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时任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的“老帅”王殿甫曾给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写信,希望国家能为平面显示核心部件投入几十亿元的“种子钱”,四年后这位已经离开创维的老帅的提议终于开始得到落实。
4月1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发布(全文)》,其中特别提到国家新增投资向电子信息产业倾斜,加大引导资金投入,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等六项重大工程。
对于在全球平面显示产业链竞争中依然处于弱势的中国彩电行业来说,这次提到的新增“引导资金”就是他们翘首以待的“种子钱”,然而这一引导资金的规模究竟有多大,是否会像以往那样有限的资金还要“撒胡椒面”?
振兴规划中还提到,要支持彩电企业与芯片设计、显示模组企业的纵向整合,促进整机企业的强强联合。对于目前国内仅存的拥有浓厚地方政府背景的9家彩电企业来讲,接下来是否还有横向整合的可能?这些彩电企业自身向模组、芯片、软件领域的产业延伸又是否能成功?
“王总(王殿甫)2005年向自己的老上级曾培炎副总理写信时的心情是很急切的,过去几年我们也为平面显示产业核心部件的缺失吃尽了苦头。四年等待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中,王总前瞻性的提议终于得到了落实。”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4月19日告诉本报记者。
2005年刚到创维的王殿甫一眼就看到了当时在中国平板电视市场占有率在70%以上的国产彩电阵营最危险的要害部位,即高世代液晶屏技术的缺失导致彩电企业利润的微薄。当年彩电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不到2%,其中平板电视业务全面亏损。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王殿甫在给曾培炎的信中指出,“在CRT电视时代,国家拿出200亿美元支持产业发展,彩虹、无锡微电子等8大彩管企业随之产生,同时诞生了一个产业规模超过8000亿美元的大产业。希望国家这次也能先拿出20亿美元作为‘种子钱’启动液晶屏项目。”
然而王殿甫的信虽然得到曾培炎的回应,但是对于投资动辄超过20亿美元的高世代液晶屏生产线,当时的信息产业部一直处在犹豫的状态。京东方、上广电等3条5代线的亏损,以及国外厂商索要的高额技术转让费都让高世代生产线的启动一再延迟。
随后的两年王殿甫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出现了,2006年10月的两年时间内,由于液晶屏等核心部件受制于人,国产平板一直在扮演“为他人做嫁衣”的局面,而且市场占有率从原来的70%下降到最低时的20%。
“当时我们是卖一台平板就亏钱,微薄的利润都被上游的面板商和下游的连锁企业拿走了,我们筹划的‘聚龙计划’也夭折了,这是最困难的时期。”杨东文表示。
在这两年中虽然各地政府都在积极引进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但是一直没有突破,而国家的具体扶持政策也未出台,这让下游的彩电整机企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金融危机的到来,改变了国产彩电行业苦苦等待的状况。随着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国产彩电行业获得新的市场机遇。2008年下半年先后有合肥的京东方6代线、张家港的彩虹集团6代线正式签约,而京东方的6代线在前期资金到位后于今年4月中旬正式动工。
由于金融危机重创了日韩的竞争对手,国产平板在中国市场的被动局面也得到了改变,根据调查机构中怡康提供的数据,今年3月TCL、创维、海信、康佳、长虹重新占据了国内彩电市场的前5位,其市场占有率接近70%。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具体方案的出台,让彩电整机企业和京东方等上游企业翘首以待的引导资金终于成为现实。
消息人士告诉记者,国家6000亿元的总投资资金中将有1000亿元左右的政府引导资金,其中用于平面显示和彩电转型的资金将超过300亿元。
