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解读:我国彩电振兴关键是整合“官产学研”

来源:经济参考报 更新日期:2010-03-02 作者:佚名

  当前日本、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面板厂商纷纷向大陆转移生产线,大陆彩电业能否借助这次产业转移实现产业振兴值得关注。近日出版的《中国彩电的战略密码》深入研究了全球彩电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对大陆彩电业的转型和升级战略进行了详尽阐释。

  全球彩电业划分为“三个世界”

  当前全球彩电业的研发、关键部品和整机制造主要集中到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按照对产业影响力的强弱,这5个地区可划分为三个世界,美国是“第一世界”,日本和韩国是“第二世界”,中世界”,它们对产业控制力的差异造成了完全不同的产业形态。

  美国虽然不直接生产彩电,但仍通过基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标准及关键核心部件控制着全球彩电产业。在基础研究领域,美国走在所有国家的前面,掌握着大量基础专利。同时,美国将各种专利整合为产业标准,成为全球彩电企业必须遵守的标准。此外,美国依然控制着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比如液晶面板专用玻璃基板是由美国康宁公司主导,该公司在全球拥有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左右着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分布。

  日本具有强大的产业组织能力和产业生态构建能力,能够快速实现从基础技术向应用开发的转变。日本在彩电产业领域采用集团军作战的方式,相关决策者一旦发现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种子”,可以快速调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力量,形成一条完整的“官产学研”工业体系。这就是为什么等离子、液晶两大技术诞生于美国,但日本却成为这两大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先者的根本原因。

  韩国彩电业的发展是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一个样板。在政府和企业界的推动下,韩国彩电工业与日本的技术差距快速缩小,并且具有成本优势,再加上美国市场对韩国企业的开放,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韩国彩电工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崛起,并快速造就了三星和LG两大品牌。在成本控制方面,韩国彩电企业采取“供应力压倒性战略”,通过大幅提高供应力来降低产品价格,提高市场份额。

  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抓住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厂商减缓对液晶面板投资的机会,积极引进新技术,再加上当局大力鼓励民间企业研发和投资建厂,这些因素推动了台湾地区面板产业的快速崛起,成为当今该地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高科技产业之一。但是,这种崛起仅限于制造能力,主要是为日本和韩国的企业代工,在上游关键技术和下游品牌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

  中国彩电产业的振兴“路线图”

  进入平板时代后,曾经创造CRT时代辉煌的大陆彩电业陷入了“缺芯少屏”的困境。产业关键技术及相关配套产业的缺失,使大陆彩电业丧失了全球竞争力,整个产业面临着“空心化”的危机。当前,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多条高世代面板生产线纷纷落户大陆,大陆彩电业能否借助此次机遇实现产业振兴值得关注。

  《中国彩电的战略密码》分析认为,以往大陆相关产业盛行的“以市场换技术”的模式是行不通的,事实证明,“以市场换技术”的结果往往是:市场让出去了,却换不来技术或者换来的是不入流的技术。作为“以市场换技术”的典型代表,当前上广电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这一政策的失败。

  中国彩电产业要真正实现产业崛起,就必须打通产业环境、产业技术以及产业链三个环节。首先,要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引导下,形成“官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体制,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作者在书中呼吁,政府应尽快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利用投融资、财政、税收、人才等政策的杠杆作用,集中资源培养一批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骨干企业,建立一批共性技术研发中心,鼓励开展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活动和产业化发展。

  其次,中国彩电企业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这种竞争的核心就是技术创新机制与技术创新成果的国别竞争。国内相关企业应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完善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技术创新能力。当前国内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加强平板显示产业上下游产业整合,着力于先进平板技术的产品研发,抢占第二代平板显示技术(如SED和O)先机,尽早谋划相关专利策略与布局。

  最后,引进生产线只是面板产业的第一步,如果上游材料、设备等无法实现配套,面板企业也只是停留在来料加工的组装阶段。中国企业必须在平板电视领域构建覆盖材料、器件、设备的完善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配套设施、上下游材料的本土化,从而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发展平台,推动我国彩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平板显示产业实际上是一个国家战略产业,它不仅关乎彩电企业的竞争力,更是衡量电子信息产业乃至国家综合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家已经公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积极支持彩电面板产业的发展。中国彩电业需要在政策的有效指导下,快速掌握产业核心技术,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起我们自主、完善的工业体系。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