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0年8月23日,于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的BIRTV(北京国际广播电影电视设备展览会)展会上,以高清和3D为代表的先进广电制作、编辑、传输和显示技术纷纷亮相,并成为整个展会中最吸引人关注的参展内容。
高清走向普及
国内广电行业进入高清时代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高清电视机的普及、高清电视标准的制定、高清电视频道的开播成为了整个国内广电产业的主旋律。以高清为代表的广电文化也彻底在效果上来开了与新兴的“网络视频”产业的差距,形成了三网融合条件下,广电产业崭新的竞争力。
本届广电展上,高清产品在参展数量上依然领先于其他产品。虽然3D已经占据了整个展会最瞩目的位置,但是在产品阵容上HD高清无疑更为强势。其产业链之完善、产品之丰富、参展厂商数量之众多全面超过3D产品。而从专业观众,尤其是采购性观众的关注角度看,高清也是真正能够达成大量交易协议的部分。
与往年相比,今年高清产品的展出表现出更为务实的态度。例如户外展示场地的移动高清转播车的展示数量远超过往年,而且多数是内蒙古电视台、廊坊电视台、教育电视台、金华电视台这样的三四线广电机构。这在一定意义上说明,高清制作设备已经开始成建制的进入相对较基层、较边远的地区,高清已经进入深入普及阶段。
3D粉墨登场
与高清的多年辛苦运营下,市场走向普及不同,3D今年是初露头角。2010年年初,国际彩电巨头纷纷抢先上市了多款3D彩电产品,从而拉开了3D技术从电影向电视过渡的序幕。也正因为有了电视行业的巨大需要,今年广电展3D展品超过去年数十倍之多。
不过,与高清完整的产业支撑比较,广电展上的3D产品多数还集中在摄像和台内制作。在播控、传输、终端和新型业务支撑上,还缺乏更为完善和成熟的配套机制。用业内人士的观点来看,今年3D的火热更多的是在表明一种技术理论上的成熟和一个未来产业的“客观存在”,短期内还很难形成真正的规模化市场效应。
高清和3D后续发展商业创新是关键
对于国内广电市场高清和3D的普及,业内专家认为,行业还存在着严重的“内力”不足的状况。
以高清产品为例,为何目前展会所能看到的产品和广电客户采购产品都是高清化的呢?很大一个原因是08年开始,国外上游供应商开始全面淘汰非高清产品所造成的。既然市场上没有非高清产品可买,也就自然形成广电展上高清产品一统天下的格局。但是对于大多数电视台,包括众多省级台,目前上不具有全台网的高清录播能力,不能真正为消费者提供众多的高清电视内容。
“电视台是没有动力的”,业内专家如是表示,电视台和电视网络部门在高清和数字化上的态度。因为仅以目前的商业模式,高清和数字化不能带来任何收视率的提高,也就不能带来现实的经济利益,对于电视台高清和数字化几乎是纯投入。意识到高清是数字化的公益性质,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数字化和高清化工程中电视台总是慢一拍了。
业内认为,如果不能依托高清或者3D展开新的业务,创建新的盈利模式,而这的普及就必须大力依赖于政府的推动。不过,也有专业人士认为,相比高清的公益性,3D电视可以全面采用付费观看的方式来普及,用付费的利益来平衡广电企业的投入。3D的特殊恰恰可能导致广电企业对3D的接受要快于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