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关于电子书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来源:m.style 创意 更新日期:2010-12-24 作者:佚名

热门电子书产品

    法国设计师 Karim Zaouai 设计了这款称为Digitalepaper book的双屏电子书,让阅读体验进一步接近纸质书。和以往所见的电子书不同的是,只要两屏轻轻闭合就可以完成翻页动作,其它功能键则被设在了边缘位置。由于 Digital epaper book的双屏可以闭合,因此可以更好的保护屏幕,而且更接近平时人们翻书阅读两侧的习惯。

电子报纸的未来 设计:Manny Darden /Jae Yeop Kim/Scott Liao

    从这款阅读器的造型就可以看出设计师的用心,针对报纸而制作的阅读器装置希望使用者通过翻折的过程真正体验到阅读电子报纸的乐趣。该阅读器使用了灵活的网络系统,允许用户在有网络的情况下,改变自己报纸上的内容,实现了真正的科技阅读一体化。

    N800是汉王在10月新发布的机器,自带电子笔可在屏幕上手动输入PDF或者书籍原文的笔记批注。可以连接除书城外的外网,上各类搜索网站。新出的F31属于中端机器,新引进了网络和手写功能。T61采用双屏设计的Android系统的商务电纸书,两个屏幕内容可以切换,可以插放MP3,它们的功能已经远远凌驾于电子书之上,朝多媒体方向进展。

    Kindle dx和iPad一样有重力感应功能,是Amazon推出的高端机,9.7寸的屏幕支持PDF导读,内置3.3GB的内存大容量,且支持在美国的免费3G网络服务功能,除了一般电子书的功能之外,它还可以当MP3使用,稳定性高且带电时间长,是现在被公众认知度较高的一款电子书产品,也是Amazon推出的高端机型之一。

    Bambook是盛大文学推出的电子阅读器,采用标准的ExpressCard扩展接口,可以通过更换不同上网卡支持所有的移动网络;同时Bambook内置Wi-fi模块。已有300万本图书,可一键置入书城,且支持包括snb、txt、ppt/pptx、pdf等多种格式。它独特的地方在于它是全球首款靠太阳能充电的电子阅读器,节能环保。

电子书市场的未来

    有了电子书后总有什么事情没做完

    ■m.style:你平时使用电子书的频率高么?

    ●Ayo:高,基本上每天都在看。当我拿起电子书的时候就会不自然地看起来。

    ■m.style:你看纸质书会有这样的感觉么?

    ●Ayo:现在电子书里存有7本,我觉得拿纸质书在动荡的地铁里翻很麻烦,还是拿着电子书方便。

    ■m.style:在使用电子书前对电子书熟悉么?

    ●Ayo:不熟悉,以前都是用iTouch看的,看久了会累,因为屏幕很亮。用电子书就不会累。电子书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如果看书看到一半,我想要做面膜,虽然敷上了眼睛,电子书可以帮我“听”书,播报出文字内容。这一点很好。

    ■m.style:在你身边电子书的普及度高么?

    ●Ayo:很巧有天和我朋友们在外面聊天,我拿出电子书,发现大家都在用,加上我7个人里有4台。拿电子书出去有一种隐蔽性,你可能不想让别人知道你在看什么书,电子书起到了隐蔽的作用。

    ●Ayo:大家在比电子书大小、厚度、外形,关键是翻页的速度。

    ■m.style:你在买电子书之前喜欢看书么?

    ●Ayo:其实它有增加我的阅读量。如果是自己买书的话,我看书很难坚持,平时纸质书带出门也不方便。我会看纸质书的封面装帧和排版,而电子书是很单纯的阅读方式。电子书价格局限在那里,如果下调便宜,大家可能会愿意去买它。单纯对于读书人而言,它的成本非常的高,在我看来,它和传统的印刷书不会有任何的冲突。

    ■m.style:你觉得有了电子书之后,生活上发

    生了什么改变?

    ●Ayo:想读书的时候就想找一个安静点的地方坐下来。说大一点会改变你的生活习惯,像逛街啊,会稍微少一点,会变得很宅,但是总而言之,我会更投入地去享受书给我带来的乐趣。

    赵亮:46 岁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系统网络中心副主任使用的电子书:Kindle dx

    复杂的不是电子书的技术,是商业模式

    ■m.style:自己使用的产品是什么?

    ●赵亮:我买了一台Kindle dx,使用下来阅读效果还是很好的。我们搞技术的人员70-80%平时都使用电脑,一直需要看文件,Kindle dx可以提供我这样的便利。

    ■m.style:为什么会选择Kindle dx?

