域,视讯企业上市已经拉开了序幕。而今年1月,知名视频通信厂商华为全资并购了多媒体网络通信商盛维网络通信有限公司,以此来扩充自身的产品生产线,则使得并购开始在国内视频通信领域显现。“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国内视频会议厂商的洗牌大战将会如何进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