这大大超过以往的投入力度。记者了解到,以往信息产业部每年都会设立电子信息产业专项扶持资金,但是每年的整体规模只有40亿元左右。此外,国家发改委、信产部、中国科学院等都有少部分资金投入。
王殿甫告诉记者,这些所有的资金加起来每年只有60亿-70亿元,这样的投入力度与韩国、台湾地区都无法相比,如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的液晶屏生产线后,交上简单报告即从韩国获得300万美元研发费用。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限的研发费用在使用起来又非常地分散,信息产业部每年收到的申请有500多项,最后批准的只有50项-60项。最终每个项目获得的资金扶持往往只有几千万元。
这样的资金投入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大规模研发投入的需要,对于动辄投资几十亿美元的液晶屏投资来说更是杯水车薪。
杨东文表示,“这次的引导资金固然是好事,但是这些资金具体将如何使用和分配是企业更为关注的,对我们来说除了引导资金,更为重要的是要建立起高新技术产业的融资机制。”
据悉,台湾“面板五虎”除了上市融资外,还会采取社会融资的方式,液晶屏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吸引了很多基金的进入。但是,国内的高新产业基金则缺乏退出机制,很多基金的投入最后都是严重亏损,只能去买国债。
然而建立高世代液晶屏生产线只是起步,杨东文表示,“我们现在的投入除了支付巨额的技术转让费外,剩余的资金将大部分用于从康宁、3M等企业手中购买玻璃基板、增光片等我们没有掌握的核心部件,我们必须在基础器件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上改变全方位落后局面,这需要更多的资金和研发人员的前瞻性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在电子信息振兴规划中提到,要支持彩电企业与芯片设计、显示模组企业的纵向整合,实施彩电行业转型,促进整机企业的强强联合。
记者了解到,彩电行业的上一轮整合在2000年前后结束时,形成了TCL、创维、长虹、康佳、海信、厦华、海尔、上广电和熊猫9大企业。在进入平板时代后,上广电和熊猫先后退出了竞争阵营,如今厦华的占有率也下降到2%以内。
杨东文告诉记者,“目前的彩电行业其实只剩下6大企业,目前大家国内市场的销售规模都在100亿-130亿元之间。经过2009年的竞争将形成两大阵营,领先阵营的规模都将超过150亿元,而第二阵营的规模还在100亿元左右。”
调查机构Displaysearch中国区首席顾问张兵告诉记者,国产彩电企业销售规模最大的目前只有210多亿元,而三星电子的彩电产业链销售收入2008年超过240亿美元。“即使把所有的国内彩电企业加起来也没用,国内彩电行业转型的重点应放在纵向整合上。”
此前,彩电行业的横向整合并不理想。2005年前后长虹、海信等企业都先后接触过康佳集团的控股股东华侨城集团,但是在康佳管理层的反对下都没有成功,2007年深圳市政府也曾推动创维和康佳两大彩电企业的合并也最终没有成功,2008年华侨城更是加强了对康佳的控股权。
记者了解到,TCL、创维、长虹等国内彩电企业其实已经开始向模组、芯片和软件等领域进行相关延伸,创维从2004年开始在半导体、液晶模组、智能控制软件等领域进行了布局,而长虹则按照“三坐标”的布局,在等离子面板、OLED面板、虹微SOC芯片等领域进行了战略延伸。
然而由于资金限制,彩电企业的眼光还处于较低层次。这次电子信息振兴规划再次提到要彩电企业与芯片、模组产业进行纵向整合。
对此,杨东文表示,“目前我们面对的竞争不是整机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全产业链条的竞争,彩电转型就必须首先打造起完整的平板电视产业链条,这是一个从模组、芯片到整机的完整产业链。”
据悉,创维、TCL等企业目前正在与国内的软件、芯片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开始探索合作的步骤,比如:彩电企业与迅雷、腾讯的合作。
与此同时,各地推动彩电转型的步伐已经开始启动。记者近日从四川省发改委获悉,一个围绕着扶持长虹的四川省彩电产业战略转型产业化专项已经拉开了项目申报的序幕。
广电省信息产业厅也在积极酝酿自己的具体扶持方案。广东省信息产业厅有关人士告诉记者,“我们对彩电行业转型的具体扶持政策将在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