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两大运营商强化业务 改变美国云计算竞争格局

来源:中国贸促会电子信息行业分会 更新日期:2010-12-17 作者:佚名

    近期,美国两大电信运营商AT&T与Verizon不断注力海外事业,进军国际通信服务市场。传统的国际通信服务一般包括当地电话服务以及国际数据通信网络建设,但是这次两大运营商的重点是扩张数据中心,搭建经由互联网提供应用软件服务的“云计算”平台。

    AT&T与Verizon注力海外云计算

    为了应对面向企业用户的云计算服务与主机需求量的增加,AT&T于10月份在伦敦开设了第二个国际数据中心,其中SAP、Oracle等所提供的ERP主机服务深受欢迎。

    伦敦数据中心是4月初AT&T公布的国际业务发展规划的一部分。该规划的投资规模仅在2010年度就已经升至10亿美元(约66亿元),目的在于强化面向跨国企业与中小企业的服务。除了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应用服务之外,还提供主机托管、采用大型屏幕的临场感视频会议、集成手机电话、固定电话、电子邮件以及视频会议的企业通信综合管理系统等,同时还考虑提升安全性能。为了支持美国的跨国企业顺利开展海外业务,AT&T还致力于移动数据通信与无线局域网国际漫游等业务。

    10月份,Verizon公布了命名为CaaS(Computing as a Service,计算即服务)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大规模扩张计划,主要推进以美国国内市场为主的部分业务向海外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扩展。除了建设完成的荷兰阿姆斯特丹云计算数据中心之外,随着亚太地区需求不断扩大,在中国香港也启动了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并计划2011年在美国的圣何塞、英国的伦敦、澳大利亚的堪培拉等地开始部署。

    正面与IBM、HP竞争 美国两大运营商之所以加强国外数据中心部署,是因为他们经过调查分析,认识到开展国际业务的大多中等规模以上的企业用户正在逐步过渡到使用基于云计算的系统。但是这些企业用户也普遍认为在云计算平台上运行ERP等企业软件在技术、成本上的时机都不成熟,所以一边将部分人事管理、客户管理、企业内部沟通等系统过渡至云计算数据中心,一边继续期待成本的降低与系统功能的强化。

    进军国际云计算市场的并非只有大型电信运营商。IBM与HP等大型IT企业也在与电信运营商之间竞争,不断提升数据中心的高效化与自动化。对此,AT&T与Verizon推出了移动电话与无线局域网漫游、加强安全性等以通信为主的差别化服务。其中,Verizon推出基于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的高可靠专用网络,不断地充实其云计算服务。

    美国两大运营商认为国际数据中心市场在未来将保持增长,竞争也将持续加剧。尤其是美国国内长期低迷的经济环境更加促使美国两大运营商注力国际业务。AT&T与Verizon在过去5年主要致力于以IPTV为主的广播服务。在移动通信方面,推进了强化3G网络功能与向4G网络过渡的准备。但是,这些都是面向消费者的服务,在总也不见复苏的美国经济大背景之下,增长显得相当缓慢。

    为此,美国各家运营商期望在严峻的经济环境中,在可以保障稳定收入部分的企业用户市场上,加强服务,扩大收益。

    云计算应用政府采购竞争白热化

    在各大公司纷纷注力面向企业用户的国际云计算服务的同时,美国国内政府采购云计算应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10月29日,Google协同销售其服务的ONIX网络公司以“云计算应用的采购过程不公平”为由向美国联邦法院起诉了管理国有资产的美国内务部。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以及各地方政府正在探讨在电子邮件系统、文档共享等方面部署云计算服务。但是,在公共机构与地方政府的信息系统上占统治地位的一直以来都是微软的应用程序,而地方政府大多倾向于过渡至Google的云计算服务。

    Google计划通过以提供基于网页的电子邮件等软件功能的“Google Apps”服务为主获取美国的政府采购项目,但是一直没有较大成果。所以,以不公平采购起诉美国内务部的用意即是通过判决证明Google自己的服务非常适合政府采购的标准。

    Verizon9月份公布,2011年第一季度在迈阿密和库尔佩珀也为美国联邦政府开设了云计算数据中心。虽然政府采购云计算应用的市场需求仍在不断扩大,但是除了电信运营商与IT企业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领域的企业也纷纷加入,使得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云计算数据中心涵盖软件、硬件、通信网络。由于可预见降低成本与节能等具体效果,备受企业或政府机构用户的青睐。另一方面,美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正在着手建设“LTE”等高速数据通信网络。为此,两大运营商正在计划从云计算数据中心向“移动云计算”迈进。

推荐视频会议厂商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