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条法则:“70%的购买决定是在商店中直接作出的”,这“百分之七十守则”经过从POP到数字标牌的各种店内销售手段寻求利润的不断发展,一直都是这些销售开支的正当理由。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销售开支被假定为是有效的,是因为这些营销工具设在店内。其含义是,店内的营销活动是影响店内购买决定的最重要的因素。
这是否意味着,例如,每一次我去一家超市花100美元,就有70美元最终用于口香糖、意愿外的品牌和所有其他方式购买的意外物品,只是因为我注意到了一个显示器?也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并没有足够的牛奶或橙汁在家里!
并不支持的联系
再仔细想想,就会开始追溯这70%法则的来源与深层含义。最后发现,这个引用率最高的黄金法则是在1995年由“客户购买广告研究机构”最初发表的,该研究涉及范围广,引用的数据来源于全国14个城市的4200个消费者。
“在此之前人为地将店内购买决定与店内营销方式联系起来,但作为对购买决定的关键性影响,在本质上是不支持的。”——Platt
除了这“70%的购买决定是在商店中直接作出的”法则外,研究也表明POP(购买要点展示)也是重要的决定影响因素。在超市里,当单个或多个品牌做POP推广时,其销量会占到42%,而在百货店,这一比例在35%。
从以上两个结论中,可以得出:大部分店内销售都在商店内部实现,店内营销活动极大地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人们就猜想两者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而独立研究却不支持该说法。
事实真相
在第一次调查中,独立研究证实,大多数的购买决定是在商店内作出的。在1967年的学术研究中发现,50.5%都是计划外的购买决定。之后在1998年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59.1%是计划外的。因此我们能得出合理的结论,独立研究表明50~60%的店内购买是无意识的。
关于第二个发现,证据证明店里展示促销能够明显提高产品销量。但它只是其中一个影响因素,“在此之前人为地将店内购买决定与店内营销方式联系起来,但作为对购买决定的关键性影响,在本质上是不支持的。”
这种区别是很重要的。店内品牌宣传一定要在数字标牌系统上加大投入,因为数字标牌是可以直接影响客户购买意愿。而零售商考虑到以上因素,通过积极创建节目内容,可以不断提高销量。
四步走的购买决定流程
J. Jeffrey Inman和 Russell S. Winer 博士在他们的著名论文中,创建了“消费者购买决定流程”的模型,详细说明其四步走的流程,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及其对顾客计划外消费的相对影响。有趣的,他们研究出的消费者购买过程与其他研究人员的结论不谋而合。
四步走的流程如下:
1. 按照产品分类与促销方式铺货(影响因素有:到访目的、购物通道的数量、产品展示方式和购买情况)。
2. 刺激店内消费的动机(包括消费倾向、年龄层、对于客户需求的认知)。
3. 计划性消费(购物单、每周购物活动和消费倾向)。
4. 客户需求的认知(购物冲动、消费者性别、家庭规模、消费能力和收入水平)。
从该模型中,研究人员分析了每个因素的影响力,并将其排序。下图将对客户店内消费因素按影响力由大到小排序。
1 购物通道的数量
2 到访目的
3 消费倾向
4 家庭规模
5 每周购物活动
6 年龄层
7 消费能力
8 购物冲动
9 消费者性别
10 支出与收入情况
11 消费者需求认知
12 购物清单和消费倾向
13 商品展示方式
独一无二的媒介
从上述的排名表可见在消费者店内的购买决定影响上,购物通道的数量、到访目的,消费倾向比其他因素作用更大,如购物清单。这些因素也让我们意识到数字标牌系统是独一无二的广告媒介。
因为数字标牌系统能够给商店定制节目内容,并借此将商店的访客转化为最终的顾客。换句话说,数字标牌内容能够紧贴排名在前三位的影响因素。
“数字标牌是商店内唯一可以即时更新来适应各种突发情况的媒介,它能量身定做节目播放信息,引导客户作出购买决定。” ——Platt
比如说,我们知道最重要的因素是购物通道的数量。所以,店家可以制作相应节目内容鼓励消费者访问店里各个角落,这样就能提高销售量。
一则广告中说到“在这里买花生油,21号购物通道果冻五折优惠。”充分说明购物通道数量的作用。就算当时播放的节目内容未针对客户需求。管理员也可以简单快捷的更改内容。
本土化的新闻也能吸引顾客到不同的产品货架,比如“本地儿童棒球队赢得比赛胜利,让你的孩子也拥有棒球装备,在24号购物通道”,数字标牌是商店内唯一可以即时更新来适应各种突发情况的媒介,它能量身定做节目播放信息,引导客户作出购买决定。
品牌宣传要合理安排各类推广媒体的资金投入。零售商播放的节目内容应该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来提高销量。数字标牌的目的是让客户满意,提高销量。一个临时决定的购物之旅可以转换为利润更高的访问,比如根据消费者的购买倾向在不同的商品区域播放促销信息,如牛奶区。这类指向性很强的信息对于销量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数字标牌系统的广告不可能改变顾客购买的各个因素,如家庭规模。但是节目创制可以弥补这个缺点。品牌经营者和零售商都将因此而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