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友达、奇美等台湾液晶面板商们来说,刚刚过去的一周因为密集的会谈以及采购活动而变得异常忙碌。自6月2日起,海信、海尔、创维、康佳、长虹、TCL、熊猫、上广电和厦华,9家占据中国彩电7成市场的电视制造商们奔赴台湾,与当地面板企业召开了一对一的深度研讨会,发起了一场规模罕见的联合采购。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白为民表示,此次面板采购额有望大幅增加至44亿美元。而在台湾屏和日韩屏一直分庭抗礼的面板世界,这张超级大单又将激起怎样的涟漪?
结盟:两岸平面显示产业寻求更紧密合作
从过去到现在,还没有一家中国彩电制造商有能力将液晶电视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液晶面板的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3月,日韩公司与台湾面板厂商签署大量22英寸至37英寸面板采购协议,直接导致大陆平板巨头集体面临面板“缺货”,液晶面板的价格也上涨了接近20%。不断扩大的市场规模让大陆制造商急于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金融危机的到来,也让台湾面板商们不再高枕无忧。由于三星、索尼等企业去年8月后停止了此前的订单,转由自己生产,很大程度上依靠日韩企业订单的台湾面板巨头们陷入了窘境,寻求与大陆企业更紧密的合作就成了唯一的选择。目前,两岸平面显示产业合作推进小组已经开始运作,“结盟”成为双方一连串的采购协议背后的“潜台词”。
“团购”拉低液晶面板均价
●海信集团新闻发言人 王瑞吉
此次赴台采购,大陆彩电企业采取了“团购”的方式。海量采购可以带来规模优势,是拉低液晶电视价格的重要手段,采购规模扩大也可改善整个产业链的关系,产业成本也会有所降低。台湾企业对于大陆的采购表现非常积极,这对他们消化库存很有利。在当前液晶面板供应不足、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如果大陆电视制造企业能够和台湾面板生产商达成长期的战略协议,保证稳定的面板供应,对于双方则是“双赢”。
采购将超10亿美元
●长虹集团新闻发言人 刘海中
此次长虹赴台采购额将超10亿美元。台湾有大量的半导体、电子元器件厂家,两岸企业有很多共同合作的领域。如果行业组织牵头,双方能建立两岸企业合作平台,促使台湾对于大陆技术转让限制有所松动,对于两岸区域经济交流,将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
期待台湾释放更多资源
●电子视像行业协会秘书长 白为民
目前面板供不应求,缺口超过3成,而台湾友达和奇美的液晶面板占全球40%左右的市场份额,台湾的面板业在绿色制造和节能环保方面也有优势。大陆企业将与台湾面板企业就彩电模组和整机一体化设计、节能环保等技术进行交流和合作。我们也希望台湾面板企业能更多地向大陆释放资源,包括未来台湾面板厂能够去对岸设厂,就近提供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