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阿凡达,让3D热潮席卷全球。让设备商,内容商看到一个新的吸金热点,让观众们感受到从未感受过的无与伦比的视听享受,并疯狂追逐着类似的作品。一时间,3D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而3D电视作为被公认的3D行业未来的“太子”,则被作为3D产业发展的重点,各国、各大集团在3D电视上颇为重视,不甘人后。我国自然也在其中,上到政策决策层,下到彩电厂商,无不为之动容,但目前国内3D产业的混乱也使3D电视的前景一片模糊,正可谓雾里看花。
下面作者就带领大家全面的梳理一下3D产业。
--
1、什么是3D电视
3D(three-dimensional)就是三维立体图形。由于人的双眼观察物体的角度略有差异,因此能够辨别物体远近,产生立体的视觉。三维立体影像电视正是利用这个原理,把左右眼所看到的影像分离,经由大脑处理后形成有景深感的立体影像。
2、3D电视的发展史
3D电视的起源,早先可以追溯到1903年,科学家发现了“视差创造立体”的原理。当电视出现后,人们就已经开始着手研制立体电视,传统的用于观察静止图像或电影图像的立体显示方法几乎全部被应用到立体电视技术中。立体电视技术是随着立体视觉技术和电视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
在早期黑白电视时代,比较成功的立体电视是由两部电视摄像机拍摄影像并用两个独立的视频信道传输到两部电视机,每部电视机的屏幕上安置一块偏光板,然后用偏光眼镜去观察,这样的立体电视系统可以获得较好的立体图像。这种双信道偏光分像立体电视技术至今仍然是公认的一种质量较好的立体电视系统。
20世纪50年代,彩色电视技术发展到接近实用的阶段,“互补色立体分像电视技术”开始应用于立体电视。基本方法是用两部镜头前端加装滤光镜的摄像机去拍摄同一场景图像,在彩色电视机的屏幕上观众看到的是两幅不同颜色的图像相互迭加在一起,当观众通过相应的滤光镜观察时就可以看到立体电视图像。
这种立体电视成像技术兼容性好,在立体电视技术领域曾经风靡一时。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明显,首先由于通过滤光镜去观察电视图像,彩色信息损失极大。其次是彩色电视机本身的“串色”现象引起干扰,同时由于左、右眼的入射光谱不一致,易引起视觉疲劳。
2009年12月,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耗资5亿美元的电影巨作《阿凡达》同时以2D、2DIMAX、3D、3DIMAX等多种版本在全球公映,掀起了全球3D热潮。
3、目前3D主流技术介绍及优缺点分析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3D显示技术,其中包括美国3M公司牵头研发的裸眼3D显示技术,日本企业开发的偏光片式3D技术,以及目前成为主流的眼镜式3D显示技术。
1)裸眼3D显示技术:
裸眼式3D技术大多处于研发阶段,主要应用在工业商用显示市场,所以大众消费者接触的不多。从技术上来看,裸眼式3D可分为光屏障式(Barrier)、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技术和指向光源(Directional Backlight)三种。裸眼式3D技术最大的优势便是摆脱了眼镜的束缚,但是分辨率、可视角度和可视距离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
目前已经有多家显示器厂商都推出了免佩戴专业眼镜就能看到3D立体画面的显示设备,它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人们可以完全不需要佩戴眼镜就能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效果。
这项技术一般被称为“裸眼多视点”技术,也就是不通过任何工具就能让左右两只眼睛从显示屏幕上看到两幅具有视差的、有所区别的画面,将它们反射到大脑,人就会产生立体感。它也利用了人眼的视差原理,通过给观看者左右两眼分别送去不同的画面,从而达到立体的视觉效果。由于观看者可以不佩戴眼镜,因此这些技术非常适合在公共场所展示的大屏幕显示器,便于多人观赏。
不足:不过,裸眼3D显示技术的缺点也非常明显,人们在观看屏幕时,必须位于一定的范围内才能观察到立体画面,若距离屏幕位置太远,或观察角度太大的时候,3D效果并不明显。此外,若离屏幕距离太近,人会有明显的头晕现象,因此该技术暂时还不适合在小尺寸显示器上使用。此外,这种技术在显示效果方面相对较差。
2)色差式3D技术:
最早出现3D显示技术就是色差式,从技术层面上来看也是最为初级的一种3D效果显示方法,这种3D显示的辅助设备只需购买一付红青(红淡蓝)色差眼镜就可以了。成本也最为低廉。
色差式3D显可以称为分色立体成像技术,是用两台不同视角上拍摄的影像分别以两种不同的颜色印制在同一副画面中。用肉眼观看的话会呈现模糊的重影图像,只有通过对应的红蓝等立体眼镜才可以看到立体效果,就是对色彩进行红色和蓝色的过滤,红色的影像通过红色镜片蓝色通过蓝色镜片,两只眼睛看到的不同影像在大脑中重迭呈现出3D立体效果。
