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新兴市场持续繁荣,一面是发达市场持续疲软,在全球电视机市场几家欢乐几家愁的格局中,日本厂商的日子最难过。
不愿舍弃电视机业务的日本企业,注定要继续面对困扰它们一年又一年的噩梦。
11月2日,索尼发布2011财年第二季度(2011年7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业绩,销售收入同比下降9.1%,为1.575万亿日元。索尼称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日元升值的不利影响,以及主要由于液晶电视销售下降造成的消费产品与服务业务销售收入减少。
销售收入减少为索尼带来了亏损。当季内,该公司营业利润由上财年同期盈利687亿日元变成亏损16亿日元,净利润为亏损270亿日元。为此,索尼不但下调了2011财年全年销售收入和运营利润的预期,净利润也从此前预期盈利600亿日元下调至亏损900亿日元,这意味着它将连续第四年遭遇净亏损。
电视机业务依旧是导致索尼难以盈利的主要因素,该业务在本财年内可能产生1750亿日元的亏损。
拯救电视机业务是眼下索尼要解决的首要难题。不过,它在自我拯救的战场上并不孤单在韩国竞争对手大行其道,三星和LG已经占据市场份额前两位的时候,其他日本彩电企业也陷入相似的境遇。
共同的痛
过去7年中,索尼电视机业务的亏损总额已经超过50亿美元。按照索尼的预测,2011财年将成为这一业务的第八个连续亏损年度。
2009年,“索尼四大金刚”之一石田佳久被任命为主管电视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公司希望他能复制先前在美国扭转VAIO电脑业务乾坤的成功经验。
2010财年即将到来之际,索尼将电视机销售目标定为2500万台,较前一年提升了将近70%。石田佳久说,他在2010财年的目标是为索尼电视机业务扭亏为盈打下基础,哪怕要以一部分市场份额被三星和LG抢去为代价。但在2010财年刚走过一半之时,索尼就表示,受北美市场电视机业务下滑影响,很难完成本财年的既定目标。
在发布2011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时,索尼将本财年的电视机销售目标下调至2000万台,为此,该公司要承担500亿日元的额外费用(包括在1750亿日元的亏损之内)主要来源于生产设备的资产损失和减少产品型号所产生的成本。
今年7月,索尼已经下调过一次本财年的电视机销售量,从年初预估的2700万台降至2200万台。
不单是索尼,电视机业务也让其他日本电子巨头挠头。
10月31日,松下发布的2011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它当期亏损1362亿日元。该公司同时对本财年全年的业绩预期作出修正,称可能亏损4200亿日元。这是自2002财年IT泡沫破灭以来松下第二次出现年度亏损。此前,松下曾预计2011财年将盈利300亿日元。
松下大举调低收益预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电视机和半导体业务重组等事物增加了4040亿日元的营业外费用,其中半数以上用于电视机业务。
松下是全球第一大等离子电视厂商,随着技术壁垒被打破,松下等离子产品的利润大打折扣,尤其是在液晶电视的冲击下,等离子电视在市场上节节败退。为此,过去4年中,松下也在加速布局液晶电视市场,不过还难以与三星、LG等对手抗衡。
松下总裁大坪文雄表示,电视机业务的情况不断恶化,迫使松下削减该部门产能,减记此前的投资。该公司已经将年度电视销售量从此前预期的2500万台下调到1900万台。
考虑到盈利问题,日立和夏普也对电视机业务进行调整。
包括电视机在内的家电产品的收入不到日立整体收入的10%,但这家公司并不打算放弃日立品牌的电视机业务。今年6月,日立宣布,由于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其电视机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现阶段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已经难以保证收益,所以希望通过出售电视机相关的高端技术来获得更多利润。
欧美经济不景气和日元强势升值等因素使得夏普预计液晶电视价格将继续下滑,加之泰国水灾,该公司在近期决定下调2011财年液晶电视出货量,从1500万台下调到1350万台。
各自求解
日本家电巨头迫切需要尽快改善其财务状况,维持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11月初,世界三大信用标准评级组织之一的标准普尔表示,正在评估是否要下调索尼的信用评级,理由是“索尼核心的平板电视业务,盈利恶化趋势没有停止的迹象,因此该公司盈利持续疲软的可能性已经加大。此外,由于收购索尼爱立信,其财务负担也有可能增加。”10月27日,索尼宣布用10.5亿欧元(约合1128.5亿日元)现金全数收购爱立信持有的另外50%的索尼爱立信股权。
与此同时,标准普尔将松下的长期信用等级从“A+”下调至“A”。
