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知道玩投影要有一个黑漆漆的环境,但是他的这间房间有一个非常要命的问题,那就是一面侧墙有一扇大大的窗口,几乎占用了墙壁的1/2的面积,所以他不得不在这个窗口前挂上了厚身的卷帘。但是很快东哥就发现,仅仅挂了卷帘还不够,由于四周墙壁和天花都是纯白色,在白天观看电影对画面还是有影响,所以他自己 DIY 对全屋进行一个小装修,在四面墙和天花都挂上黑布,这样一来即使在白天也可以做到伸手不见五指。最后提一下音箱的摆位,因小房间空间局促关系,音箱的摆位已没什么可以机动的余地了。按照经典5.1环绕摆位示范,左右主音箱距离拉开2.8米,音箱开口朝向皇帝位置。低音炮放在右侧,主音箱和低音炮离开墙壁保持0.5米左右。侧环绕音箱床边两侧,安装位置是高于耳朵30公分左右。



通常来说,做扩散处理,空间面积比较大针对的主要是墙角,顶角,成90度的夹角,而对于像10平方米的小空间,尽可能的扩散,这些处理不嫌多,对声音的改善和提高只会有正面的效果。事实证明,使用的扩散材料越多,就越能感觉到唱片中其录音场所空间感的规模与阔大,延伸自然又松融飘逸的高频表现,音乐中的细节表现也能得以大大增加。深知这个原理的东哥在两侧墙面、音箱后墙面、聆听位置的后墙面上尽量做扩散处理。其实,对于扩散处理,最简单有效的扩散方式就是去买二次余数扩散板,它可以让声波均匀扩散,并让人享受到更好的空间感,而且声音会比较平衡。但是由于东哥这间小居实在太蜗牛了,如果买一些二次余数扩散板摆在那里,那就连睡的地方都没有,而且预算也是一个问题。

既然不能买现成的,那唯有自己想方法做,因为并不是只有二次余数扩散板有扩散声波的效果,任何的斜面、凸面或圆弧都会有扩散声波的效果。东歌首先通过搭配各种的造型以达到扩散声波的要求,他在四周的墙壁挂满了大大小小的实木画框,这些画框大小不一,厚度不同,虽然没有二次余数扩散板的完美效果,但是还是起到一定的扩散作用。再次,家具也是房间中最自然的扩散体,但摆放要讲究技巧,即摆放书本和CD碟的架子要高低起伏、错落有致,这样有益于增加反射面,从而增强陈列家具的扩散作用。最后也是最能针对小空间的做法,在天花和四周挂起了黑布,这些黑布的作用在之前已经介绍过,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挂上这些黑布后,中高频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听起来更加悦耳,特别是天花坠落的黑布起到的作用更强。


假如在听音室只是做了单一的、全面的“扩散”处理,却没有对应的“吸音”与“吸收”相配合,那么,中高频以上的表现会特别的优秀——高频延伸格外突出,声音飘逸活生,动感十足。但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中低频驻波所带来的“嗡嗡”声响,把整个音乐的气氛都给破坏掉了;同时,音乐缺少温暖感,平衡沉稳的感觉不够,这对小空间要求也特别高了。所以,做扩散措施的同时不要忘了做好吸音工作。许多人都说,吸音很简单,例如挂窗帘吸音,墙上挂毯等等。这种吸音不是没效,但只针对高频,中高频,对低频没有任何作用。像东哥这样的蜗室存在的是低频过多,低频混响时间过长的问题,针对低频的吸收,必须有比较大(指体积)的吸音体。

东哥的方法是采用一些“木箱体”来对声音进行“吸收”的,在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后墙挂着两个贴着碟报的硕大木框体,此外在门边也有一个用黑绒布包裹的木箱,这些都是东哥亲手所做的“木箱体”,里面塞满了吸音绵,然后一左一右放置后墙上以及门边,成为了一个超低成本DIY而成的低频陷阱。另外,东哥的床上用品(被单、枕头等)都是很好地吸音材料。


- 本文导航
- 第2页:遮光处理
- 第4页:功能和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