不足:显示效果有限,3D效果体验不足但是其低廉的成本却使很多财力有限的3D影片爱好者选择他的一个主要原因。
3)快门式3D技术:
快门式3D技术可以为家庭用户提供高品质的3D显示效果,这种技术的实现需要一付主动式LCD快门眼镜,交替左眼和右眼看到的图象以至于你的大脑将两幅图像融合成一体来实现,从而产生了单幅图像的3D深度感。其成本也比色差式3D显示技术昂贵很多。目前三星、LG所推出的3D电视主要使用的就是这种3D显示技术。
快门式3D技术的原理是根据人眼对影像频率的刷新时间来实现的,通过提高画面的快速刷新率(至少要达到120Hz)左眼和右眼各60Hz的快速刷新图象才会让人对图象不会产生抖动感,并且保持与2D视像相同的帧数,观众的两只眼睛看到快速切换的不同画面,并且在大脑中产生错觉,便观看到立体影像。
不足:由于技术成本的制约其成本也较高,如果是同时约几个朋友来看3D电影的话就要每人都有一付这样的眼镜,这就需要花很多钱,如果是每人独自观看的话那互动性就差了。
4)偏光式3D技术:
偏光式3D也叫偏振式3D技术,属于被动式3D技术,眼镜价格也较为便宜,目前3D电影院、3D液晶电视等大多采用的是偏光式3D技术。和快门式3D技术一样,偏光式3D也细分出了很多种类,比如应用于投影机行业的偏光式3D需要两台以上性能参数完全相同的投影机才能实现3D效果,而应用于电视行业的偏光式3D技术则需要画面具有240Hz或者480Hz以上的刷新率,从实现的方式二者也存在很多差别。
在技术方式上,偏光式3D技术是被动接收所以也被称为属于被动式3D技术,辅助设备方面的成本较低,但对输出设备的要求较高,所以非常适合商业影院等需要众多观众的场所使用。
不足:光线偏振系统的价格不菲对于家庭用户来说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1、概况:
随着阿凡达的大热,消费者对3D的狂热在国际上掀起一轮3D热潮。美国、日本、欧洲纷纷加大3D产业的投入力度,一些国家已经开播3D频道。英国天空电视台正式启播SKY 3D电视频道和美国ESPN 3D频道宣布将直播南非世界杯25场足球赛之后,日本天空完美卫星通信公司(SKY Perfect JSAT)最近宣布,联手索尼公司将在其卫星高清电视中推出一个专门的世界杯3D频道“Sukachan 3D 169”,为日本电视家庭提供南非世界杯25场足球赛3DTV直播。
据市场研究公司DisplaySearch日前发布的一份专门报告称,在3D电影的促动下,3D市场已于2010年开始起飞。而且随着全球消费电子厂商陆续推出一批包括电视机、监视器、笔记本电脑、蓝光盘播放器、数码相机、摄像机、电子相框等3D相关产品进军家庭市场,加上原有的广告、公共显示牌和医疗等专业应用,3D正在推动一场从平板显示转向立体显示的技术革命。
当然,革命性的新技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往往也会产生庞大的应用市场。对于电视产业,Display Search的预测说,从2010年到2015年,全球3D电视的市场销售额将从11亿美元增加到158亿美元,出货量将从120万台增加到1560万台。到2018年,3D电视全球出货量更会达到6400万台,市场销售达到170亿美元。
2、美国3D产业的发展
美国作为全球3D产业的领跑者对于3D产业自然不遗余力,但之前的重点一直集中在3D动画上。而与之前不同的是,此次的3D热潮,带动起从内容商到传输商到设备商这一整条产业链的热情。美国卫星电视公司DirecTV新发射的卫星于2010年3月投入运营,并开播全球首个3D高清电视频道。迪士尼公司旗下的美国娱乐和体育电视台(ESPN)5日宣布,该电视台将从今年6月11日南非世界杯开赛之日起开通3D频道,这将是全球首个3D电视频道。美国探索传播公司旗下的探索发现频道也于同日宣布,将同索尼公司和IMAX公司联手,于2011年推出24小时不间断播出节目的3D频道。
市场分析师格雷格•爱尔兰认为,3D电视台能否提供精彩节目是人们选择3D电视与否的关键因素。探索公司预测,未来两年左右时间里,在美国1亿户家庭中,将有500万用上3D电视。5年至10年后,这一数字娱乐技术有望得到更广泛的普及。
而日本松下和韩国三星则在美国3D电视机市场展开了激烈竞争。
3、日韩3D产业的发展
从全球的3D产业链来分析,日本掌握着约50%的专利,而日本索尼、松下和韩国三星也是全球3D产业的三家主要企业。
事实上,没有哪家公司比索尼在3D上利害关系更大,它是目前唯一能提供完整3D体验的消费电子巨头,产品涵盖3D内容从拍摄到播放的各个环节。从索尼影视娱乐公司(Sony Pictures Entertainment,Inc.)、BRAVIA电视、蓝光播放器和光盘、数字投影机、VAIO笔记本、PS3游戏主机、Cyber-shot照相机到各种摄像机,索尼原显分散的业务线在3D的统领下成为层次分明的整体。
而松下与20世纪福克斯和Lightstorm娱乐在《阿凡达》的全球宣传上合作,用以宣传自己包括3D在内的众多视听产品。在2009年下半年,松下为宣传3D,还曾推出全高清3D家庭影院旅游车,在美国各地巡回宣传,以便让大众接触到真正的3D家庭影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