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班班通”实现教育更深远的意义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1-10-12 作者:佚名

    我国基础教育网络建设中有两项意义深远的工程,分别是“校校通”工程、“农远工程”。“校校通”工程和“农远工程”两大工程的实施,在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为“班班通”的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结合现在全国各区域的实际情况,在发达地区及中西南部大中型城市,基本实现班班“通”硬件和“通”网络,而“农远工程”覆盖的农村中小学,班班“通”硬件和“通”网络将在不久的未来得以实现。这意味着今后学校教育信息化将实现由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应用向深入有效应用转型。

    “班班通”是将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信息内容通到每个班级,并系统、有效地应用于备课、课堂教学、学习以及其他教育业务之中。它着力解决信息化环境与资源的创造性应用问题,着力解决优质资源在课堂上有效应用问题,因此“班班通”是整个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所在。

    如何实现“班班通”,并与教学实践完美结合,做到收放自如,让信息技术最终有一天变成必不可缺的“黑板+粉笔”,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与机智。

    五指峰企业集团助力教育部提出的“班班通”系统工程,为教育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微光量子环保教学系统等外设产品正在配合教育部的政策加大生产力度。真正实现了“班班通”,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手段的更新冲击着教师的传统观念,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方法,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

    传统的师生关系理念虽然有教师应尊重、爱护、理解学生的观念和要求,但它更强调教师在教育关系和社会关系占绝对支配地位,学生只能惟命是从,不能随意评价老师。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某些教师心理上有较强的优越感,往往放不下架子,不愿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流,不能主动与学生交心。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总是比我们懂得多。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使知识呈几何级数增长,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呈现倍增效应,教师如不与时俱进,不吸取新鲜养份,很可能成为新的文盲,教师不再是知识拥有的权威者,“生不必不如师,师未必贤于生”将成为现实。在这种背景下,促使教师静下心来,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地位,一方面,迫使自己奋起直追,不断充电,另一方面,以合作者、指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平等地交流,使学生真正参与到知识的探求过程之中,特别是当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疑难问题时,师生共同利用网络工具寻求解决,更多地考虑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教育内容,有了多媒体,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班队课、思品课、晨会课各班可根据本班实际教育信息网的视频资源库或互联网上的在线视频节目,有选择地挑选自己的节目播放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影视片。

    三、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在学校的电子备课室内进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当然也可以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备课和制作课件,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于课堂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动画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利用配套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进行教学,可以全方位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内在潜力,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同时优化教学过程,帮助拓宽加厚学生的认知基础,并形成迁移、创造和实践能力。

    四、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设备,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有效,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真正以学习合作者以及学习共同体成员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共同探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共同获取知识和能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学习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班班通”给学校带来的的效益的明显的,从经济投入角度讲,在班级中装备简易多媒体设备,其性价比是比较高的,花费不足标准多媒体设备五分之一的钱,所达到的效果仅仅屏幕尺寸小一点而已,是值得投入的。这套设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也不需要安装专用的窗帘,而且其后续的维护费用相对标准多媒体而言是极其低廉的,特别是对于经济条件不是很发达的地区学校来说,更具有普及意义,相信,简易多媒体设备,是有极强生命力的。

    使用班班通的学校领导对记者说:“学校建成‘班班通’以后,优质教学资源明显丰富了,课堂容量也成倍地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