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平安城市建设为城市全面“设防”
无锡市概况:
无锡市,简称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中国着名的鱼米之乡,被誉为“太湖明珠”,是一座具有三千年历史的江南名城。无锡是中国民族工业和乡镇企业的摇篮,经济发达,是中国十五个经济中心城市和十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又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综合实力50强。无锡同时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全市总面积47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1659平方公里。辖崇安、南长、北塘、滨湖、锡山、惠山、新区7个区和江阴、宜兴2个县级市。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610万,户籍人口464万;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19.5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美元。
2008年,无锡获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无锡是全国第二批38个科技强警示范城市之一,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无锡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经江苏省公安厅推荐,记者专赴无锡,就无锡平安城市建设,采访了无锡市公安局信通(科技)处负责人。
以科技强警为契机,强力推进“平安无锡”建设
据介绍,2006年6月,无锡市被公安部和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第二批38个科技强警示范建设城市之一。全市公安机关即按照公安部、省公安厅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公安中心工作,深入推进科技强警战略。2008年9月,公安部、科技部正式授予无锡市“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称号;在创建全国科技强警示范城市的同时,无锡各区县还大力开展全省科技强警示范区县建设,江阴等9个市(县)、区,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省公安厅、科技厅验收。
与此同时,无锡市技防设施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全市公安机关的努力下,通过实施2006-2008年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三年规划,也取得突破性进展,技防设施的覆盖面大大提高。无锡市局、各市(县)局和分局、派出所分别建成了指挥中心、指挥室和监控室;全市各级党委、政府还大力开展创建星级“技防镇”建设,取得斐然成绩。
无锡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围绕加强“平安无锡”建设,近年,无锡市局、各市(县)局和分局、派出所分别建成了指挥中心、指挥室和监控室,形成集110接处警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图像监控系统、卡口智能化网络监控报警系统、区域联网报警系统等多种科技手段于一身的社会治安防控系统。
目前,无锡全市共建有各类监控系统8672余个,摄像机53680台。5518个监控点图像已联网至市局监控中心,组建运作的区域联网报警系统用户数达32982个。全市25个省市际治安卡口中,已建有治安监控系统的20个,其中13个与各级指挥中心联网,12个具备车牌抓拍功能。城区9个出租车治安查报站,全部完成了系统的升级改造,目前每个查报站安装有4台摄像机。标志着无锡公安自建的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跃上新台阶。
截止目前,9个市(县)局、分局都已建成社会治安监控平台,并建有卫星定位系统(GPS)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南长、滨湖、新区、锡山、惠山、宜兴等还建有各类移动监控系统。在全市154个建制派出所中,建有社会治安监控平台的有131个,其中超过100台摄像机的派出所10个,60-100台之间的21个,并且已有96个实现了与县(市)局、分局联网运行。
目前,市局交通指挥中心接入的摄像机数已超过200台,覆盖了城区所有主要路段。全市公安自建社会治安监控摄像机超过6000台,其中主城区社会治安监控系统摄像机的布建达到了“
行人活动10分钟拍摄一次”的标准要求。
社会面技防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拓展。一是党政首脑机关和社会企事业单位治安监控系统发展迅速,已建治安监控系统的单位达到5763家,其中:经文保类单位2888家,已建治安监控系统2758家,治安类单位3496家,已建治安监控系统3005家;二是区域联网电脑自动报警系统覆盖面大幅度提升。目前已建有区域联网报警中心106个,入网用户47967户(其中商品房小区建设率100%)。另外,安装简易单体报警器的达112420户(处),部分地区已占总户数的30%,三是技防镇(街道、园区)迅速增长。全市86个乡镇(街道、园区)除新安街道外,全部建成技防镇(街道、园区),其中71个建成“星级”以上技防乡镇(街道、园区),占总数的82%以上。无锡市已基本上形成了点、线、面、静动态相结合的技防报警与监控系统防范网络。
