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阿凡达》彻底带火了3D电影,影片的数量更是呈现井喷式的增长,翻开今年全球上映的3D电影,正在热映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只能算是小成本的一部。在今年我们还能看到《钢铁侠2》、《怪物史莱克4》、 《生化危机4》 ,甚至连万众瞩目的《哈利·波特与死圣》都采用了3D形式……那么3D电影何时才能真正走进平常百姓家呢?
想看3D电影其实也简单,只要花上那么百八十块钱,最多再加上二三十块买点爆米花可乐什么的,就能在两个小时内享受到3D大屏幕带来的震撼。不过要想在家中体验到3D电影,似乎就没有那么容易了。除了原生具备3D显示性能的3D电视,还有一种比较成熟的方式是利用NVIDIA的解决方案实现3D效果,于是有朋友打算在家中DIY一套3D影院,那么这样做究竟可不可行呢?本文将给出答案。
●3D特简单
首先,什么是3D。科普文章在之前已经写过很多,最简单的理解就是三维立体显示,说的稍微复杂一点就是,成人两眼间的距离大概有65毫米左右,人眼成像就是右眼看到的是往左脑传达,左眼看到的往右脑传达,通过这种视差效果形成立体感,而3D显示正是反向利用了这个原理,播放经过特殊处理的的画面,再由3D眼镜模拟人眼成像原理,使大脑运算感知3D影像。当然还有一种无需眼镜的裸眼3D技术,不过还不成熟,无法用于3D电影,这里略过。
●偏振式3D
可能大多数人最早认识3D是在红绿眼镜时代,它利用的是纯光学原理,在电影制作时分别将两种不用的颜色分别放映,由红绿眼镜滤掉不需要的颜色,就形成了3D效果,好处是无需加入任何设备,只需要佩戴眼镜就可以实现,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差,达不到高清的要求,基本已经废弃。
IMAX电影院
另外一种主流技术——偏振式3D显示,我们所常见的IMAX影院利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原理简单可以理解为拍摄电影时利用一左一右两架摄像机同时拍摄同一景物,放映时使用两架放映机,各套上一个偏振镜(一般为水平和垂直),把两个偏振光的影像同时放映在银幕上,两个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就能互成直角。观众在观看电影时要戴上特制的偏光眼镜,而左右两镜片透过的偏振光振动方向互相垂直,能通过左眼的偏振光就不能通过右眼,而能通过右眼的偏振光就不能通过左眼,等于还原了拍摄时的原始场景,达到3D效果的显示。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技术相对简单,成本适中,不过只适合影院等大屏幕,因为偏振式成像的可视角度较窄,切当观看者与屏幕发生方向变化时(比如躺下),就会影响偏光,3D失效。
●主动式3D
主动快门式3D眼镜
最后说说今年发展迅猛的3D电视,3D电视利用的是主动快门式眼镜实现3D效果,原理也最好理解,拍摄时分别录制左右眼的画面,在播放时佩戴主动快门式眼镜,控制眼镜的开合,分别让人体感知左右眼的图像,从而达到3D效果。这种方式的可视角度广、模仿人眼真实感知的效果最好,被普遍使用在3D电视上。不过主动式有技术门槛,成本也比较高昂,导致终端产品的售价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