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液晶电视由于面板的响应时间大幅提升,因此面板硬件的拖尾现象已大为改善,基本上人眼已很难发觉拖尾存在。那为何我们在看动态画面的时候,还会感觉模糊呢?原因就是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会将上一幅图像暂留在你的视觉里,与眼睛看到的下一幅不同内容的画面重合,就会感觉画面模糊(重影),相邻两幅画面的内容变化差异越大,那这个模糊程度就越严重。
为了改善人眼视觉暂留现象造成的这种动态清晰度的下降,再改善面板的响应时间意义已经不大,只有通过提高画面的帧数来减少画面内容的突变程度才能解决。
因此200HZ(240HZ)的四倍速驱动技术(也就是插帧技术)就诞生了。其原理是将原先的图像刷新率由PAL制式的50HZ提升到了200HZ(NTSC制式为60HZ提升到了240HZ图像刷新率)。
我们知道,原始电视信号有50HZ,那么多出来的150HZ是哪里来的呢?原理就是靠数位影像处理器计算出来的,也就是原先相邻两幅图像之间插入了计算出来的3幅画面,而且这些插入的3幅画面是渐变的,也就是说将原先突变的50幅画面,变成了200幅渐变的画面,从而大大提升了画面的流畅和动态清晰度。
那么等离子的600HZ子场驱动又是什么样的技术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等离子和液晶的显示方式不同,也就造成了面板驱动方式的不同,也就是说液晶在显示一幅画面的时候,是整幅成像,而等离子显示一幅画面,是靠子场处理将一幅画面分成不同灰度的子图像依次成像的,如果把这一幅图像分成12幅,那这12幅图像只是亮度不同,而画面内容还是一摸一样的。分的越多,这幅图像灰度的等级越高。
一幅画面分成12幅,50帧画面就是600幅,但这600幅画面内容不是全部渐变的,也就是说每12幅一变,600幅连起来快速播放,其实你看到的还是50帧的图像依次播放,也就是每12幅画面一渐变。因此画面的流畅和清晰度是没有变化的。
但是比起PAL制式下最少400HZ来说的8个子画面(能组成最基本的256色阶所需最少的子画面数),由于多了2个子画面,因此色阶就高于256,也就是色彩层次更丰富了。总结来说,液晶的200HZ四倍速驱动技术提升的是人眼生理现象造成的画面模糊,而等离子600HZ子场驱动技术提升的是色彩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