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北京昌平试点:“智能化”交通走向细节

来源:中国公路网 更新日期:2009-05-14 作者:佚名

  通过北京奥运会,北京城区北部的昌平与中心城区的同城化态势越来越明显。紧密联系建立在庞大的交通系统基础上。在2020年的远景规划中,昌平新城与主城区的骨干交通线网将主要由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和公交干线三部分组成。

  根据规划,新城范围内的公交换乘枢纽将达4处,而4处公交换乘枢纽均结合轨道交通站点设置。此外,新城区域内公交一般换乘点也将达17处。

  道路交通的发展,让道路维护是否科学变得尤其重要。在北京奥运会后,昌平区将投资2460万元对2008年奥运会昌平比赛场地周边7条道路进行大修改造,全部工程将于5月底前完工。

  据了解,这些道路位于昌平城区城关街道内,涉及东环路、西环路等总长11.4公里的道路。施工单位将消除路面破损,改善路面性能。但众所周知,在国内一旦道路进入维护状态,将对周边出行产生影响。整个维护期,道路通行能力都将大打折扣。

  而从广义的道路管理和维护来说,如何提高公路服务出行的能力,包括如何应对突发性的事件,都已经成为道路管理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现在,昌平区在全国获得了这样一个试点机会,从2008年起,昌平区公路分局共投资880万元对该区主要道路开始安装视频采集板、气象监测板、可变情报板,目前部分点位硬件已安装完成。

  视频采集板,主要用于交通抓拍、路况监视等内容,从长期发展看也可以将监控公路收费等用途作为其衍生功能;而气象监测板则对天气状况进行监控,并实时记录晴好、阴雨的天数,包括路面积水、积雪的情况也将在监控范围内。这些系统的使用将提高道路利用率,为不同路况下提出不同调度方案提供确凿的信息支持,也加强了相关部门间的协作效率。

  在今年6月底之前,一整套道路监视和处理系统将安装完毕。该系统是交通部“十一五”启动的全国公路路网管理与应急处置系统的示范工程。系统肩负着针对公路养护及路政管理两方面功能,包括公路养护、桥梁养护、路政巡查、路产赔(补)偿、路政许可。

  调整了以往人力运送信息数据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网络建设把任意某条路上的养护及路政信息传送到市局、分局,这样节省了时间,避免资源的重复浪费。

  昌平区方面表示,系统能够更好地改善该区公路交通出行服务水平,提升公路交通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智能化养护

  昌平试点,成为全国公路路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事件,代表着未来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的新方向,也成为智能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位业界从事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人员表示,“实质上,交通就是要用资源来换时间,而空间是有限的,高架桥即使修两层、三层,总是有比较大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很关键。”

  而道路养护作为智能化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将极大提高道路服务出行的效率。

  作为一种先进的、可做出预防性道路养护决策意见的系统,管理者只要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就会显示出市区道路的详细档案及道路基本“健康”状况等信息,同时,检测设备收集的分析数据将告知哪一条道路该修了、怎么修才合理。

  据介绍,这一系统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将道路长、宽、材质、建设时期、病害类型等方面基础信息采集完毕后,输入适用的模型中,模型通过换算能对道路养护做出如“立即开始养护”或“三个月后养护”等决策性意见。

  道路养护部门表示,据此做出的预防性养护会比道路破损后再去养护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还能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减少道路养护造成的交通压力。

  据相关人士保守估算,与路坏了再维修所投入的资金相比,至少节约80%的资金。目前,较为普通的道路养护方式是:哪条道路坏了、破损裂缝了,养护部门就对其进行养护。

  由于道路破损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早就孕育着破坏的潜在因素。但长期以来,没有科学先进的手段去“防患于未然”,不仅造成道路养护的决策滞后,浪费了工时和材料;还使得养护过程变得被动,从而影响到城市的正常道路运营。

  而智能化的道路养护决策系统,有了这套系统做出的决策意见和费用参考,养护部门就能在道路破损前介入养护和维修,从而提高好路率,降低维护费用。

  北京搭建智能交通平台全国智能交通系统咨询委员会相关人士指出,“十一五”期间,中国智能交通将以实际应用和服务出行者为重点,进行智能交通系统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工程项目建设,为综合交通系统的形成提供条件。

  道路养护原先与整个城市交通的疏导关系并不密切,但是现在由于城市道路压力的增大,对道路使用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被纳入到整个城市交通管理体系中的要求也随之诞生。这一情况在北京这样一座特大型城市中,表现尤为明显。

  在北京,利用承办奥运会的契机智能交通正在显出雏形,整个智能交通体系中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客运枢纽站运营调度管理与乘客信息服务系统;公共电汽车区域运营组织与调度系统;快速救援和抢修系统;出租车智能指挥调度系统;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ETC)系统。

  其中,昌平试点的内容属于“交通综合信息平台与服务系统”中的对内部分,即用户为交通管理者,系统生成数据作为交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其最突出的功用在于,实现路网协调优化控制,均衡路网内交通流,合理安排养护内容与时间,防止区域交通拥堵。

  昌平的道路交通管理过程中,提高进出快速路交通流量的调节控制能力,保证城市交通主动脉的高效运行与畅通。

  就整个北京交通的发展状况而言,智能交通已经必不可少。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完善,北京道路网形成了环形加放射式的形式。但城市人口密度长期维持在每平方公里2.7万人左右,人口集聚进一步加剧,人口流动量大,交通环境复杂,这些特殊因素决定了高质量的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成为必需。智能交通体系建设成为北京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北京市已颁布的《北京交通发展纲要》中,明确了2010年初步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的近期目标,并将建立以智能交通系统为技术支持的"新北京交通体系"作为北京城市交通发展的长远目标。

  渐进式发展

  北京经过多年发展,在交通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一个“新北京交通体系”正在形成中。在“新北京交通体系”中,不仅北京的交通会更加畅通快捷,也将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以及空气质量提供良好的保证。

  智能交通虽然功能强大,可它也不能“包打天下”。面对复杂的交通问题,智能交通仅仅是众多“解法”中的一个。

  有专家就曾经提出,智能交通的发展应该缓行,因为政策、管理体制等的不完善让智能交通的发展束手束脚,技术是辅助工具,不能解决其他政策和管理问题。

  一系列信息技术的应用本应能加速交通出行的效率,可是,在北京生活的人们却没有切身体会到它们所带来的成效。要把北京的交通问题彻底解决好,不仅要从技术上寻求出路,更重要的还是要寻求多方面因素的支持,比如人口规模、规划执行和汽车保有量方面,都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来加以管理。

  “目前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可以让决策者了解到道路的拥堵情况,并且已经开始提供一部分智能化的服务。至于怎么让智能交通逐步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要一步一步地来。”这也是交通发展中理论和实践结合相互弥补的过程。

  从事系统开发的业内人士也认为,要成功地运用一个系统,不是花钱买一个软件就结束了,关键是要了解系统所牵涉的文化、组织架构、运作等等,并且把它们包含在系统中,这样才能够成功。另外,领导的支持、系统开发的阶段性、相应的培训、系统的维护等同样十分重要。

  可见,作为一种高科技手段,智能交通要想在中国发挥巨大作用,不仅是技术问题,还需政策法规保障力度、老百姓普遍意识提高等大环境的改变。

  因此,昌平试点的意义还在于在智能化交通所涉及范围的广度上,拓展到一个新的领域,让智能概念落实到又一个细节中来。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