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索尼主动出局 全球面板产业变数再生

来源:《平显时代》 更新日期:2012-02-29 作者:佚名

    一场前所未有的强烈地震正在全球面板业蔓延。

    2011年12月27日,索尼中国有关负责人对外宣布,索尼公司于12月26日与三星电子签订协议,三星电子以1.08万亿韩元(约54亿元人民币)收购索尼持有的液晶面板合资公司S-LCD的全部股份(50%),交易将于2012年1月底完成。这意味着在这个春节之后,索尼已经彻底退出了液晶面板的经营。

    索尼三星拆伙S-LCD但签订面板采购合约

    成立于2004年4月的S-LCD公司,出生在全球面板产能有限的大背景下,三星电子和索尼为稳定电视面板的供应来源,而合资成立液晶面板工厂,合作范围也逐步从最初的7代面板生产线,扩大至8代面板生产线。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由于日元持续升值,索尼电视自2004年一直处于亏损状况,预计2011年财报索尼电视业务还将亏损1750亿日元(约22亿美元),这也是索尼电视连续第8年亏损。相反,三星电视却凭借着上游面板的优势,一举成为全球电视行业的老大。

    为此,索尼在过去几年里已相继卖掉其在西班牙、斯洛伐克和墨西哥的电视工厂,并将超过50%的电视生产外包给富士康等公司,但仍然无法扭转电视业务的困局,索尼电视市场排名也从第一位下滑至第三位。与此同时,全球面板市场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步入产能过剩的寒冬,至今也没有走出市场低谷期。

    “S-LCD在此次产能过剩的寒冬中,自然不能独善其身。”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指出,索尼退出面板经营,首当其冲可回收部分投资资金,减轻目前经营亏损压力外。在合资时代,三星与索尼有所谓的最低购买数量与未达成罚金等协议。且由于索尼与三星电视品牌常常采用相同的面板,因此在规格与设计上差异化的空间有限。NPD DisplaySearch预期在合资关系结束后,索尼在面板采购策略上将更具弹性,并更能利用不同的面板、塑造其产品差异性。索尼方面也表示,未来公司可以根据市场价格变动灵活、稳定地从三星公司获得液晶面板供应,而无需承担运营商生产工厂的责任和成本——索尼与三星决定拆伙之际,也同时针对2012年电视面板采购签订一份战略性合约,确认了双方在2012年的面板购买关系。上述交易将大幅降低2012年液晶面板采购成本,初步估计2012年索尼面板采购成本同比减少550亿日元。

    另一方面,索尼目前也正在逐步调整其液晶电视整机制造模式,朝更深入LED背光模组与液晶模组组装段切进,而非纯粹的购买液晶面板模组之方式。换言之,索尼也正在利用BMS(Backlight Module System)组装模式在整合设计与组装,期使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成本。

    所谓BMS(Backlight Module System)组装模式已经广为三星等韩国厂商以及许多中国大陆的电视制造商、台湾的整机代工厂商所采用。如今索尼所开始进行的是,向面板厂采购面板半成品(Open Cell),并外包其背光模组与液晶模组组装,但模组与背光设计则仍由索尼掌握,最后再将整合后的半成品,送到索尼的组装代工厂(如鸿海或纬创等等)完成整机组装。过去三星对于仅供应Open Cell一直采取较为保守的立场,然而,随着索尼与三星合资关系结束,未来索尼在向其他面板厂购买半成品(Open Cell)面板时,将会更具选择弹性与自由度。

    而对于三星来说,索尼退出的影响相对复杂。由于S-LCD的合资关系,索尼掌握了三星19%的面板产能,随着合作的结束产能将全部归属三星,在市场供过于求的环境下如何消化这些产能对三星是个考验。“但由于三星在液晶面板各个应用市场拥有均衡的市场优势,随着三星决策层的单一化,有利于其集中产能发挥竞争优势。”群智咨询总经理孙培华说。

