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领域,平板电视一直被视为家电领域最大的一块蛋糕,从平板电视初出茅庐开始,就注定平板电视市场是一个多品牌之间相互竞争和角逐的市场。据笔者了解,在2004年之前,国内平板电视市场规模非常小,掌握核心技术的外资品牌占据了近80%的市场份额。其中主要品牌以夏普、松下、索尼、日立等品牌为主。国内主流彩电厂商的主要投入仍然集中在CRT和背投的生产。
2004年之后,国产品牌迅速崛起,康佳、TCL、长虹、厦华、海信等国产品牌通过积极的市场推广和价格策略,以及在产品技术也获得了很大的进步,市场份额全面超过外资,成为国内平板彩电市场的核心主力。
进入2005年,平板彩电市场已经形成一个相反的品牌格局,外资品牌销量的份额只占20%。其中由海信、厦华、创维三强领先,合计销量占有率达到37%,并且三家的差距非常小。长虹、康佳、TCL、海尔等品牌也正一路快马加鞭,国产品牌在销量上已取得绝对优势,总计市场占有率为75%左右,国外品牌则仍占据高端价位市场,领头羊是夏普和飞利浦。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05年,还加入了新科和夏新这两家新锐厂商。在众多国内外强势品牌全线发力的状况下,国产彩电品牌还拼到了近6%的销量占有率。
2006年,随着国产彩电企业的迅猛发展,外资品牌在价格、品牌方面都表现出了强有力的竞争力,国内品牌的销量优势有所减少,销售额与外资企业基本相当,国产品牌的规模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据相关家电权威机构数据调查显示,2006年国产彩电销售比重占51.9%,外资品牌占48.1%。
2007年,国内平板电视需求规模增长速度会放慢,总量接近750万台,增长的部分来源主要是二三级市场。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之后,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的需求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一线城市的竞争将体现为品牌综合实力的竞争,二三级主要体现为渠道的竞争。由于渠道分散,外资品牌暂时无法全面到达,利于国内品牌实现规模突破。
整体来看,07年国内平板电视市场竞争基本形成“四分天下”的格局,中国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占整体销量的60.2%;其次是日本品牌,再次是韩国品牌,最后是欧美及其他品牌。从平板电视销售额角度看,中国品牌占48%,日本品牌占29%,韩国品牌占16%,欧美及其他品牌占7%。
国内液晶电视市场竞争品牌最多,从全国市场来看,中国品牌仍然保持了60%的销量份额,但市场份额相对分散,海信、创维、长虹、TCL、厦华、康佳六大中国品牌只占整体市场的50%,在外资品牌中索尼、三星、东芝、夏普市场表现突出,占整体市场的20%。
等离子电视方面,以日韩品牌为主,松下、日立、三星、LG占据77.6%的销量份额和81.7%的销售额份额,中国品牌仅长虹、海信、厦华仍在坚持,其它均已全面转向液晶电视。
2008年,国内市场平板电视消费需求实现210万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6%。其中外资品牌在大城市市场略微强势,索尼、三星、夏普、东芝等主流外资品牌销量份额已超过50%。而三、四级城市市场国产品牌优势明显,海信、长虹、TCL、创维、厦华等品牌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
外资品牌市场份额的增长得益于价格策略的运用,尤其是对中小主流尺寸平板电视价格的下调,使外资品牌平板电视消费需求激增。以32、37英寸平板电视价格变化为例,中外品牌产品价格差距逐年减小,到2008年价格差距仅为1000元。
从全国总体市场的角度来看,2008年国产平板电视市场份额仍领先,由于渠道、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限制,外资品牌的市场还主要局限在大中城市的家电连锁卖场和百货商场,在营销的投入和规模上也呈现在大中城市集中轰炸的特点。而国产品牌长期扎根国内市场,渠道、售后服务有历史性的优势。
2009年,中国平板电视市场是不平凡的一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及市场环境都经历了不可预知的演变。面临经济危机的中国平板电视产业反而悄然崛起、适时有效的内需刺激令国内平板电视销量同比去年增长50%,国内彩电企业逐步摆脱价格战策略起步于上游产业生产。在09年中外彩电品牌销量占比为7:3。
在全球彩电行业收入面临下滑的压力下,2009年彩电企业国内收入增长主要来源液晶电视市场份额的大幅提升,尤其是三、四级市场份额的提升,保证了国内彩电企业在行业收入下滑的背景下,在国内市场获取10%~15%的收入增长。
2010年,据相关数据统计,国产彩电企业在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下,三、四级平板电视市场开发力度较大,份额仍然具有明显优势,占到60%以上。
奥维咨询发布研究报告称,在2010年四季度农村市场消费旺季以及家电下乡的带动,农村市场四季度平板电视销售规模首次超过城市市场,达到527万台,同比增幅预计达65%,超过整体国内市场的50%。
通过近几年平板电视市场的激烈竞争,业内众多专家认为,在未来平板电视发展中,中外彩电品牌在市场竞争还将延续,而这种激烈竞争将进一步促进平板电视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