江阴“技防城”,为城市扎紧篱笆
江阴,是无锡所辖的一个县级市。近年,江阴市公安局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强警之路,积极推进“技防城”建设,构筑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功能的技防网络。
记者在江阴实地采访中了解到,江阴公安指挥中心不但规模在全国县级公安机关中名列前茅,而且其数字化程度非常高,充分利用了现代高科技安防技术。
江阴在全国率先提出“技防城”建设,所谓“技防城”就是用技防手段为城市构筑起一道无形的“篱笆”。江阴市公安综合指挥中心,涵盖了“三台合一”接处警、GPS卫星定位、智能交通管理、突发事件处置等11大系统,功能十分强大,比如利用车辆行踪查询系统,可以将进出江阴市的8个市际卡口、2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和市区主要路口的车辆信息进行有效记录,利用上述系统实现了对进出全市人、车和信息的全面掌控。也就是说,车辆一进入江阴市境内,就开始纳于整个系统的监控之中。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江阴市全面建成了以治安监控,单位、家庭、社区等技防监控报警为主体的基础技防体系。把社会面技防监控建设作为技防城的核心工程,按照“公开监控和隐蔽监控有机结合、固定监控和移动监控有机结合、真实监控和威慑宣传有机结合”的布建要求,建成以派出所为依托的区域监控中心33个,全市公安自建的探头总数达2458只(2009年内将达到3000只以上),基本实现“人员、车辆经过主要路段每10分钟被抓拍一次”的目标。通过社会面监控与路面巡防的相互策应,进一步织密了防控网络,确保一旦发生重大紧急警情,能够5分钟设卡拦截,20分钟“关城门”。目前全市已有1612家企事业单位自建监控系统,安装探头23750余只,其中金融网点、典当行和涉危企业等重点要害单位监控建设百分之百覆盖。全市100家网吧全部建成实名制登记监控和图像监控系统,105家歌舞厅、435家旅馆、233家浴室内部监控建成率分别达100%、86.5%、80.7%。截至目前,全市有434个居民小区(村)安装了图像监控、电子巡更、周界报警等技防系统,居民住宅安装红外报警装置近12.5万只。技防村(社区)覆盖率达64.2%。
江阴警方将“技防城”建设作为“平安江阴”建设的品牌、科技强警示范创建的亮点重点推进,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把“技防镇”建设纳入平安创建硬指标,为避免各乡镇(街道办事处)盲目上马,保证把钱花在刀刃上,市委、市政府立足“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的定位,围绕“全市域覆盖、全天候监控、全防区联动”的目标,坚持实用性与先进性、长远规划与阶段目标相结合,委托公安机关对技防城建设实施整体规划和科学布局,对技防城建设的主要设备进行选型和招标。根据各镇、街道经济发展、地理区位、治安特点和风险等级,制定出台了《2007年-2008年全市技防建设总体规划》、《江阴市社会治安技术防范设施建设要求》、《技防城建设监控系统指导性意见》、《监控设备采购指定目录》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科学界定、具体量化技防城市、技防镇、技防小区(村)和技防单位的定义和标准。并确立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从街头路面、卡口、场所行业、厂企单位和社区(农村)五个层面,整体推进以图像监控为主体的技防建设全覆盖。
通过“技防城”建设,江阴已经形成“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联防、内部有技防”的大防控格局。在5月18日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电视电话会议上,江阴获得了2005-2008年度“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
通过江阴“技防城”建设,我们即可对无锡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建设管窥一斑。
积极探索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新路子
据介绍,无锡经济发达,但无锡在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绝不搞铺张和浪费,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在规划、建设中,他们充分调研,广泛听取基层应用单位意见,在此基础上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点,从而追求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效益最大化。
他们还通过广泛宣传,提高群众对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的认识,调动群众积极性,广泛吸收、利用社会资金和资源,实现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的借力发展,让社区和群众共同参与到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从而创出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新路子。
投资1300万元的崇安中心商务区社会治安监控系统,就是按照市场化模式投资建设的。该系统的建成,实现了对商贸繁华集中区域的全方位、全天候治安监控。
