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对于日本消费电子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遭遇的重挫,你认为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中国企业能从中获得哪些宝贵经验和教训?整体来说你认为中国企业和日本企业的差距在哪里?
周厚健:我认为,主要在于其产品出口结构中欧美市场的比例更大,而那里恰是这轮金融危机的重灾区。日本企业的市场占有率目标一直被认为是长期经营思想的代表。然而,从当前国际竞争环境来看,规模并不是取胜的关键,重要的是应该把技术创新与消费者需求结合起来,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导入市场,迅速获得市场开拓初期对市场的大规模占有。
目前,我们与日本企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核心技术。在产业链参与上我们尚处在低端,多是OEM贴牌生产,附加值低,在技术上长期受制于人,缺乏核心竞争力。另外,从市场覆盖上,中国企业也主要以本土市场为主,不能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从品牌影响力上,也还难以形成全球影响。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做好风险管理,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坚守“风险比利润重要,利润比规模重要,我们宁可降低收入,也不能破坏财务状况,宁可降低利润,也不能破坏现金流”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品牌建设,把技术创新看作是企业的DNA,同时抓住机遇,以自主品牌进入其他企业退出的市场,开拓海外新兴市场。
李东生:这些日本企业,一方面,后台、管理及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成本,高于市场上接受能力,产品及市场定位较高。另一方面,产业链的整合方面,日本企业几乎全部自己完成,但未必最有效率,还有近期日元的升值对企业的发展和盈利也有影响。
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中国企业也在快速提高。金融危机能让自己不足地方暴露更清楚,改进起来更快。比如国内企业没有液晶模组,除了TCL几家企业都先后宣布建立自己的工厂,在一些领域达到或者超过跨国公司的水平。在危机中加强我们自己的基本管理能力,增强我们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是应对危机必须要做的功课。
日本、韩国企业在很多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像三星、索尼、松下等企业。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日本的很多管理方法和经验是世界上公认最好的。另外,我们在产品和技术的创新能力方面还是有差距,这就影响了我们消费电子企业产品的利润率。
但是我们现在是在一个全球的市场中参与竞争的,无论是在国内市场还是在国外市场,对我们企业自身形成的压力跟国内企业给我们的压力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大在基础及研发方面的投入,以他们为标杆达到我们的预期。
《21世纪》:目前中国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萎缩TCL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李东生:这次金融危机会带来全球电子产业重新洗牌,对于中国企业是一个调整,也是一个机遇。把握这个机会,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企业全球产业中的竞争力,提高很多市场空间,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
具体来看,金融危机主要影响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对高价产品的影响要大于低价产品的影响。TCL产品还是主要集中在大众市场,满足消费者基本需求。所以我们受到的影响相对小些。我们希望利用金融危机产业整合的机会,加快我们液晶平板电视产业链的建设,能够在未来全球彩电业当中,有更高的竞争力。
另外通过“家电下乡”政策,我相信在三四级城市,今年的销售可能会有一个稳定的增长,中国企业应该把握这个机会。
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对手还是自己,最重要的是基础管理能力能够加强,这是应对危机的基本功,也是企业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