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项目投资旺盛,但产业化水平不高
OLED具有全固态、超薄、无视角限制、快速响应、室温工作、易于实现柔性显示和3D显示等优点,被认为是最有发展前景的新型FPD技术之一。“十一五”期间,我国的OLED产业投资也比较旺盛,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产业化的水平并不高,这主要是由于国内的企业大都还处在对OLED原理、技术和工艺摸索的阶段,还处于产业化的初期,与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
特别是在关键原材料和制造工艺两方面,中国的技术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
OLED用关键原材料主要有有机材料(有机发光材料和其它有机材料)、导电基板、封装材料、驱动IC、其它功能材料和干燥片等。有机材料是OLED器件的核心原材料,主要掌握在美国、日本和韩国手中。有机发光材料的技术发展非常迅速,红、绿、蓝三色材料的发光效率和发光寿命均基本满足实用化需求。但色纯度、发光效率、寿命的进一步提高依然是今后研发的重点,特别是色纯度好、发光效率高的深蓝色材料仍然是OLED的主要的技术瓶颈之一。
导电基板主要采用玻璃基板、塑料基板和不锈钢基板,目前主要使用导电玻璃基板。导电玻璃基板是LCD、PDP、OLED等平板显示器的基础材料,目前导电基板玻璃只有美国康宁公司和日本的旭硝子等少数几个公司能够生产。
封装材料主要为玻璃盖或金属盖,通过固化胶封装或薄膜封装,其中前者技术较成熟,且在产业界获得广泛应用,而后者还处于研发阶段。薄膜封装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采用薄膜封装可以减少屏体厚度,促进屏体散热,并可以实现透明及柔软显示屏体的封装,目前只有美国Vitex的薄膜封装技术相对较成熟。
干燥片需要同时具有吸湿速度快,吸湿量大的性能,通常采用几微米到数十微米的CaO或SrO作为干燥材料。此外,为加快工艺节拍和增强屏体的美观,透明干燥剂和液体干燥剂正处于开发阶段,这类材料包括直径更小的CaO或具有分子筛结构的材料等。目前,OLED用干燥材料主要来源于日本和欧洲的供应商,国内尚无从事该类材料开发的厂商。
在技术工艺方面,中国目前主要是在PMOLED的生产方面,已经基本掌握制备工艺,也进入到了产业化阶段。但是针对中小尺寸的AMOLED制备工艺,还只是处在研发的阶段, AMOLED制备工艺的研究主要包括OLED制备工艺的开发和TFT基板制备工艺的开发,其中TFT基板制备技术是AMOLED器件的关键技术。
触摸屏产业规模激增,但缺乏高端产品
随着信息及电子设备产品市场的迅速壮大,以及人们对电子产品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要求的不断提高,触摸屏作为一种直觉式输入接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触摸屏的需求动力主要来自于消费类电子产品,如手机、PDA、便捷游戏机、便携导航设备等。随着触摸屏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其它电子产品中的应用也会得到不断延伸。图5
中国的触摸屏制造业起步较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稍晚一些,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一带。目前,中国触摸屏厂商主要有南京华睿川、广州华意、深圳深越、深圳北泰等,产品多为电阻式触摸屏。由于各触摸屏生产厂商的总体产能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而且触摸屏上游的一些关键原材料(如ITO薄膜、ITO导电玻璃)依然被外国大公司像orning(康宁)所控制,导致生产成本升高,缺乏竞争力。因此,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配套能力是“十二五”期间发展中国触摸屏产业的重点。
目前,国内从事触摸屏生产的企业其产品主要集中在以电阻屏为主的小尺寸产品和以红外屏为主的中大尺寸产品;而在代表未来发展趋势的电容式触摸屏领域,由于技术门槛较高,导致进入的企业不多,产业规模较小。
激光显示技术研发起步较早,但产业化进程较慢
中国对激光显示技术的关注比较早,上世纪80年代末,激光全色显示技术就已进入中国863计划,并已列入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重点目录。在专利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激光显示相关专利已达80多项,其中很多都是核心专利,已拥有从激光光源、照明模组、图像引擎到激光显示整机设计、集成等关键技术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在该领域实现产业化重大突破的良好基础。在激光显示、光学引擎和屏幕等几个产业链环节,中国都具备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在三基色激光源方面,全固态激光器技术在中国已经比较成熟,在红、绿、蓝三基色半导体激光器的中,红色发展比较成熟,蓝色技术也已开发出来。从激光显示前端基频的产生源技术看,国际上主要是以美国Novalux公司为代表的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倍频技术,中国主要是通过全固态激光倍频技术获得,两者相比都各有优势。国外主要是半导体,国内是全固态,这只是材料选择不同。
在激光显示的光学引擎方面,也具有良好的技术基础。中国发明了“全固态非运动相位随机扰动调制器”的消相干匀场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激光相干噪声问题,并集成出60英寸、84英寸、140英寸和200英寸的系列化大屏幕激光显示样机,具备了从光源、光调制、光处理以及整机系统集成的能力。其中,在国家相关部门的重点部署下,经过多年的技术攻关,中国在MDTV光学引擎LCOS的技术产业链已经形成,LCOS光学引擎从晶圆、封装、镀膜、光学元器件、高清驱动板到整机集成的所有关键环节均具备完善生产能力。
在大屏幕及大屏幕拼接墙方面,中国也具有较强的实力,2007年全球首次推出了120英寸大屏幕激光电视,同年又研制成功了140英寸大屏幕激光显示样机,这些都展现了中国在激光显示技术方面的世界领先地位。
虽然中国在激光显示技术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产品开发和大规模的产业化进程却非常缓慢。2002年中国推出首个全固态激光显示原理样机,2003年研制出60英寸背投激光显示机,2005年推出84英寸背投激光显示机,2007年又研制成功140英寸大屏幕激光显示样机,等等这些都只是停留在试验的阶段,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优势难以得到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市场机会。
3D显示时代来临,一些核心环节仍然缺失
3D技术是继平板技术之后,彩电业面临的又一革命性技术。2009年可以称为是3D显示的应用元年,自《阿凡达》引爆3D影视市场以来,国际知名影视制作公司已经加大了3D影片的发行力度,相关电视机构也开展了3D电视的转播。2010年世界杯有25场比赛通过3D进行全球转播,国内部分电视台也展开了3D节目的试验;2010年广州亚运会,国内电视机构及部分3D电视终端厂商也将在小范围内进行3D电视的摄制、传输等试验。
中国非常重视3D显示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从事3D显示技术研究的企业或科研院所有几十家,如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TCL、长虹、海信等;海信、TCL都在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上展示了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3D电视,TCL的商用3D电视已进驻广州机场、深圳机场。2010年,TCL已经推出民用3D液晶电视,海信、长虹也有3D电视将上市。目前广电总局、工信部等相关部门都在对3D电视标准进行研讨,广电总局即将制定的3D电视标准主要集中在拍摄、制作、传输等环节,而工信部的3D电视标准则主要集中在终端显示等方面。2010年,中国3D电视的市场销售量达到6万多台.
但是在基础研发投入和产业链建设方面,与国外相比,中国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如内容制作方面,缺少原创3D影视精品;标准方面,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此外,3D显示还涉及立体摄像机、数据压缩与解压缩等方面的技术,中国目前还比较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