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三网融合拉开大幕,这对运营商发展3G用户有什么影响,对拓展3G业务应用有什么意义?
王凯:三网融合拉开了大幕,这将对运营商发展3G产生重大影响。
第一,运营商必须认识到管道商角色正在逐步弱化,转变经营模式迫在眉睫。“三网融合”的本质是强调合作。在2G时代,互联网企业的免费模式已经让运营商无法在宽带费用之外从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分得更多的“蛋糕”,最终催生了“管道化”的生存危机,而在三网融合大潮下的3G时代,有着明确需求的业务与应用才是用户最终买单的产品。如何利用差异化的业务打动用户,最终撬动他们的消费需求,或许才是运营商和广电双方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第二,以创新应用挖掘用户ARPU值。三网融合下,运营商更加看清3G业务与应用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尤其是3G时代。无论是网络入户最后一公里的归属、业务研发的竞争乃至内容源的争夺,最后都要落子在应用上。运营商要发展3G,就要努力让自身的3G业务成为用户的必需品,为用户提供更多适合他们需要的应用产品。
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电话用户突破11亿,其中移动电话用户突破8亿。在这种情形下,大幅度发展新用户是非常困难的,可行的路是提升老用户的价值,提高他们的ARPU值。这就要求电信运营商摆脱过去单纯的“通道”角色,奔向价值链的上游,从“通信专家”转变为“信息专家”。三网融合给电信运营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让电信运营商能够较为充分地挖掘网络的价值,加快3G业务的开发,整合更多的应用,从而提升用户的ARPU值。
第三,有利于带动3G产业链的发展。三网融合将带动3G产业链的发展,包括内容提供商、服务提供商、运营商以及通信设备制造商等。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中能够验证这一点。一般来说,最早也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是软硬件设备提供商。其次是提供消费内容的传媒行业,而对于广电、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来说,则将会成为长远的受益者。因为三网融合会把很多新的3G衍生服务逐步培育出来,原来在固定场合、固定终端上才能享受到的服务,现在通过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上使用,这些变化让很多人充满了期待,无疑也会促进3G业务的发展。
3G用户增长略低于预期,但资本市场对未来有信心
记者:从资本市场的反应来看,运营商的经营发展数据对其后市有什么影响?与2G情况相比,三大运营商的3G用户数是否达到预期?
王凯:通常来说,电信运营商在资本市场表现的好坏,主要依赖于投资者对整体电信市场的判断和对某个运营商的判断。
7月20日,中移动、中电信和中联通相继公布了6月份的运营数据。尽管数据有些差异,但当日市场表现相当:中联通微涨0.39%,报10.26港元;中电信涨1.37%,报收3.81港元;中移动微涨0.19%,报收77.30港元。随后后几日均呈温和上涨态势,摆脱前几日整体弱势行情。单从数据上看,三大运营商的6月份3G用户增长略低于市场预期,但百万级的增长显示了3G运营渐入佳境。随着3G资费调整、终端种类增加和业务应用内容的丰富等因素的持续刺激,3G用户将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因而资本市场对3G市场和三大运营商的未来表现的信心有所提升。
与2G情况相比,中国联通的3G用户总数达756万户,与其2010年争取新增1000万户的目标不远了,更何况3G用户的单月增速已经超过了2G的单月增速。从其2010年的首季业绩看,平均每月每户收入APPU为41.5元。其中,3G APPU 为139元人民币。超过了ARPU保持在100元以上的目标。
中国移动2010年6月净增用户506万户,较5月份净增476.9万户有所上升。中国移动用户总数达到5.54亿户。其中,TD用户6月新增114.1万户,6月份使用TD网络服务的用户总数为1046.1万户,离其2010年的1150万目标近在咫尺,或许挑战1500万也有可能。
中国电信2010年移动业务目标是增加3000万用户,其中3G用户800万。从目前情况看,其3G用户保守估计也有720万,其目标也是唾手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