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电视机上我们真的需要3D吗?
普通消费者电视机欣赏的节目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体育、新闻、综艺、电视剧、电影和广告。对于这几类节目,其中占据大部分时间的是综艺、新闻、体育和电视剧类的节目。电影节目需要3D效果很容易达成共识;广告是消费者不愿看的,但是广告商很希望用3D技术带来视觉冲击力;新闻节目3D化的意义似乎不大——它是以内容深度和时效性为价值基点的,而不是视觉冲击力;综艺和电视剧节目则注重的情节吸引力,在这一点上3D技术的帮助并不是核心性的。
以上是消费者对电视节目的真正需求。然后在分析以下3D电视的成本:以目前主流的广泛使用的时空复用,需要专门眼镜的3D技术为例,实现3D的平板电视虽然没有大量销售但是溢价程度也可以其他先进电视技术比较窥伺一下:国内网络电视溢价在500到2000元,比例15%;LED电视溢价在2000到7000元,溢价为20%——料想3D技术电视 成本溢价只会比这两种电视高,而不会低吧。
此外,如果选用的3D电视需要的电子液晶快门眼镜,这种产品的价格也不菲,达到千元的价格,如果是一家四口使用四个,差不多也相当于一台普通的平板电视的价格了。(如果只是普通的偏光眼镜产品,则这部分成本相对非常低廉。)
在3D电视上消费者要指出较高的经济成本、3D的消费需求程度也不那么强烈,同时还有技术不成熟完善的健康成本,这些因素不得不成为3D电视热推企业认真考虑的问题。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在国内电视行业还必须考虑国内更为具体的一些情况。
近年来,国家广电网络部门的主要工作集中在数字电视、高清电视和互动电视上。其中,由政府埋单的数字电视惠民工程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是在高清电视上却进步迟缓:电视台在制作高清节目的同时必然成本大幅增加,增加的成本如何消化还是一个难题。然而,高清电视却是3D电视实现的基础:3D电视的数据传输量只会比高清更多,同时制作成本也更高。在国内目前高清电视只有屈指可数几个频道可看,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要,同时盈利模式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资技术体系有待成熟的3D电视的市场阻力可窥一斑。
结合以上众多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CES火爆一时的3D技术只不过是过眼烟云:看看漂亮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当真哦!有评论认为3D电视的普及还需要两年的时间——也许如果电视机增加3D功能不增加多少成本,拥有这种功能产品可能会迅速多起来,但是从消费者角度,能够每天看上几小时3D电视的日子恐怕至少要等“10”年之后了。
国内彩电市场附加功能的电视产品从来不匮乏。例如电子相册功能:据悉这功能的使用频率平均不到每年4次;流媒体电影功能,对于电影迷这功能可能每周用一次,不过这一情况指出现在不足10%的人口上;网络新闻和股票电视功能,实际这一功能的使用频度几乎为零!
导致以上种种电视产品新功能广泛普及,但是应用频度很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人们回到家里,需要的是一天工作劳累之后的轻松,而实现这种轻松的前提则是娱乐手段应该简单——按下电源,换一个频道,看两个小时,然后睡觉;出现这种现象的第二个愿意则是这些额外功能的内容不是电视台提供的,内容丰富度、可用性、易获得性都面临考验。对于3D电视,最终是不是也会遭遇这种尴尬呢?这还值得很多彩电企业认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