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据外媒报道,鸿海收购索尼旗下位于斯洛伐克和墨西哥液晶电视机厂的计划获得欧盟的批准。此项收购将耗费鸿海超过3亿美金。此外,据消息称鸿海也将入主索尼西班牙工厂。通过几次收购,鸿海液晶电视代工的年出货量即将超过千万台大关。
另一方面,鸿海通过旗下液晶面板企业群创对全球液晶面板巨头奇美的“老鼠吃象”式的收购,鸿海已经打通液晶电视的上游产业链。
有消息人士称奇美正在谋求在大陆的重新布局。在广州TCL液晶面板项目中,奇美团队的身影多次出现。而在长虹成都的液晶面板项目中,鸿海的身影也早已被人知晓。同时,奇美电子正在大陆谋求建设包括在成都及武汉市后段模组厂,以及大陆其他地区的液晶面板后段模组工厂。据台湾媒体报道,奇美目前正在考虑7亿股的增发计划,共可募集资金250亿元,用于8.5代线液晶面板投资,并希望借助此轮扩张成为全球第二液晶面板巨头。
在产业链下游方面,2009年,鸿海宣布了一个颇有气势的“万马奔腾”计划,欲斥资100亿元新台币(约21亿元人民币),在中国开1万家3C连锁店,主要在三线以下城市落地,销售富士康的产品。而在早前的2001年,富士康就通过入主赛博数码广场开始挺进渠道市场,并计划全国开店500家。
作为全球拥有90万员工,大陆地区员工熟练超过82万的巨型企业,虽然鸿海一直从事被认为“利润微薄”的代工业务。但是巨大的产业规模,也应经为鸿海准备了数额巨大的产业转型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在液晶电视产业上的布局颇耐人寻味:上游面板、中游模组和代工、下游的连锁销售,其产业链渗透程度远非一般企业能够媲美。
虽然鸿海目前的主要业务依然是代工。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造成的众多中小代工厂商倒闭,也是的鸿海的代工规模再次提升了10个百分点。但是作为一家企业,当拥有一定规模之后,在短期利益之外还会寻求更为稳健的商业成长模式。而代工显然不符合之一要求。这对于已经实力庞大的鸿海,必然会成为一件心痛的事情。鸿海在液晶彩电产业上的布局则是鸿海解困的出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