    ●赵亮:因为它最模拟纸张效果,在上面看文件,阅读感觉最好,调查显示在美国国内,Kindle的用户中中老年比例高。在中国国内,碰到的年轻人使用频率很高,但是在国内网络设施不适宜使用Kindle dx。

    ■m.style:平时使用的频率高么?

    ●赵亮:随身带,10寸的大小适合看书,我把RSS订阅,下载的东西放到Kindle dx上。它的屏幕比例和iPad不一样,但是尺寸差不多。Kindle dx用的是珍珠屏幕,刷新率快,这个阅读器的效果已经赶上普通报纸的阅读速度。

    ■m.style:相比国内外,运营商业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赵亮:电子书叫ebook,阅读器叫ereader,常指单一功能的看电子书的设备,但是到国内以后,这两个含义就被搞混了。在中国只有阅读器,但是没有电子书。中国的销售市场存在于图书馆。方正、超星、书生等都有卖电子书,打包内容后制成电子书提供给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个人消费几乎是没有的。2007年10月份,Kindle出来之后,把产业链打开了,第一是内容,第二是销售通路,和用户直接相关。原来电子书是蓝海市场,有相对的空间成长,Kindle打通了书的产业链,希望在国内也有这样一个品牌能够打通中国市场的电子书产业链。

    ■m.style:对平面媒体是否有影响?

    ●赵亮:对传统内容并不大,电子书占用市场很小。从电子书的内容来说,Kindle没有丰富的格式。纸质书还有版式存在,读书人很看重书的版式,在杂志和报纸上对版式的要求是很重要的。Kindle只有32K书的一半,新闻出版总署希望到2020年,中国主要的出版社,数字出版超过传统出版。让人们更直观地感受到数字出版迫在眉睫,有这样一个市场的额度在。

    过去人类历史上存在着大数量的阅读内容,它们要有一种方式继续维持和保持,电子书创造了一种新的印刷术,使印刷术脱离了纸张,用新的方式来呈现,但仍是配合纸张的方式来呈现。所以假如电子书指的是,一个在特殊的阅读设备上面呈现我们今天在纸本书上所看到的内容和形式的书,那么电子书正在解决过去的问题而没有解决未来的问题。

    如今出版面临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取得绝大部分知识的方式是通过纸本的书和杂志,而现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取得知识的人的比例在下降,这才是严重的问题。即使所有的书都转成电子书,大家也都用得习惯,书还是在减少,杂志还是在减少,因为已经有大量的阅读者不再用这种形式了。简单说,互联网有内容、有读者,这不就是出版吗?只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在使用出版这个行为。使用互联网占用了出版者和阅读者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这个形式连电子书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电子书是在解决过去的问题,出版者要解决今天的出版困境,他必须到未来的学习者取得知识的地方去做出版,不能继续使用现在出版的形式,使自己愈来愈跟这个社会不相干。注意,不是不友好,是不相干。

    现在全世界最好的百科全书极可能还是大英百科全书,可是最好有什么用?它跟我们大部分年轻人是不相干的。大部分人不知道这个东西曾经是最好,现在仍可能是最好的。维基百科替代了它的功能。我也不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用的是维基百科,真正改变他的行为的是搜索引擎。取得知识的方式如果已经变了,出版还没变的话,就会慢慢变得不相干。所以,纸本书变电子书是很小的事,书变得不像书,才是严重的事。Kindle和iPad的问世,都是因为它整合了上下游所有的服务,上网可以取得内容,付了钱就可以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读,如果可接受的人愈来愈多,那将来纸本书就印给像我这样的怀旧的人读就可以的。电子书有比纸张印制更便宜,传播更便宜,每一个更便宜都会带来知识传播的更大普及。

    所以纸本变成电子书怎么会带来困难?它只是破坏了现在的一些从业员的收入来源而已,行业的规则因为结构变了起了变化。纸本书经过那么多年的发展,大家都有秩序,知道怎么做,知道多久回款,书的价格,作者拿多少?出版社多少?卖的人要拿多少?一本书卖出去了作者可以拿多少,有一个范围,但是这个形体如果一消失,经济模式需要全部重来,是这件事让出版界痛苦,但是出版接口对的问题不是这个,是它的工作未来会跟求知不相干,这个才是严重的事。