江阴市“技防城”建设可以说平安建设“无锡模式”的一个缩影。江阴技防城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公安、社会和群众三方互动筹措经费。其中社会面技防监控建设、治安卡口建设,以市、镇两级政府投入为主体,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单独列支专款专用,并随财力增长逐年稳步提高,同时保证每年投入不低于监控中心造价20%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监控设备保养和维护。对于企事业单位、场所行业,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综合采用动员、督促、强制等方式,解决建设经费问题。仅2007年以来,市、镇两级政府用于技防建设的投入就达4800余万元,吸引社会和单位投资3500余万元。城区继2007年完成7个老小区人防技防结合的封闭式改造后,今年市、镇两级财政再次投入1.2亿元,将完成100万平方米、18个老小区的改造任务。对年经营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生产型骨干企业,市局积极引导企业树立“花钱买平安”的防范意识,借助技防手段强化单位内部防范。2008年他们对全市361家涉及国计民生的重点单位逐家检查,强力推进技防设施的建设到位,新增内部监控探头1600余只,使技防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社会治安监控视频系统发挥出了巨大威力,它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无锡公安掌控和驾驭社会治安的能力。在近年的统计局抽样调查中,无锡市群众安全感逐年稳步上升,无锡市已连续多年被评为“社会综合治理安全市”。
下一步无锡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规划
下一步无锡将继续推进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其总体建设目标和工作推进计划是:
加强公安三级治安监控平台建设。2009年底以前,凡未建监控平台的分局和派出所,力争全部建成并联网运行。已建监控平台的派出所,要针对治安复杂区域和案件高发路段增加监控密度,并科学布建隐蔽摄像机,合理使用高清摄像机。2010年底前,凡未建移动监控系统的市(县)局、分局,全部完成建设;所有市(县)局、分局监控平台全部建有卫星定位系统(GPS)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对移动目标的实时监控;非主城区范围内和城郊区域派出所监控平台接入社会面摄像机数,分别超过80台和60台的要力争超过80%。到2011年底,所有三级治安监控平台全部使用卫星定位系统(GPS)和警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信息能够在电子地图上直观反映。前端摄像机布置密度全面达到省厅123规划要求(行人在主城区、非主城区、城郊活动分别每10分钟、20分钟、30分钟被拍摄一次)。三级监控平台成为集图像监控、警情预警、联网报警、联动指挥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警情处置中心。
优化治安卡口、城市主要出入口治安监控系统建设。2009年底前,所有省、市际治安卡口和出租车治安查报站全部建成集治安监控和车牌抓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监控系统,监控、抓拍点的位置设置合理,各车道不留盲区,监控系统与各级指挥中心联网。火车站、汽车客运中心、轮船码头、机场中还未建治安监控系统的,全面建成,主要出入口使用高清摄像机。到2011年底,所有通往无锡市区域的主次干道全部安装车牌抓拍系统,并联网运行。
加强重要单位、治安管理重点场所的技防设施建设。2009年,全市党政首脑机关和关系国计民生的供水、供电、供气以及金融、文博等重要单位中凡未建治安监控系统的,要全部建设完成。2010年底前,学校、医院、加油站的治安监控系统全部建成,其他列入管理而未建监控设施的治安类、经文保类单位力争全部建设完成。到2011年底前,实现技防设施对规模以上企业和沿街较大商铺的全覆盖。
大力推广和安装车载GPS。2009年,广泛动员全市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车、金融押运车、危险品运输车安装GPS。其中,金融押运车、危险品运输车安装率达到100%。启动公交车辆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试点工作。2010年底前,警用车辆、110联动车辆、大型游轮GPS安装率达到100%,并在出租车中逐步推广;城市主干道的公交客运车和大型游轮全部安装治安监控设施,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城市公交客运车辆和长途客运车辆监控系统的建设工作。
深入推进技防镇(街道、园区)、小区建设。2009年,星级以上技防镇(街道、园区)建设达到100%,新建小区联网报警和治安监控系统建设率达100%。技防进万家、技防进农户和“平安E家”建设进一步推进。2010年底二星级以上技防镇(街道、园区)达到60%,技防报警设施全面覆盖农村配电站、电灌站。2011年底二星级以上技防镇(街道、园区)达到80%以上,联网报警用户数比2008年底翻一翻。
努力整合社会治安监控资源,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2009年启动建设公安视频专网,为资源整合共享提供网络支撑。水上分局和城管治安分局力争将相关职能部门的航道监控和数字城管的图像接入公安监控平台。到2010年底,所有公安自建的监控图像全部实现联网运行,各级治安监控平台能按需调用授权范围内的所有图像。到2011年,凡治安防范所需要的重要单位、治安复杂场所的治安监控图像力争全部接入各级公安监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