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设计、声学和光学处理
千禧年后,这位影音爱好者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空间,多年来苦心经营的HIFI两声道终于有了自己的地方。当时对于主要是针对听音室的装修设计,为此把客厅的长度由5米拓展到5.6米,成为4X5.6M尽量趋近于鞋盒形理想比例。
在装修上我主张是尽量保留客厅的功能和状态,因此是多做减法,少用加法,聆听空间以扩散为主,各种调声材料多做可活动的。几乎看不到太多为了视听效果而专门做的装修——比如天花板的反射层、四周的吸音、扩散处理、暗室化处理等。唯一可以看到算的上比较明显是专门为视听准备的,就是天花上的两组泡沫材料组和三层夹板做的一个弧形扩散小吊顶。
为了尽量保留居家的感觉,还充分利用客厅现有的资源,比如沙发、杯子、柜子的摆放,都可以做一定的辅助扩散。环境(建筑声学)是影响器材发挥的最大因素,但同时又不太喜欢大动干戈式的环境处理方式的话,在入住前做好一切基础建设和空间的规划(如房间比例,电源布线,门窗的隔音等)就能事半功倍,其实所有对声音那些正面负面的影响因素多源于自于不同的谐振,完全杜绝谐振声音多是不堪入耳,如何利用不同谐振和如何控制好房间的混响时间才是高明的手段,设计趋于感性,以隐性设计为主,一切用耳朵收货,有时是无招胜有招,秘诀就在于此。
进入影音兼顾的时代后,需要大量的布线和挂箱,我的办法是采用6CM宽度白色优质线槽沿一侧墙层级下沿走,这样既隐秘又美观,而天花采用多层级办法既可打散角位的驻波,加上前面的大窗户后,可让人感觉到空间的拓展,做好之后朋友们来不指明居然也没有察觉,而且没有人相信只有22.5平米的空间。侧墙和天花的漫射光是投影的大忌,所以又在靠幕前端两侧白墙加装两块黑色卷廉,看投影时候拉下便可。 最近用XTZ Analyzer房间频响测试仪测了一下,混响时间基本在0.5-0.58MS之间,虽然对于影院还是稍长了一点点,但用于HIFI就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