    未来书呈现有很多种形态。第一,运算能力和连接性这两件事能够做到的事都会是书的形式。假设你今天要写一本厦门深度旅游的导游书,以我们现在出这本书的方式是将地点、景点、路线、相关的服务列出来,再想办法找人去拍照,把内容补充完整,并解决内容的创造跟权利取得的问题,有目录、内容,也许还有索引,那每一个数据都必须被收集在一个地方,变成一个结构。那如果我用互联网来出书,只要有一个完整的目录,但是没有内容,你点击一条目录就会连接到某一个人写的东西,那合起来就是一本书了。

    书的形体有一部分变化了,可以有一些书,由你决定要读的内容,可以分层地去写一本书。那本书的形体可以相互直射,可以多重媒体,可以不论长短。现在书因为要长成书的样子,总是要找一个工业规格。在互联网时代,形态有一个新的自由。所以,书已经从规格里面解开了,它现在要容忍更多的事,包括传统书籍的形式不再是未来书的唯一形式,所以这个是出版业最大的挑战。

    过去的编辑是在缺乏当中主导。因为你没有,所以我给你这些。现在,我给你一本书,这件事你一无所知,所以我把认为重要的事情统统合起来给你,在缺乏中主导。而在互联网时代,未来的编辑要在丰富中主导。你随便搜索一下,就有十万个符合你搜寻条件的资料,你要怎么看?当信息量愈大的时候,导语和评论的价值就愈高。你真的没办法判断,问题不在于没有而在于太多了,多到你不知道谁好。编辑需要通过评论来帮你过滤。

    如果只是顺顺稿,把从手写变成印刷体,这样的编辑是没有用的。编辑如果意识到一个题目从存在的知识到答案之间的关系,这个编辑是比过去要有价值,因为你要料理的信息比过去要复杂得多。以前的编辑有一部分工作是把素材变成工业规格产品。这个转换过程,现在很大一部分是被自动化程序取代了,虽然,你仍需要和设计沟通但那个比例在降低,因为太多的细节是可以通过自动化来完成。所以编辑显然要做更有价值的事,不然他就会不被需要。

    对任何一种知识感兴趣的人,都有机会做一个好的编辑。但是如果你对任何知识都不感兴趣,只是把编辑工作当成是一份工是很难的。对于出版业的编辑,我有两个建议,一个去了解你的朋友,现在的年轻人,取得信息的行为是怎么一回事,你可以从那里看出,有什么东西是你可以做。这个是积极地想法。消极的想法是,你可以等世界改变你。这个也会发生的,因为行业本身就会变,变了之后,老板叫你做的事情就会不一样,你就一定得变。

    盛大提出“一人一本书”的概念,它们在做的事情,在广义的digile pulish范围内。盛大做的事,是比较大的解决web 2.0概念下的出版,由使用者来创造内容,寻求它的读者,盛大只是一个平台而已。这会是一个出版的概念。但这里面没有编辑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平台的概念,是说我创造一个环境,让内容创造者和使用者有一个交易的环境(maret place)。这个交易不一定涉及到金钱,因为免费也是一种交易,因为我花了时间。

    当创作量再大的时候,会跑出很多新的、可能的服务。在这个平台上,终究要出现帮你选择、帮你解释、帮你排序——这里面有些是可以用程序可以完成的,但有很多是跟判断有关系的——在这个时候,有的人的判断会对一些人有吸引力,编辑也有受欢迎的编辑,这些中间性的角色的出现都跟这个整个平台变大有关系。变大之后一个人就无法用搜寻来完成,因为搜寻的结果也通常是太大了,而最后你不是要搜寻,不是要相关,而是要答案。规模再更大的时候,会有更大的出版编辑和出版专业跑出来,有空间可以工作,所以我并不觉得这会对出版是一个冲突。

    容易发表的创作,其实是使得很多可能的创作都会跑出来的重要原因。过去有编辑充当守门员,很多书还没到市场就消失了,因为被编辑谋杀了,我们挡掉了很多不要浪费出版资源的东西;可同时,说不定也挡掉了对社会有冲击的新创作。但现在这个风险没有,随之而来的是,你要练习怎么跟垃圾为伍,要怎么在这么多东西中找到好的东西,所以我还是要说,编辑的价值在这个时候就要体现了。

    我现在说的关于数字时代的所有东西,都太早了,跟行为有关的事不会发生太快的,极可能都不会发生在我有生之年。现在技术条件都已经有了,但是行为不会那么快,当新的一代获取知识的方式已经彻底改变的时候,或许就是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

 标签:电子书 选购常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