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医院数字环境——让我们有机会变得更加健康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10-07-01 作者:pjtime资讯组

 

  新一轮的医改浪潮对患者就医体验提出了更高标准。单纯的信息系统建设已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起,医院数字环境——作为医院信息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环,展现出全方位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应用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青睐。

  医院数字环境与医院基础信息化的重要不同之处,在于面向的主体和预期的目标。如果说医院此前的信息化建设是面向组织架构,更多着眼于提高医院的营运效率、管理效率,降低医院的内部损耗,那么刚刚兴起的医院数字环境则是面向患者,是在医院前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努力营造人性化医疗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患者体验。

  洞察需求,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数字环境

  患者判断医院的方式与他们判断餐馆或酒店的方式相同:依据他们在医院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物理的、临床的以及感情的部分。过去的看病经历让许多人觉得良好就医体验是一种奢求,对于决意努力改善患者体验的医院管理层来说,医院除了解决问题和留住患者外,还必须提供卓越服务和良好体验。

  调查表明,了解关于治疗的更多信息被大多数患者视为最重要的就医体验因素,约75%的受访者会为此而考虑转院。许多时候,当医生为患者开药时,并没有向患者提供足够的教育,另外,许多时候,医院太忙碌了或者没有人手或知识在下列方面指导患者:如何服药,同时服用哪些伴用药品能够让他们在用药时感觉更好一点——即使它们是非处方药。同时,就像患者需要关心自己的医生和护士一样,患者也需要获得了充分信息的医生和护士。因此,为患者以及医生和护士提供周到便利的信息服务就成为医院数字环境最根本的价值主张。

  要全面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在完善的信息服务之外,还需要找到适当的方法将它们与整个治疗环境融合起来,使患者实际感受到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即使是药剂师也是治疗团队中的一员,而不是柜台后面的一张陌生的脸——他们只能在柜台外排队等候取药。医院数字环境正是通过这种更系统和更广阔的视野,透彻分析患者需求,确保提供更出色的患者体验。

  融合设计,多领域交叉的医院数字环境

  数字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无疑为医院经济高效地改善患者真正重视的服务与设施提供了最为有力的技术平台,为医院解决患者就医问题提供了多重创新的思路。比如,如今的医院常常是人满为患。但是,当你研究医院的平均病床利用率时,它却只有67%。为什么会存在人满为患与每天只有三分之二的平均床位利用率之间的矛盾,原因就是没有解决好患者流与资源之间的协调问题,它们之间匹配得不好。在这里,医院环境设计问题与医疗问题并存,医院数字环境的应用案例表明,作为医院数字环境一部分的智能化引导系统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流与资源之间的协调问题。

  设计是医院数字环境的核心,好的设计将更好地发挥技术的效力,而不好的设计将产生相反的效果。医院数字环境正是充分发挥了设计的力量,将美学设计和工程设计的原则引入到医院环境建设之中,融合多门面向人与环境的学科,包括认知心理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建筑设计、弱电设计、装饰设计、艺术设计等,充分体现弱势关怀,找出老龄人群、残疾人群、特殊职业人群等特定患者群体的关联性,整体协调各类关爱弱者的自助配套设施,确保从挂号就诊开始,为患者在整个治疗期间提供完整且具有针对性的舒适体验服务。

  医院数字环境不仅强调智能化、人性化体验,强调服务便利,同样重要的是强调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完全基于数字媒体新技术、新材料,以真正绿色设计创造一个环保生态空间,并且全面顺应节能减排大潮流,以透彻的智能对所有数字设备实现策略计划控制,确保相关设备在非使用状态下自动转入休眠状态,最大限度降低能耗。

  开放创新,灵活应对未来的医院数字环境

  医疗卫生改革越来越成为一个商业问题。随着争夺患者的竞争日趋激烈,具有远见卓识的医院领导已经意识到,大多数患者选择医院时,考虑的不仅仅是医院在临床方面的名气、地理位置或费用问题,舒适的医疗环境、简便的就医流程和完善的信息服务这些非临床方面的因素,也是患者选择医院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大多数医院现在不具备在细致层面了解患者以推出有针对性的服务组合的能力,随着医院更多地了解患者的需要,未来有可能像零售业及其他行业的营销者那样对患者群予以细分,研究患者真正重视的因素,并据此营造独特就医体验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医院数字环境为医院带来服务创新和开发新模式的巨大空间。作为数字环境倡导者,九华互联在医院数字环境建设中秉承“科技+创意”的原则,充分发挥自身强大的技术专长,同产业链上各方紧密协作,努力且卓有成效地实施创新,力求不仅改善医院的服务和患者的健康,还要改善患者的住院体验以及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未来。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