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获悉,《广州市“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28日起首次在网上公开听取民意。《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总指数将从目前的0.927力争达到1.082,从全球信息化发展的中高水平上升到高水平城市行列。2015年,广州的智慧政府云服务模式将广泛被应用,80%以上的成年居民和企业拥有个性化政府服务网页,拥有大容量的云存储空间,各级政府核心职能100%实现业务系统支撑,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li。
另外,面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事件,《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构建起一个安全可靠和快速响应的基于电子签名的联合身份认证服务体系,并制订电子签名应用标准,促进数字证书、电子印章的互联互通,整合互联网身份信任服务,建立起一个安全、可靠、可信的网络环境。据悉,征求意见活动至2011年12月8日结束。
已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
现状?
据了解,2010年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指数(IDI)达到0.927,已跨入全球中高水平城市行列。“十一五”期间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达20%,2010年全市重点企业网上采购和销售总额达5095.62亿元。信息化已渗透到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网上办公、业务管理等各个领域,“五横两纵”电子政务公共平台框架基本形成。已基本建成1751万自然人、98万多法人基础信息库,市数据中心累计交换数据超过12.8亿条。此外,建设590多个业务应用系统,覆盖了80%的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业务,并实现143项面向企业和市民的服务事项全流程网上办理。已建设26.8万个视频监控摄像点,全面覆盖广州市区道路及各类公共场所。
另外,广州在“国际信息港”建设成效比较显著,国际互联网出口带宽超过567GB/s,占全国总出口带宽的58%。铺设光纤907万纤芯公里,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已提前实现所有社区和大部分农村能够便利获得上网服务的目标。建成无线移动宽带网络,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达98.6%。WLAN接入点达33063个,覆盖政府对外办公场所、公共服务和繁华商务区域。
高端电子信息产品产值达4000亿元
目标?
《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广州市信息化发展总指数计划达到1.082,争取迈入全球信息化发展高水平城市行列。五年内,广州将基本建成新一代网络和宽带移动无线网络,在重点领域建成透彻感知、泛在互联、高度智能的感知网络,建成1个10万万亿次/秒的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和若干个云计算中心,成为汇聚华南、辐射全国的信息资源中心。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计划达到2500Gbit/s以上,互联网普及率达到90%以上。
五年后的广州,智慧政府云服务模式将被广泛应用。根据广州市的信息化规划蓝图:80%以上的成年居民和企业拥有个性化政府服务网页,拥有大容量的云存储空间,各级政府核心职能100%实现业务系统支撑,90%以上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理。集聚3—5个1000亿元以上交易额的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的企业超过90%,企业网上采购额超过采购总量的80%,“网络商都”基本建成。
信息服务方面也会更加高效便捷。根据《规划》,五年内,社保卡将覆盖所有参保人群,实现在医保、就诊、图书馆、公共交通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一卡多用。所有街道部署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平台,使区内群众“足不出街”就可享受各种公共服务。为全市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居民在不同医疗机构的诊疗信息连续、动态管理和共享共用。
而在物联网、云计算、新一代通信网络、高端软件、智能终端、智能处理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关也将取得重大突破,形成相关发明专利申请和技术标准超过2000项;以高端电子和智能产品占主导的电子信息产品产值达到4000亿元,以创意设计、网游动漫和企业信息服务为增长龙头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达到3000亿元;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
提高安全防御技术破“魔”阵
亮点?
随着信息网络逐步融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而信息安全事件也屡有发生。科信部门认为,当前信息安全面临威胁的种类和形式正在以几何级数速度增长,威胁的性质和技术含量远远超过以往,并与安全防御技术形成“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局面。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及应用将带来新型安全挑战。
因此《规划》当中着重提出将“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指挥平台,构建安全可靠和快速响应的基于电子签名的联合身份认证服务体系,推进建设电子政务证据保全中心、电子政务异地灾备中心(二期工程),制订电子签名应用标准。”
广州将建设电子政务异地灾备中心,特别是推动关键行业建立灾备体系;广州还将建立起完善的城市公共网络安全防范体系,使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运行。
另外,《规划》提出接下来的五年内将特别加强安全技术攻关,突破一批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处理等领域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关键技术,形成一批标准和专利。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监管,提高对网络犯罪的监控与防范能力,针对网络犯罪的各类行为将依法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