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分析:电子行业的整合是把双刃剑

来源:技术在线 更新日期:2011-11-18 作者:佚名

    “并不是很多公司整合在一起就好”。 “也不是通过合并增加了销售额就万事大吉”。 在电子行业,企业之间的合作及重组盛行。但为了进行企业整合,首先需要制定能够取胜的战略。

    东芝、日立制作所及索尼合并中小型液晶面板业务,于2012年成立“日本显示器”公司。瑞萨电子也是由原三菱电机、日立制作所及NEC的系统LSI及MCU部门合并而来的。手机厂商也在不断整合,富士通与东芝合作成立了富士通东芝移动通信,NEC、卡西欧及日立制作所合作成立了NEC卡西欧移动通信。除了电子行业之外,新日本制铁与住友金属工业也打算在2012年度内进行整合。

    企业间进行整合的最大好处在于可以削减固定成本。在半导体行业,最尖端微细加工技术的开发需要进行巨额投资。光是最尖端液浸曝光装置就要花费数十亿日元,建造洁净室也需要投入几亿、乃至几十亿日元的巨额资金。三家公司整合后,研发支出只相当于原来一家公司的费用,因此可将固定成本与销售额的比例压缩至三分之一。

    关于固定成本的削减,除了研发费用之外,还有望通过统一人事、总务、财务及经营管理等间接部门的人工费及广告宣传费来削减成本。而且,还可通过整合,扩大生产线的规模,以较低的成本采购原材料,具有以“规模经济”来提高生产效率的优点。

    多家公司整合后,销售额、市场份额及利润率都会提高,有望实现1+1等于3的效果。在商业领域,“数字代表实力”。与客户进行价格谈判时,公司的市场份额越大,就越能在价格谈判中取得有利地位。而且,在产品性能参数及标准化等技术谈判中,同样是市场份额越大,“话语权”越高,对自己也越有利。

    但企业之间进行整合之后,销售额未必就会增加,有时会出现1+1等于1的情况。这是因为,在半导体及液晶面板等部件业务中,作为客户的整机厂商及个人电脑厂商会避免只从一家公司采购。

    从特定部件厂商大量采购部件的话,对于客户来说,在价格谈判中的话语权就会减弱。只从一家公司采购的话,如果这家公司无法供应部件,客户就会非常被动,因此无法对供应部件的公司采取强硬态度。如果从多家公司采购,就能让这些企业相互竞争,从而以更低的价格购买部件。

    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瑞萨电子的那珂工厂受灾,汽车核心部件车载MCU的供应滞后,曾一度给全球汽车厂商企业的供应链带来了严重影响。在硬盘产量占全球6成的泰国,洪灾导致硬盘生产滞后,人们开始担心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多种电子设备会受到影响。

    以上事实表明,重要产品的供应过于依赖一家公司或一个地区,存在着巨大风险。今后,不依赖于一家公司,尽量从多家公司、多个地区采购,这种分散供应源的做法会越来越普遍。

    其实,在不断进行企业整合、两大企业垄断状态持续的硬盘行业,就出现了整合后销售额没有实现1+1等于2的情况。西部数据打算合并日立全球存储科技公司,整合后市场份额将达到50%。而希捷合并了三星的硬盘部门之后,全球份额达到了40%。

    据说这是因为个人电脑厂商等客户因害怕两家公司的价格谈判实力过强,而增加了从位居全球第三而市场份额只有10%的东芝采购的硬盘。东芝在西部数据与希捷两大强势企业出现后,坐收“渔翁之利”反而提高了市场份额。在LSI行业,此前被数家公司垄断的产品领域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

    另一方面,有的公司并不避讳从一家公司采购部件。提供iPod、iPhone及iPad等产品的苹果,就一直只委托一家公司生产作为产品大脑的微处理器。而对苹果同样重要的闪存,该公司则分别从东芝、三星、英特尔与美光的合资公司IM Flash Technologies及海力士采购,让多家公司同时竞争,与微处理器的采购方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对于苹果而言,尽管只让一家公司供应处理器的做法存在风险,但苹果认为能够凭借其实力控制处理器厂商。最近,苹果的便携终端处理器由三星供应。对于三星而言,与处理器相比,苹果采购高价闪存的客户身份更为重要。所以苹果判断三星不会在处理器方面不会对其采取强硬态度。

    不过,三星因销售安卓手机而增强了实力,苹果与三星一直是智能手机领域的竞争对手。因而两公司在世界各地展开了诉讼大战。为苹果提供部件的三星的立场当然会改变,估计处理器及闪存的行业格局也会受到影响。苹果害怕过于依赖三星,这对三星以外的半导体厂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目前在供应链中已经传出了一些供应商的名字。

    企业之间的合作及整合是一把双刃剑。可削减半导体尖端工艺的研发费用及广告宣传费等固定成本是整合的一大优点。但未必能为销售额带来1+1等于2的效果。合作及整合的好坏要看企业制定的战略。客户战略也是一个方面,因此避免从一家公司采购部件的行业尤其需要注意这一点。

    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及整合的战略与技术战略密切相关。各位工程师朋友会在平时频繁接触客户的过程中,找到客户战略及技术战略。自己公司的技术优势是什么?今后在业内生存下去的技术是什么?客户的需求是什么?哪家企业具备自己公司所没有的技术,是否能够在与其联手后进一步发挥优势?

    工程师应在征询客户要求及其他部门意见的同时,站在公司高层的角度,来考虑公司未来的战略。而经营者应认真倾听只有工程师才能了解的客户信息以及有关其他竞争公司的宝贵意见。

    各位工程师朋友,不要以为这与自己的工作无关,建议大家积极与经营企划部门交流,参与公司的战略制定。企业的经营企划需要掌握技术信息及经验的工程师的参与。相反,不参考工程师的意见、不制定技术战略就轻易进行企业合并及合作的话,就可能会出现1+1等于1的情况。

 标签:电子行业整合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