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家电市场上最受关注的产品是什么?绝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认可是3D电视。以长虹、三星、索尼等彩电企业为代表的一大批厂商推出的3D电视,已经将家庭3D娱乐时代的大门敲开,等待着观众们纷纭而至。
据统计,截止七月底,国内市场号称推出3D电视的品牌已经有七八家之多,上市销售的产品也会很快突破10款的数量关。一个可以选择、可以购买、拥有较丰富选择度的3D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同时,在3D产品的价位上,索尼等企业也采取了非常务实和亲民的策略,产品溢价比例低于以往任何新技术彩电产品上市初期的水平。
众多彩电企业的齐推共抓,配合相对合理的产品价位,3D电视自从问世以来就已经摆出了一副非得普及,非得叫消费者购买不可的架势。不过,细心的消费者也在3D电视的热潮之中看出了门道,看到了不足,那就是“买了3D电视看什么”的问题。
目前,国内既没有3D电视台、有没有3D电视节目。同时,国内电影业3D制片的影片刚刚开始出现,而国外进口影片即便将每年的配额占满亦不过20部,40小时的节目量。拒不完全统计表明,消费者在国内市场能够购买到的正版的3D内容应不超过数十小时。此刻购买的3D电视难免会面临无“片”可看的局面。
针对这种局面,3D彩电企业也不是“善茬儿”。所谓不打无准备之战,3D彩电企业面对内容瓶颈,纷纷打出了2D转3D功能的牌。也就是说,只要你买了我的3D电视,那么如果你愿意,你看到的所有电视节目、电影都可以“变成”3D的效果!这招一出,还真的非常奏效,很多媒体无不欢呼3D电视的内容瓶颈已经出现彻底的转机。
然而,与一些认识对2D转3D纷纷看好不同,更有众多消费者对此产生了质疑:2D转3D的效果,与真实的3D摄像拍摄出的效果能一样吗?会不会是天壤之别。我们该不该为2D转3D买账呢?针对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消费者应该增加更多的辩证的问题思考方式:
首先,2D转3D并非是“不可取”的技术。据报道,以3D效果红遍海内外的《阿凡达》也有这种假3D。Stereo D公司有6名人员参与了《阿凡达》的制作,名字也写入了《阿凡达》的字幕。虽然只是几个镜头上的处理,但是《阿凡达》也用2D转3D却揭示了另一个秘密,那就是3D摄像系统在一些特定效果的处理上“不如”2D转3D这种假“3D”技术。无法以灵活的角度拍摄,视差调整比较困难,左右影像错位,光学镜头的一些变形等限制导致了,某些特定的镜头2D转3D的效果会超过真实的3D摄像机带来的效果。
但是,在特定情况下2D转3D拥有比真3D更好效果的幕后,则是这种电影制作级别的转换的巨大工作量。据了解,同样是Stereo D公司的另一部作品《最后的气宗3D》的整个影片从2D转换成了3D耗用了50人6周的时间,二者已经是目前2D转3D最佳的“工作效率记录”。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D转3D技术并非是完全落败了真实3D摄像机拍摄的效果,但是实现较好的2D转3D技术需要非常高的“成本”。因此,可以推测,普通3D电视机拥有的2D转3D效果必然是有限。更为重要的是,随着2D转3D技术进步,以及高级技术成本的降低,未来彩电中配备的2D转3D技术很可能比现有的产品给为出色——例如配备更接近电影制作级技术的组件。
因此,笔者认为2D转3D技术对于3D电视只是一个可以在3D匮乏的今天充实3D内容的“辅助手段”,消费者切不可以为该技术能够实质上改变3D内容匮乏的现状。如果您是追求时髦,又不苛求效果的用户,那么弄一台2D转3D的彩电先“玩着”,等有了更好的技术的产品在更新换代,依然不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如果您是一个谨慎、理性消费者的消费者,那么也许数年之内您还是远离3D电视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