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韩与台企争相抢夺大陆高世代线(六代线以后被称为“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生产先机的态势,业内人士指出,这表明以8代线为代表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线技术终于对大陆解禁,但国内的低世代生产线则面临着淘汰的命运。
日韩液晶面板8代线争先在华落户
短短一周,饱受“缺屏”之痛的我国液晶电视行业接连传来利好消息。
8月31日,日本夏普与南京中电熊猫签署了协议,在华建立合资公司,生产使用第八代玻璃基板的液晶面板,总投资约300亿元,月产量为9万张玻璃板。
与此同时,夏普还转让了第六代液晶面板生产技术及设备。新的第六代工厂将在2011年3月前投入运营。
在此之前,韩国LG Display公司表示,今年8月已与广州市政府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将在广州开发区科学城兴建一个生产第八代液晶面板的工厂,2012年投入使用,生产可超过50英寸的LCD电视面板。虽然项目规模尚未透露,但消息称约为40亿美元(合275亿元人民币)。
最新的外电报道还有,三星电子计划投资32亿美元,在中国的苏州或深圳择一,设立8代液晶线工厂。
台湾厂家急出面表态
一旦日、韩8代项目在大陆正式落地,它们会比台企更加贴近大陆电视企业,将拥有物流及其他服务优势。在日韩面板巨头进逼之下,台湾面板大厂一改过去低调态度,首次称希望与台湾政府讨论出兼顾台湾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政策,逐步开放企业至大陆设厂。
“未来两三年大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液晶电视市场,”友达光电相关人士昨日高调表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天津与上海等地,有不少地方邀其设厂,但台湾有关部门对在大陆设立面板厂仍存在限制,这才使得友达光电没有办法做。
奇美总经理王志超前天也说,大陆占奇美液晶面板出货比重将超过40%,是受惠最大的面板厂。奇美也希望有关政策松绑后,到大陆设置面板厂。
“液晶面板生产厂家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大家都不想在中国市场上落后别人半步,”,家电产业观察家陆刃波说,“夏普的动作明显刺激了整个液晶面板行业”。
金融危机“帮忙”
长久以来,全球液晶面板制造的主导权都牢牢控制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三地企业手中。中国大陆只有京东方、腾龙光电等少数“低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无论生产技术还是产量都与全球水平相距甚远。
在此之前,日韩企业对8代线为代表的高世代生产线技术的转让非常谨慎。日韩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对日韩企业转让这些技术进行了限制。夏普海外事业本部副本部长、中国总代表菅野信行在2007年9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坚称“夏普不会在华兴建液晶面板工厂及生产线”。但两年后,夏普的策略终于发生了彻底转变。
这次多条“高世代”液晶面板线争先落户中国大陆,业内人士认为是金融危机“帮忙”。
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让中国市场的投资价值变得更加明显。Display Search最新报告显示,2009年尽管全球经济低迷,但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仍会有1890万台的销量,较2008年增长44.5%。
在中国,为拉动内需,国家及地方政府的巨额投资及积极的产业政策吸引了日韩企业。年初,国务院通过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其中,彩电转型和新型显示器核心关键器件产业,已被列为今后3年信息产业重点支持的项目。
同时,中国政府的另一项政策也被日韩台湾企业看好。即2015年,中国将整体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时代的转型,而后者将主要是液晶电视的天下。
国内企业须防花冤枉钱
几天内,日韩液晶面板大厂你追我赶地张罗着八代线在华落户,无疑给中国平板电视行业注入了强心剂。
“这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产以后,中国彩电制造大国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银河证券分析师董思毅认为,“液晶面板的采购、供应和价格等都将进一步得到优化,产业链进一步缩短,从而导致中国制造的液晶面板在全球更具有竞争优势”。
对于产能会否过剩,董思毅认为,目前不必担心这一问题,“除了中国自用,很多将用于出口”。在CRT时代,中国彩电的最高峰时,全球近一半彩电是大陆制造,数量接近1亿台,中国市场自用约1/3。
业内人士提醒,中国企业不要花大价钱去买低世代线。在8代线投产之后,目前6代以下的大陆液晶面板生产线就会面临淘汰的命运。据了解,今年7月,合肥市政府斥资20亿元从日立引入等离子面板生产线,被业内质疑是“二手设备”。夏普与南京熊猫的合作中,南京熊猫要将其已经停产的6代线用140亿元的高价进行收购,值得商榷。
值得注意的是,在向大陆转让8代线技术的同时,夏普10代线将于今年10月在日本提前投产,三星等企业也在筹划更高世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