    中国本土电视品牌和面板产业崛起促成地震

    “除了欧美经济不景气的市场原因外,中国本土电视品牌和面板产业全面崛起也是此次产业地震的主要原因。”李亚琴表示,中国电视品牌2011年在全球液晶电视市场占有率已达19.5%,预计2012年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至24%;2011年中国电视代工(不包括冠捷和群创)的全球份额为8%,预计2012年将上升至11%,若包括冠捷和群创的液晶电视代工量,中国液晶电视明年代工总量占全球市场份额将接近25%。

    自主品牌加上代工,预计中国厂家液晶电视明年产量占全球市场份额接近50%。同时,大陆面板明年产量占全球面板比重将猛然上升至11%。“在全球市场低迷的现状下,中国台湾和日韩的面板厂家自然要针对国内厂家的崛起,做出相应调整。”李亚琴说。

    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平板显示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谷至华指出,若华星光电和京东方的高世代面板线在明年如期达到满产,因关税的原因,京东方和华星光电肯定能获得国内彩电厂家的面板订单,将使全球液晶面板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惨烈。

    正基于此,2011年12月初,奇美电子董事长廖锦祥以“个人健康”为由闪电请辞,经营权由台湾鸿海全面接手。12月19日,LGD电视事业部长韩相汇升任公司CEO一职。12月23日,友达光电将任命彭双浪为新任总经理。

    (《平显时代》2012年2月,第89期,欢迎广大客户踊跃订阅、投稿、投放广告,谢谢您对本期杂志的厚爱!)

    更多资讯来自《平显时代》(下载)

索尼主动出局 全球面板产业变数再生(2)

    “一元股”背后国内面板生产厂商处境尴尬

    尽管京东方和华星光电的8代面板线给国际巨头造成很大压力,但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其现状也十分尴尬。

    LGD、三星、友达高世代线将在2014至2015年设备折旧结束,届时,LGD、三星等国际巨头将增加15%的利润空间,可灵活地调整价格。而华星光电和京东方最快完成设备折旧要在2017年。谷至华也指出,目前是华星光电、京东方最困难的时期。

    2011年第三季度,京东方报亏9.28亿元,预计全年亏损将超过30亿元。同样因为面板市场的低迷,TCL集团和京东方在12月双双成为国内A股市场的“一元股”。

    “按照TCL集团目前的业绩,股票进入‘一元股’是不正常的,华星光电负面因素也被市场放大。”TCL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李东生对本报表示,华星光电项目2011、2012两年也会出现一些亏损,但亏损面还是在预期之内,对业绩的影响不会很大。而且平板电视在新兴市场的加速普及和新增市场的需求,将使面板市场在明年下半年恢复供需平衡。

    李东生透露,华星光电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提升良品率,而不是产量。此外,华星光电已开始将面板样本送其他客户检测,未来华星光电50%产能将由TCL自己消化,另外50%外销给其他公司。

    而京东方最大利好莫过于旗下能源子公司在鄂尔多斯煤炭矿的开采权的转让。12月23日,京东方已收到20亿元股权转让款,剩余16亿元将于2012年9月30日前收取。

    “面板市场正在好转,面板价格已连续三个月止跌。”李亚琴表示,目前台系面板巨头产能开工率在75%左右,而日韩面板巨头产能开工率在85%左右。如继续调低开工率,到2012年下半年全球面板供应才有可能趋于平衡。

    面板市场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索尼、三星拆伙给两者之外的面板企业带来无穷想像空间:索尼将扩大合作范围可为面板厂带来订单和合作机会;合作终止后索尼在S-LCD的7代和8代线的研发及生产团队将逐步回归索尼,但其并无自有的面板厂,若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的国内面板厂能抓住此契机,引进大量高端人才,必定能加速国内面板产业的发展。

    (《平显时代》2012年2月,第89期,欢迎广大客户踊跃订阅、投稿、投放广告,谢谢您对本期杂志的厚爱!)

    更多资讯来自《平显时代》(下载)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