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这个曾经作为霓虹灯的代名词,却在彩电领域是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进入的2010年,LED液晶电视更是成商家必推买家首选。然而在LED液晶电视刚刚在市场普及之时,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已被认定为取代LED的新一代平板显示主流技术。我认为“目前,OLED技术仍在起步阶段,中外企业谁撑握了OLED大尺寸化及成品率的技术,谁将抓住OLED电视先机”。
OLED发展现状及应用领域
目前从事OLED的商业开发全世界约 100多家厂商, OLED按技术发展方向可分成两大类,一类以日、韩和台湾为代表倾向Kodak 的低分子OLED技术,另一类欧洲厂商则以PLED为主。两大集团中除了KODAK 联盟之外,另一个以高分子聚合物为主的飞利浦公司现在也联合了EPSON、DuPont、东芝等公司全力开发自己的产品。
自1999年首度商业化以来,OLED已成功的应用在多个领域中。在商业领域OLED显示屏可以适用于POS机和ATM机、复印机、游戏机等;在通讯领域则可适用于手机、移动网络终端等领域;在计算机领域则可大量应用在PDA、商用PC和家用PC、笔记本电脑上;消费类电子产品领域,则可适用于音响设备、数码相机、便携式DVD;在工业应用领域则适用于仪器仪表等;在交通领域则用在GPS、飞机仪表上等。
应用领域的广泛无疑推动了OLED产业的发展。但显示技术的更新换代也是其发展的必然,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无可视角度限制,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但有机发光显示技术还存在使用寿命短、屏幕大型化难等缺陷。虽然将来技术更优秀的OLED将会取代LCD,如何攻克技术难题,将成为中外企业的重中之重。同时也决定了OLED在平板电视上广泛应用的进程。
中国OLED产业发展进程
从电视机产业发展来看,每一次行业的升级换代都离不开技术的创新。而在每一次的行业升级之中,中国的彩电业都处于背后追风、疲于模仿的尴尬状态。究其原因,技术的不足仍为关键因素。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针对AM-OLED(主动有源驱动有机发光二极管)项目招标的结果,工业和信息化部分别给予维信诺、京东方、虹视3家企业相应的资金扶持。政府对新型平板项目的大力支持将成为我国发展大尺寸OLED技术的新契机。在第三代显示技术方面,中国OLED产业与国外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目前发展OLED产业机遇难得,政府、企业、科研单位的共同努力,我国OLED产业发展将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越。正是看到了OLED产业的前景,国内不少地方都开始涉足OLED技术的研究,并进行产业化尝试。据中国电子商会消费电子产品调查办公室了解,目前吉林、北京、江苏、上海、广东、四川等地都有OLED研发或生产基地,较为集中的有四川、江苏和广东等3个地方。而单就广东一省已建、在建和筹建的OLED生产线项目有5个,分别是汕尾信利小尺寸OLED生产线、佛山中显科技的低温多晶硅TFT(薄膜场效应晶体管)AMOLED生产线专案、东莞宏威的OLED显示幕示范生产线项目、惠州茂勤光电公司AM(主动式)OLED光电项目、彩虹在佛山建设的OLED生产线项目。对于OLED的重视或许将增加中国企业在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但对在产品研发上一直效仿日韩的中国彩电业来说,创新与突围绝非易事。而“屏”缺陷,也让中国彩电企业在高成本投入的OLED布局之路上危机四伏。
关注日韩,中国OLED发展决定今后角色
日本企业以索尼为例,2004年,索尼首次量产小型号、全色彩的OLED面板,使其成功应用于移动设备。2007年10月,索尼更是率先在全球推出11英寸的OLED电视XEL-1。因价格过于昂贵,造成滞销,未能达到预期效果,而索尼一直没有找到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受此影响,索尼在今年3月底宣布,停止OLED电视在日本市场的生产和销售。相比索尼的低调退出,韩国三星的高调登场更加吸引眼球。韩企对OLED的布局来看,他们对索尼在OLED上的遭遇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经验似乎足够他们应对OLED的到来。日前,三星明确表示,将投资13亿美元兴建第 5.5代OLED面板厂,并表示该面板厂将在2011年1月投产,向OLED电视发起冲击。
日本企业选择退出、韩国企业高调登场之际,中国的电视机企业对OLED电视的追逐显得急不可待。在CRT时代和液晶显示时代,中国企业都在追赶日韩。在液晶显示技术上的弱势导致中国企业过分的依赖日韩的上游面板企来,使得近年来多次出现中国企业无货可卖的尴尬局面。我认为“OLED显示技术何时普及到电视机上仍需时日,但在OLED电视方面,如果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则是未雨绸缪、蓄势长远的做法。”在与日韩企业同步起跑之时着重进行OLED技术的研究,或许在未来普及OLED电视之际,中国彩电企业将改变之前追随者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