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海信在北京发布了全球首批真正意义的智能电视--LEDXT39G3D系列。随着海信智能电视的发布,平板电视市场又将带来一股全新电视智能化的浪潮。在此次新品发布会上,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表示,在网络化、数字化时代,视听终端不再是电视的唯一属性,习惯了电脑和手机的互联网人群,正在试图将上网的体验转移到电视上。
海信电器总经理刘洪新
几乎每年的这个时候海信和在座的各位朋友都有一次交流和探讨,因为海信都有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面对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商业形态的千变万化,中国彩电行业的未来在哪里?众所周知,海信所处的这个行业历来都是中国市场竞争最惨烈的领域,以往,海信还在行业内考虑产品与产品的竞争、产业链与产业链的竞争,今天,海信发现集聚了大量资源的“平台型”企业已经试图从海信的隔壁穿墙而入:美国硅谷宣布要重新发明电视,Google TV虽然上市需待时日,但已正式发布,苹果、英特尔等IT企业也在酝酿最新的智能电视,新技术、新市场、新对手促使海信这些行业内的企业不得不更加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在这个行业,多年以来,“趋势”一直是海信最关心的问题。海信在显示技术方面经历了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从CRT到平板,从CCFL背光源液晶电视到LED背光源液晶电视,再到3D产品,今后还将发展OLED和激光电视等等。摩尔定律在这个产业得以充分印证,新技术引入和应用的速度不断加快,比如说不同技术的产品达到5千万用户的年数,无线电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互联网用了5年。如此发展速度,使得海信必须跟上每一步,否则将被迅速淘汰。海信90年代末就开始储备平板显示关键技术,海信牵头起草的LED背光国际标准是从技术文献阶段就开始了相关研究,这才为海信争取了与市场赛跑的宝贵时间。
但仅仅这些远远不够!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人们有了新的要求:对电视不单纯关注显示技术,也不再是唯一的视频选项;不再是转换频道,而是转换媒体;不再是一家人看一台电视,而是数台符合个性化、社交化要求的可以互联互通的多媒体终端;习惯了电脑和手机的互联网人群,正在试图将上网的体验转移到电视上来;电视不仅提供搜索功能,还要根据喜好度提供推荐服务。DisplaySearch的预测数据显示,北美市场2014年互联网电视渗透率将达到69%,西欧市场达到85%,日本将是100%,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互联网电视将达到1.15亿台。电视全面“触网”已是大势所趋,多网融合的接口会成为电视机的标配。与此相对应的增值服务、平台运营将成为产业转型的焦点。
事实上,随着产业的跨界和融合,海信已经很难预测下一个对手到底是谁,但这种趋势也为海信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海信对创新产业的盈利模式有了新参考,海信对拓展原有的产业价值链有了新思路。这也正是今天海信在此推出海信智能电视的更深层的意义。因此,海信今天的发布会已经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新品的发布会,因为,其中融入了海信整合资源、实现多媒体产业转型的内涵。海信也希望通过积极的行动表达这样的观点:中国彩电从传统的电视向智能化终端的演变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