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光康宝特价,蓝光光驱低价甩,蓝光刻录机降幅千元等等的消息在上半年的光存储市场中从没间断过,短短时间内坚挺了多年的蓝光产品售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调整。值此之际有人说蓝光即将普及,又有人说蓝光已经穷途末路,今天编辑将从蓝光的方方面面来分析,探究未来光存储市场上的蓝光将何去何从。
对于受众逐渐减弱的光存储市场来说,诸多厂商都盼望着蓝光时代的到来,因为借此机会还有挽救该产品线的可能,不过过去长时间雷声大雨点小的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另外的一面,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并不高。
蓝光市场近况
为了改变这一困顿的局面,从年初开始厂商逐渐发力,改善产品性能的同时,也在逐步调整蓝光高不可攀的售价,于是我们可以看到蓝光刻录机性能从8速提升到了12速,接口从USB2.0发展到了USB3.0,而价格却从2到3千元的售价跌至了2到300元,为了便于用户参考笔者特把半年来的数据进行了汇总。
能否破冰成功
2010-07-12 建兴蓝光只读光驱399元
2010-06-10 建兴12速蓝光刻录机问世(1200元 )
2010-04-23 建兴蓝光以旧换新399元
2010-03-17 建兴蓝光光驱上市
2010-07-09 10速LG蓝光刻录机跌破千元
2010-03-17 12速LG蓝光刻录机曝光
2010-02-08 10速LG蓝光刻录机将上市
2010-06-09 先锋12速蓝光刻录机999元
2010-03-09 先锋8速蓝光康宝799元
2010-07-12 三星蓝光康宝299元试用
2010-01-14 三星蓝光康宝卖场低价到货(999元)
产业技术发展
蓝光标准虽然已经确立多时,但把其发扬光大的东西并不多。如果有,也是近两年的事情,尤其是今年的上半年,如随着3D技术的进步,诸多厂商开始推出蓝光3D,于是我们看到了:
索尼立体盘片机器
立体高清碟生产:索尼DADC日本分公司以及索尼PCL公司将于今年开始在日本合作生产日文立体蓝光影碟。两家公司将合理负责这些日文立体蓝光影碟的压制,碟片生产和碟片包装等事务。据悉碟片的包装将在索尼PCL公司设在静冈的工厂完成。
PS3 3D固件升级:索尼提供了一个PS3游戏机的固件升级,以便使这种游戏机支持3D影像。现在,索尼准备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把PS3游戏机转变为一种通用的娱乐系统。
BDXL规格发布
100GB蓝光盘问世:BDXL规格发布发布不久,夏普公司在日本抢先发布了全球首款BDXL刻录盘以及对应的光盘录像机产品。夏普VR-100BR1为单碟3层BDXL-R一次性刻录盘,总容量100GB,可录制12小时的卫星数字电视(17Mbps)或8.6小时24Mbps数字高清电视节目。该碟片将于7月30日上市,预计售价每张5000日元。
行业面临挑战
技术发展,产品性能提升,售价降低等等的一切利好消息仿佛让蓝光的普及之势锐不可挡,但它的实际表现却和这一切截然相反,在过去的几年内不仅消费者不买账,就连厂商推广的力度也是十分微弱。究其原因我们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内容跟进速度慢
内容的跟进对于硬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早在BT未封前,诸多用户都不太看好蓝光的主要原因在于动辄几百元一张的碟片,而利用网络资源许多消费者可以轻松得到。
蓝光碟片
随着此类资源网站的被封,消费者开始选择其它方式获得片源,本以为蓝光有了发展的机会,可各大资源垄断的企业并没有大幅下调价格,这不禁为蓝光普及之路增加了未知因素。
■硬件选择余地大
其实除了蓝光光驱外,市场上能够应用高清内容的硬件并不在少数,尤其是国内较为复杂的山寨产品更让这一局面充满了悬念。
各种各样的蓝光播放产品
简单想想我们就能说出蓝光播放机、PS3、硬盘播放器等等的常见物件,更不用说山寨产品了。
■消费者使用习惯
对于多年使用下载,且硬盘存储数据的用户来说,接受额外的操作看似很困难,尤其是国内用户,蓝光的使用意味着挑战传统操作习惯。
蓝光普及关键
看似各项条件都不成熟的蓝光市场,究竟其普及的关键在何处?去年编辑做过类似的调查,下面我们先来看下调查的数据,从有效调查结果来看,76.42%的用户去年认为是价格制约着蓝光的普及。
蓝光普及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来看,这个局面已经不存在了。自三星蓝光康宝299元试用,399元可购建兴蓝光只读光驱来看,这个因素已经降至大部分消费者的承受范围。
350元购买PK
上面这个小调查验证了编辑的想法,达到350元的蓝光产品竞争力十足,且近期从各大厂商的团购表现来看,消费者对于300元以下蓝光产品团购表现出非常强烈参与欲望。
介质价格调查
如果说介质的价格因素影响,那编辑也可以反驳众位,以上数据显示了20元蓝光盘被用户接受的程度,有效票数内59.92%的消费者接受(何况目前的价格有些盘片已经低至9元)。
基于此编辑认为蓝光之所以还没普及,除时间因素外,消费者的日常使用习惯改变与否是很大的因素,因为国内用户大部分没有光盘存储重要资料的习惯,且对于高清应用知之甚少,没有形成规模的应用要想普及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