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TCL、三星、康佳等彩电巨头集体推出大屏幕3D电视,3D浪潮已经开始蔓延到电视领域,然而3D电视以及围绕着3D电视的芯片、眼镜、蓝光DVD、3D摄像机等完整的产业链的建设显然要需要时间。
更为重要的是,包括3D电影、蓝光3D碟片、3D电视频道等内容商虽然都在积极投入,但是3D究竟是一场人为的技术泡沫,还是如彩电厂商所言10年后将取代高清成为庞大的新产业,这还需要经过市场的考验。
3月29日TCL多媒体在香港对外宣布了其家庭互联网战略并发布了多款全新的3D互联网电视,同一天康佳在深圳也发布了开放平台的互联网3D电视,而随后海信电器也在广州发布了类似的3D互联网电视。
2009年彩电行业的最热点还是互联网电视和LED液晶电视,然而一部《阿凡达》却让国内的彩电厂商集体转向了风头更劲的3D电视,而2010年1月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的风向标作用同样明显。
事实上,国内彩电企业在3D领域的布局其实很早就开始了,海信则在国内3D电视研发领域走得最早,海信2001年就研发出了3D立体电视,采用了虚拟立体视频系统设计加快门式眼镜方式实现3D观看。
而TCL多媒体2007年也成立了专门的3D研发团队,并在经过先后三年的努力,TCL开发出适合不同应用场合的系列立体电视产品,其中包括:用于商业广告的不需戴眼镜的立体电视,适合于游戏玩家和家庭立体影院的立体电视以及立体投影机。
然而3D电视一直没有成为电视行业研发的重点,而液晶、等离子、高清电视、LED背光电视相继成为主流,直到3D电影从2008 年开始大热,3D电视的研发重新进入核心研发领域。
从全球范围来看目前已经出现了多种3D显示技术,其中包括美国3M公司牵头研发的裸眼3D显示技术,日本企业开发的偏光片式3D技术,以及目前成为主流的眼镜式3D显示技术。
海信电器多媒体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菅怀刚告诉记者,“从成本角度来看,裸眼电视不仅分辨率低且每台单价高达几万元,其未来的用途将主要用于商用广告,而偏光式3D技术每片偏光片的成本就达到5000美元,而眼镜式3D技术的成本在LED液晶电视的基础上每台增加1000-1500元。”
显然从这一角度来看,眼镜式3D技术的成本更适用于市场推广,据菅怀刚介绍,海信2009年已经开发应用了3D影像芯片处理+真+240HZ LED +主动式时分眼镜的显示方案,然而这显然是个多国技术的组合。
记者了解到,目前3D影像处理芯片主要是由液晶屏厂家自己研发的,包括三星、LGD、夏普、友达在内的面板企业,而东芝、索尼与IBM联合开发的CELL芯片可以完成2D影像向3D效果的转换,也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不过这种技术的3D显示效果还不高,比直接用3D摄像机拍摄效果差很多。”菅怀刚表示。
意法半导体等公司在今年的CCBN上展示了其开发的3D处理SOC芯片,国内的彩电厂商除了海信、TCL在尝试自我开发部分芯片外,其他的芯片大多需要从日韩和欧洲的半导体企业处购买。
菅怀刚坦言,从目前全球范围来看3D电视的核心专利50%以上被日本的企业掌握,这对国内3D电视产业发展形成一定的专利桎梏。
对此TCL多媒体中国业务中心副总经理李璐告诉记者,“国内彩电企业的产业重点还应该放在互联网电视这一国内企业真正拥有优势的主线上,LED背光和3D显示技术只是物理显示格式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但是不能过于依赖。”
3D泡沫还是产业
对于彩电行业来说,根据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预计,2010年全球3D立体电视会增至120万台左右,2013年增至1560万台,到2018年全球3D立体电视的出货量可望达到6400万台。届时,3D电视将成为家电领域最大的收入来源,预计年营业额将达到170亿美元。
显然众多的彩电巨头都将目光瞄准了这个潜在的庞大市场,而围绕着3D电视产业链,3D蓝光碟机厂商、3D眼镜厂商、3D摄像机、照相机厂商将一起争夺这个总规模超过500亿美元的大市场。
然而3D电视的浪潮似乎来得太快,整体硬件产业链的布局才刚刚开始,而3D显示技术还存在着大量改进的空间。
菅怀刚认为:“3D电视从目前来看是个方向性产品,但未来的三年内其规模还难以放量,我们要做好前期的产业链准备,其中包括国内的3D产业联盟来牵头制定3D电视的技术标准,其中包括目前争议很大的3D影像健康标准。”
然而仅仅有3D硬件产业链的准备依然不够,海信电器高管告诉记者,“从目前来看整机、配件、显示屏和芯片厂商都已经做好了产业化的准备,但是3D产业链还需要内容商的支持。”
从目前来看,包括《冰河世纪3》、《阿凡达》、《爱丽丝梦游仙境》在内的多部好莱坞3D大片已经显示出票房号召力,根据蓝光产业联盟的统计,3D电影与2D电影相比其票房收入要增长3倍,当然其制作费用也要高出近一倍。
显然巨大的利益让好莱坞和国内的电影公司都在3D上投入巨资,而院线也投入巨资进行电影院的3D改造,目前中国的3D屏幕数量已从不到80块极速增长到超过1000块,仅次于美国,然而3D电影的盈利模式是否能复制到电视领域?
依靠《阿凡达》大赚特赚的美国电影公司20世纪福克斯并没有如愿在今年4月推出3D蓝光版的《阿凡达》,显然其对通过3D电视收看大片的效果依然存在疑虑。
有专家告诉记者,“未来3D电视的主要吸引力还在于体育节目、3D游戏以及演唱会节目,更多消费者看3D大片还是希望去电影院看IMAX 3D版的效果,因此3D蓝光模式还需要市场考验。”
而对于迪士尼、ESPN进行计划开通的卡通3D频道和3D体育频道并直播南非世界杯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同样面临着很大的网络传输问题,有彩电行业人士告诉记者,“3D电视频道将占据大量频段和带宽,如果开通3D频道就意味着放弃部分2D频道,而且其高昂的拍摄制作费用同样让免费模式难以推行,而中国目前还没有开播3D频道的计划。”
为推广3D电视,TCL、海信等彩电企业还将3D与互联网电视捆绑在了一起,然而按照目前的网速来看,下载一部容量为50G的3D电影需要近一周时间,显然这在目前的网络条件上是无法推广的。
对此李璐告诉记者,“在电视发展过程中,终端厂商始终是走到前面的,接下来3D电视的发展还需要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芯片商以及配套产业厂商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