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决定大幅缩小平板电视业务。计划关闭或出售3家主力工厂,本财年的赤字幅度或将高达数千亿日元。迎来上任第六个年头的大坪文雄社长面临考验。
“我们曾想设法保住这些生产基地,但……”
松下高管一脸苦恼地说道。该公司在10月31日的2011财年上半年(4~9月)中期结算发布会上宣布将缩小电视业务,迄今已确定的重组措施如以下。
①放弃将生产等离子面板的尼崎第一工厂(兵库县)转为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的想法,考虑废弃工厂事宜。
②生产等离子面板的尼崎第三工厂停止生产,实施1000亿日元规模的固定资产损失会计处理。
③生产液晶面板的茂原工场以300亿~400亿日元的价格出售给东芝、日立制作所等联合成立的日本显示器(Japan Display)公司。
通过这些措施,松下的生产基地将向生产等离子面板的尼崎第二工厂和生产液晶面板的工厂(兵库县)整合。
除了投资2100亿日元设立的最先端尼崎第三工厂固定资产损失会计处理之外,再加上收购三洋电机的评估损失等,松下2011财年(截至2012年3月)的最终赤字有可能达到数千亿日元。
深陷自己布下的低价格化泥沼
“通过大量生产将平板面板每英寸价格降至5000日元,由此获得压倒性份额。”
松下高层提出这一构想的时间是2004年。当时实际价格在1英寸=1万日元居高不下。04年以后,松下开始以每年一项投资的频率建设等离子面板及液晶面板工厂,5年内实施了超过9000亿日元的大规模投资。
正如这位松下高层预想的那样,2006年平板面板的实际价格下降到了1英寸=5000日元。但之后则是连续的误算。原因是不仅夏普等日本国内竞争对手,韩国三星电子及LG电子也以大规模投资及大量生产应战,面板价格开始以无人可挡之势骤降。
在2008年雷曼事件影响下,松下一直看好的欧美市场骤冷,此外在大尺寸化及高精细化方面,韩国厂商也超出预想地迅速追赶上来。另外日本企业还受到了汇率的重创,与当初的预计相比,日元升值了40%之多。
现在,平板电视的实际最低价已跌破1英寸=1000日元。松下深深陷入了自己布下的平板电视低价化泥沼。
松下社长大坪文雄面临严峻局面。虽然明年6月他将迎来上任第六个年头,但其在位期间,雷曼事件导致的市场骤冷使松下08财年(截至09年3月)出现3790亿日元、09财年(截至2010年3月)出现1035亿日元的最终赤字。此次又将出现第三次赤字。
松下出现最终赤字的情况在1995年出售美国电影公司MCA的森下洋一元时代有过一次,在前社长中村邦夫(现为董事长)时代有过两次。
在10年前的2001财年(截至2002年3月),松下因中村前社长实施机构改革出现4310亿日元最终赤字,其改革是为了给松下做“手术”,旨在剔除松下电器时代的长年事业部制度导致的业务重复等弊病,以及与上市子公司利益相悖及人员过剩等疾患。改革后第三年起,松下业绩得到改善,这也被称为“V字复苏”。而此次则是大坪社长为自己决策的投资战略收拾残局。
今后松下的目标是从平板电视等单一产品的薄利多销模式中摆脱出来,利用家电及能源设备等多样化产品向家庭及办公领域提供一揽子订单服务,向解决方案型业务转变。不过,这一举措要想成为下一个V字复苏的牵引力还为时尚早。其关键在于能否剔除疾患,不再给后人留下赤字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