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投影产业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各品牌间的竞争也是日益激烈,而且消费者对投影机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往日那些传统的功能已经不能充分满足时代的需要,很多投影厂商认识到这些,开始在人性化设计上花费心思。于是,一时间多种人性化的使用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这不但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不少方便,还可以使得投影产品减轻了同质化。
无线投影技术
无线投影是指投影机通过标准的无线传输协议与局域网相连,从而实现在局域网内管理、控制、故障诊断等等。与无线投影机处于同一局域网内的电脑通过授权可以对投影机实现操作。
目前,无线投影有两种连接模式:一是投影机内置无线网卡,即是通常所说的简单连接模式(Easy connect mode),电脑通过无线网卡直接和投影机的无线网卡建立信号传输,中间不需要其他设备。用户一般通过计算机上的专用无线网络管理软件来管理无线网络,进而完成无线网络投影,这种方式在目前的产品中应用最为普及,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无线网络投影机产品都是基于这种方式,比较知名的是爱普生EMP-1815、松下PT-PX770NT、东芝TDP-TW355等。
二是采用专门的外置无线投影模块,即是通常所说的接入点连接模式(Access point mode),电脑通过无线网卡与投影机建立信号传输,外置无线投影模块内置无线网卡,负责无线网络通讯管理,将接收到的显示数据转换为投影机可显示的显示信号传送到投影机,而同样计算机端需要专门的软件来管理无线网络和投影。典型的例子则是合勤科技推出的无线投影器型号为WPA-1000,该产品采用802.11b/g 无线高速接入,可以提供高达54Mbps的无线传输速率,主要面向普通的商务和教育应用领域,能极好地融入各类网络办公投影演示环境之中。
相比较而言,第一种内置无线网卡这种方式具有智能化程度高、独立性强、一体化程度高的优点,而且其开发设计也相对较完善,但它的设备成本非常高,价格则是制约其发展的最大因素;而第二种外置无线投影模块的连接系统则更为简单灵活、通用性也更强,而且其成本相对较低,笔者认为这种模式堪称是“1+1〉2”,因为这是一种分体式设计方案,其好处则是极大的降低了成本。不另购无线投影网关的时候,投影机它就是一台普通的产品,当需要需要无线网络时就可以在不更换投影机的前提下购买相应的无线投影网关。
智能投影技术
一般的,我们将智能投影机分为两大类:一是带读卡器的智能投影机,二是网络智能投影机。二者除了都能够脱离PC 机自行工作,而后者还可以直接进行互联网投影,并和PC 相连同样也可以进行智能投影。
现阶段,智能投影一般都能够自动完成打开镜头盖、寻找信号、调整像素、抬高投影角度、聚焦、梯形矫正等多种功能,使用者只需接好投影电源,连接电脑或其它信号源,按下投影机开关,投影工作很快就能自动进行了,使用者就不需要再费什么心了。
还可以再介绍一下实时聚焦功能,它能借助于投影机前端的测距传感器以及快速的处理芯片和灵敏精确的驱动马达,用户随时改变投影机与屏幕间的距离,需任何人工调整和操作,投影机便会快速自动聚焦,这也可以算是一种智能技术。
数码摄像投影技术
为了满足进行实物投影的需要,近些年,很多投影机都搭载了数码摄像投影功能,最著名的则是东芝的数码摄像臂教育投影。
这种摄像投影技术又叫做移动数码摄像投影技术,它是指将需要展示的实物直接通过投影机进行大屏幕投影而无需任何其它设备的功能。该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摄像头将物件的影像直接摄取下来,并将模拟信号直接变成数字信号,再将数字信号快速输入投影机以完成演示输出。
采用了移动数码摄像投影技术的东芝投影机搭载了一条拥有高达81万像素的数码摄像臂,其数码摄像功能能为广大用户提供超过普通数字展台40-5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这样高清晰的彩色投影,能够满足教学、商务展示、行业应用等各类用户、各种层次的需求。
此外,这种摄像投影功能还可以实现手写信号和计算机信号叠加的投影显示,操作者可以边演示边做标注,让即拍即投、人性化的教学得以轻松实现,这也会让我国普遍较为枯燥的教学授课变得更为生动、活泼,互动效果也更为明显。
内置融合技术
大家都清楚这一点,无割裂感觉的整幅画面总是会带给人们完美的视觉享受,靓丽的画面更能带来美妙的视觉冲击,更高的分辨率在提高清晰度的同时,还能使人们感受到细微显示的魅力。在大型的演示场所,单台投影机所打出的画面无论从亮度、分辨率、投影距离等, 都无法实现使用户感到满意的效果。因此,由多台投影机通过拼接所实现的大范围高亮度显示方案,就成为众多专业用户心目中的首选。
这样的话,就离不开投影机内置融合技术了,它又被称为投影边缘融合技术,是由投影拼接方式原理发展出来的,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利用融合处理器融合,也就是把“形成边带”与“α亮度衰减技术”集成在一台处理器内;利用投影机内置处理融合,投影机内置的处理融合一般只包含“α亮度衰减技术”。所以还需要外部设备来“形成边带”。
从原理上看,两种技术非常相似,但是在实际效果上还是有差别的,一般的,我们认为后一种融合技术的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