经济持续不景气,特别是欧美市场需求不旺导致电视机售价下滑,是电视机市场低迷的首要原因,但相比韩国的三星和LG,日本业者还承受着日元升值和地震余创的冲击。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成本和价格上不占优势可能是日系家电企业在全球电视机市场流失份额的主要原因。因此,对日系家电企业来说,从方方面面降低成本成为其共同的选择。
近两年,索尼的举措之一是相继卖掉了在西班牙、斯洛伐克和墨西哥的电视机生产厂,仅保留了设在日本、巴西、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四家工厂,大约一半的电视机产品选择外包模式生产。
“他们过去的策略并不奏效,因此现在不得不重新规划,从头开始。”面对索尼一直无法扭亏的电视机业务,东京富国资产管理执行长樱井佑记如是说。摩根大通分析师高泉义治则认为:“索尼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外部因素,而是需要创造能够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产品和商业模式。”
或许索尼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在发布最新财报的同时,索尼还发布了提高电视机业务盈利能力的新计划,包括降低液晶面板成本,将电视机业务的组织架构一分为三的内容外,还提到了产品差异化和提升电视产品附加价值,包括加速下一代电视产品研发、提供整合的用户体验连接各种电子设备和网络服务等。
去年,索尼曾牵手谷歌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的互联网电视。
其实,高泉义治指出的问题不只是索尼需要解决的,其他公司也在进行尝试。
今年夏天,夏普发布了全新的AQUOS液晶电视,它支持与夏普智能手机互动,以及语音控制和识别功能。该公司表示,新产品的价值在于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
松下的最新决定是大幅调整与电视机相关的面板产能。目前,松下拥有四座等离子面板厂(三座位于本国兵库县尼崎市,一座位于中国上海)和两座液晶面板厂(分别位于本国千叶县茂原市和兵库县姬路市)。其中,尼崎三厂于2009年12月完工量产,是全球最大的等离子面板生产线。
据国外媒体报道,松下在10月31日傍晚举行的财报说明会上表示,尼崎一厂和尼崎三厂将一并停产。据悉,经过此番调整,今后,松下在本土的等离子面板生产将集中于尼崎二厂,松下等离子面板的年产能将由原计划的1380万片(以42寸换算)缩减为720万片。在液晶面板方面,松下计划茂原工厂停产,仅保留姬路工厂。
中国厂商的机会
中国家电商业协会营销委员会副理事长洪仕斌认为,对于家电业务面临困境的厂商,一条路是逐步放弃这块业务,另一条路是加快产业基地转移步伐,加大产品代工比例,从产品研发和品牌溢价方面获取利润。现阶段,后一条路似乎更容易走下去。
今年7月,东芝决定将位于墨西哥的液晶电视生产工厂出售给台湾地区的仁宝。此后,东芝在北美销售的液晶电视将全部委托仁宝生产。同一时期,日立开始考虑退出电视机制造领域,把生产业务全部外包给代工厂商。
市场研究机构IHSiSuppli预计,从2010年至2015年,全球液晶电视外包生产业务规模将增长近一倍。随着索尼、日立、东芝与夏普等日系厂商加强电视机生产的外包力度,鸿海、仁宝、纬创、冠捷等台系代工厂成为主要受益者。
友达光电显示器事业本部总经理彭双浪也表示,日系厂商外包比重近两年来一直在增加。台湾地区有技术,无品牌,是最好的外包对象。他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台湾代工企业接获的来自日本知名品牌的代工订单将有很大增幅。
日本企业调整电视机业务,也给台系面板厂商制造了机会。近日有传闻称,索尼正在考虑退出与三星合资组建的液晶面板公司。有分析指出,与三星共享相同品质的面板,使得索尼电视机与三星同类产品相比缺乏价格优势,而退出合资公司后,它可以向台系厂商采购价格更低的面板。
日本同行收缩战线,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上一层楼的可能。
中国被认为即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平板电视市场,依靠本土市场优势,以及两岸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中国电视机厂商表现可圈可点。市场研究机构WitsView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海信和TCL跃居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第七、八位,创维与飞利浦并列第九位。
不过,家电行业专家刘步尘指出,由于品牌议价能力差,产品技术含量不够高,中国企业一直迫不得已地在走低价路线,从发展角度来说,也许有一天中国企业中也能够诞生出像索尼、西门子这样的国际品牌,但是现在还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