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之间,平板电视的发展已经到了第十个年头。从诞生之初价格几乎堪比一辆小轿车的高端商品、到如今成为主流家庭消费品,中国平板电视从无到有;由等离子和液晶电视展开技术博弈到液晶电视在面板技术的引领下成功上位,再到目前互联网、3D等前沿应用和技术逐渐兴起,平板电视走过了不平凡的十年。
画质难题 液晶电视普及曾陷入技术瓶颈
在平板电视问世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的竞争一直是电视市场的主旋律。与只能生产40寸以上大尺寸电视的等离子电视不同,液晶电视的优点集中在尺寸规格齐全和价格优势上。液晶电视实现了从几英寸到102英寸的全尺寸覆盖,全面满足消费者因家居面积和生活习惯各异而对电视尺寸的不同需求,并随着规模化量产、成本降低而使价格形成了优势。
但与等离子电视相比,液晶电视在对比度和动态显示效果上的劣势一度成为制约其快速普及的重要原因。从技术原理上分析,液晶分子本身不发光,必须依靠背光源的光线照射才能显示图像,因此液晶电视要实现高亮度和对比度较等离子电视更为困难。此外,由于液晶电视是通过液晶分子的偏转而产生画面,因此液晶电视很容易产生拖尾现象,而消费者在长时间观看这种液晶电视的时候会产生晕眩感。
据2005-2007年中国消费者平板电视使用评价报告称,消费者长时间观看液晶后感觉眼睛不适者比重为8.2%,等离子相应比例为4.2%。液晶电视在动态显示效果方面对健康的不利因素,曾成为等离子阵营对其进行攻击的主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