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等离子电视:价格更亲民 借3D反弹

来源:中国电子报 更新日期:2010-12-20 作者:佚名

    “当时我们进军等离子屏在行业中有很大的争议,有的嘲笑长虹在自取灭亡,有的质疑长虹有没有做屏的技术实力,但是从今天来看,我们的决策是正确的,也是超前的。”长虹集团企划部部长刘海中表示。的确,今年,在3D浪潮的带动下,等离子电视呈现出“反弹”态势。与先前市场份额不断被吞噬不同,今年整体表现可圈可点。特别是借助3D普及的机遇,等离子夺得了不少市场份额。

    此外,随着长虹等离子面板生产线的量产和上海松下从日本新引进一条等离子面板生产线,配套企业集中向绵阳和上海两地聚拢,中国也成为等离子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这对提升等离子电视的综合竞争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市场借助3D反弹

    借助3D,等离子电视市场有望迎来反弹契机。

    年初,多部3D大片热播,不少电视台、影片公司等内容制作商趁机宣布进入3D市场,引发了消费者对3D进入客厅的期待。作为客厅文化最为重要的产品,电视也成为此次3D浪潮中的主角。

    相对液晶电视而言,等离子电视在动态清晰度、刷新频率等方面拥有明显优势,而这又是3D时代最为实用的优势。

    这种背景下,不但长虹、松下紧紧抓住这次机遇,迅速加大3D等离子电视的生产比例,就连从2008年年初就开始淡出等离子电视市场的三星、LG,也推出了多款3D等离子电视新品。

    今年5月,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完整3D产业链企业的长虹明确表示,今年底实现3D等离子电视销售5万~8万台的阶段性目标。从成本的角度考虑,50英寸及以上的大尺寸市场,3D等离子电视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长虹未来将锁定在该市场发力。

    同样,松下也宣布将着力发展50英寸以上大尺寸3D电视市场。而为了给消费者展示出松下等离子电视的优势,松下还在全国范围内举行3D等离子电视巡展活动,为消费者展示松下3D等离子电视的魅力。

    全球等离子电视市场2010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了转机,由此前的连续下滑到出现大幅增长,DisplaySearch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全球等离子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35%至480万台。第二季度等离子电视出货量同比增长53%,而液晶电视出货量增长率只有22%。2013年将有超过86%的等离子电视是属于3D机种。

    DisplaySearch大中华区副总裁谢勤益表示:“随着等离子技术自身完善,以及在3D显示领域独特优势的体现,其正在收复被液晶电视成本优势抢占的失地,这给松下、长虹、三星等等离子面板商制造了新的机会。”

    价格比液晶更亲民

    相同尺寸和配置的等离子电视的成本要比液晶电视的成本更低。

    在价格方面,3D等离子电视的优势非常明显。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白为民告诉记者,相对液晶而言,产业链实现本土化的有利条件让等离子的成本更有优势,相同尺寸和配置的等离子电视的成本要比液晶电视的成本低近10%。市面上销售的3D等离子电视既在技术上优越于液晶电视,同时在价格方面也有竞争优势,这段时间等离子表现不俗。

    调研公司中怡康数据显示,在3D等离子电视的带动下,2010年10月等离子电视的零售量达到11万台,零售额达6.6亿元,单月零售量和零售额再创新高,环比增长均超过了30%。2010年1-10月,等离子电视的零售量合计达62.3万台,零售额达39.2亿元,而且从4月份3D等离子电视上市以后,零售量和零售额增长态势明显。

    优良的性价比也使得等离子电视抢占了市场先机。据长虹对全国4750家门店零售数据监视显示,国庆期间,长虹旗下50英寸、55英寸、58英寸、63英寸3D电视单品日销售量均超过1000台/天。

    记者了解到,为进一步降低产品成本,形成更大的性价比优势,松下在今年决定扩充其上海工厂的产能,从当前30万台的年产能增加到300万台,翻了10倍,新建工厂预计将在11月开工,这其中大部分产品直指3D等离子电视。产能扩大后,价格也势必下降。

    技术配套更完善

    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国等离子产业建立了完善的支撑体系。

    其实在上游投资的冲动中,等离子面板的投资似乎更为适合中国企业,因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动辄几百亿元,在缺乏国家资金支持的彩电行业很难承受,而且液晶面板的专利数量较多,大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围绕国务院出台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长虹依托国家发改委对长虹重点支持的等离子项目,加速突破新型显示器技术瓶颈,以显示产业整体转型带动彩电产业转型,已成为彩电企业战略转型的标杆。

    特别是今年1月21日,长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等离子显示面板生产线全面量产,今年初总产能达到216万片的虹欧等离子屏一期工程全面投产,同时虹欧等离子一期扩产项目启动,计划形成300万片的年产能,并在扩能基础上通过后期建设最终形成600万片产能,成为全球前三大等离子面板制造商。

    记者了解到,从2006年长虹打破国外企业等离子专利限制后,其通过自主研发,在材料、器件、工艺和设备等方面取得了突破,获得了多项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

    同时,松下计划在中国上海扩建等离子面板生产线,初步扩产计划分两个步骤完成,一期年产能为150万块,二期再增加150万块。

    针对松下在上海的扩产计划,与等离子屏配套的企业也表达了移居上海的意愿。上海松下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孝齐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部分玻璃、浆料企业已经考虑在上海附近建厂了。

    其实,松下在上海的扩产,再加上长虹在绵阳、合肥的生产线,这些产能已足以支撑一条等离子玻璃生产线的需求,日本旭硝子、韩国LG化学等正在关注这一动态变化。这些,都是等离子阵营的利好消息。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