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中国彩电业越发健康成长。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认为主要有几个原因:平板电视对传统CRT电视的替代在提速;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导向带动了市场需求,尤其是三四级市场;另外,从供应来看,去年中大尺寸面板价格平稳、供应充足。
2009年,家电下乡彩电销量为717.46万台,销售额128.31亿元,占彩电销售总额的21%。
今年,从整体产业布局看,面板供应和价格还是缓和的,而LED背光、网络电视、3D电视产品等的大力推出将刺激市场需求;另外,其他政策导向也将影响需求。全国将家电下乡的电视机最高限价从3,500元提升至7,000元,“这促使大尺寸平板电视加快进入农村市场,刺激了相关市场需求。”白为民说。
LED电视也借家电下乡之势加快农村市场普及。2010年的首轮家电下乡中标结果显示,TCL所投标的50款液晶电视均中标,而创维集团的48款液晶电视(包括LED背光电视)也入围中标产品,海信电器也将LED电视大规模投放到农村市场。
虽然我国大陆还没有一条彩电液晶面板生产线,但品牌厂商们在整机二次开发上赢得了消费者青睐。自2009年3月开始,多家彩电企业都相继推出了具有互联网娱乐功能的网络多媒体电视,如海信蓝媒系列液晶电视。今年,海信的蓝媒LED电视也在家电下乡中标产品之列。
现在,互联网功能已经是一些企业的LED电视的标配,互联网电视今年将会快速发展。白为民预计,2010年中国互联网电视的增速将超过50%,销量比重将会达到整体液晶电视的35%以上,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
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统计,2009年,不同产品技术类型LCD:CRT:PDP的产量比重为23:8:1,而2008年这一比例为16:14:1。CRT正在逐步退出市场,取而代之的是以液晶电视和等离子电视为代表的平板彩电。
“彩电业的回暖不是单纯一个企业,而是整个行业转型的结果。”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助理孙新果说,彩电业正处于两个转型中,一是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这将使整个彩电行业的产值翻一番”;另一个是电视数字化的转型。这就带动起了巨大的需求。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需求市场,行业活力蓬勃。1994年到1998年,许多家庭拥有了第一台彩电。以CRT电视平均10到12年的使用寿命为限,目前这一批彩电已经进入自然淘汰的高峰期。截至2009年底,我国家庭的CRT彩电保有量达到5亿台。“这么高的保有量,假如以每年更新大约10%的速度计算,每年的淘汰量保守估计都将在4,000万台以上。”孙新果说。
在换代需求和技术革新的双重因素作用下,2009年彩电企业风风火火。此外,三网融合、数字电视技术等科技革新,促进整个消费类电子市场的生命力活跃。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认为,CRT电视向平板电视的转型开始于5年前,“现在已经基本完成了。”目前,城市家庭的彩电保有量为150台每百户,农村家庭为100台每百户。彩电实现普及之后,现在进入“一户多机”时代,这也是彩电需求的增长点。
对于2010年的彩电市场,陆刃波认为发展态势依然看好,彩电企业的技术差别微乎其微,关键是“品质的竞争和渠道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