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不做制造 海尔能往哪里去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日期:2009-03-18 作者:蔡伟

    营收利润深陷增长瓶颈,海尔计划退出制造转向外包

    放弃制造优势,海尔此番转型可谓动真格了。新华社发

    戴着中国家电第一品牌的光环,从806亿元到1016亿元,海尔仅用了一年的时间。然而,从1016亿元到1220亿元,海尔却整整煎熬了4年的时间,在经过急剧扩张之后,海尔集团正在慢慢陷入营收增长低谷的漫长冬天。

    面对着营收利润皆陷困境,近日海尔集团董事长兼CEO张瑞敏在其内部会议中作出决策,将把绝大部分生产制造业务外包给专业的代工企业,逐步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靠中国制造起家的海尔,重拾“真诚到永远”的服务化转型,也被张瑞敏视作致力于解决海尔集团“盈利能力问题”,但离开了制造主业,海尔能否引领国产家电品牌闯出一条新路,备受业界关注。

    营收利润萎缩迫使转型

    和其他家电制造企业一样,海尔集团拥有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的完整家电制造产业链。但是接下来海尔集团则将逐步淡出生产制造业务领域,并将该部分业务进行外包,交给台湾的声宝、宝成等OEM代工企业,而自己则专做营销和服务,这也是张瑞敏在集团内部给六万海尔员工勾勒出的一幅发展蓝图。

    实际上在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大关之后,近几年海尔集团主营业务收入低速增长已成为集团发展的一大瓶颈。按照海尔的数据,2004年海尔集团营业收入首度超过了1000亿元,达到1016亿元,而在随后的4年内仅增长了204亿元,为1220亿元。与七、八年前的扩张速度形成鲜明的对比。公开资料显示,2000年海尔集团的营收为406亿元,而至2003年已增至806亿元,4年内增长了400亿元。

    不仅如此,家电制造行业的利润薄如刀刃,也是海尔集团近几年发展所面临的一大困境,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海尔集团利润为18.1亿元,利润率为1.78%,然而,2004年以来,海尔集团的利润率开始出现下滑,其中2005年海尔集团利润为13.2亿元,利润率仅为1.27%,下滑了0.51%;直到2008年,海尔集团利润为21.7亿元,利润率为1.77%,也并未超越4年前的水平。在海尔的主营业务中,除了冰洗,海尔彩电、手机业务甚至不能跻身国内主流品牌行列。

    显然,对营业收入和利润率这两个重要指标上均遭遇严重发展瓶颈的海尔集团来说,海尔集团的转型显得就相当迫切。按照张瑞敏的规划,接下来海尔集团的战略是将越来越多的生产制造业务进行外包,以便于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自身产品的开发与营销。

    未来将加大代工比例

    在海尔内部高层所描绘的战略蓝图中,在成本优势渐失的情况下,企业没必要在生产环节上浪费太多精力,同时将精力放在研发上,并加快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以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将生产业务进行外包,变身制造服务型企业。”对于海尔集团来说,还是首次作为战略思路明确提出。然而,对于脱手生产制造业务的运作模式,业内早有关于海尔委托厂家进行代工的传闻。

    早在去年下半年,媒体曝料称,海尔32英寸以下尺寸彩电均为代工贴牌。但当时海尔集团不置可否。不过然而,伴随着海尔集团转型战略的提出,此前广东东门子公司高层向媒体宣称与海尔签订了代工海尔19英寸以下小尺寸液晶电视的说法也得到了印证。海尔方面也首次承认,海尔品牌的手机、相机、电脑等3C产品和诸多小家电近年来一直是外包合作生产。彩电方面,贴牌厂商除了广东东门子,还包括台湾专业代工厂家冠捷等。

    在不少家电制造厂商看来,虽然目前生产只是根据研发和工艺按部就班的过程,对市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脱手生产业务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特别是对于拥有近5万名员工、其中60%为制造工人的海尔集团来说,更是如此,其中包括如何处理现有的生产基地以及消化原有的一线制造工人。

    然而,摆在海尔集团眼前营业收入和利润率的两大困境却容不得其再进行拖延,加上近年来声宝、冠捷、宝成等众多台湾专业代工厂家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工厂低成本优势日益凸显,海尔集团的成本优势已日渐式微,使得多年来凭借生产成本优势迅速壮大发展起来的海尔集团不得不考虑转型。

    转型前景尚不明朗

    在张瑞敏看来,白电行业的竞争已不再由技术革命和产业规模的扩大来推动,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而要打造新的商业模式,必须改变以制造业为主的业务模式。但如何改变现有以制造业为主的业务模式将是海尔集团转型一大难题。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海尔集团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在国内还拥有青岛、大连、武汉、重庆、合肥、贵阳、顺德等8大产业园。

    有分析人士指出,冰箱和洗衣机等白电产品是海尔集团的核心业务,暂时不会被剥离。而小家电、电脑、电视、家居等,则是海尔在未来3年内着重剥离的板块,至于生产业务剥离的前景,目前则尚不明朗。平安证券分析师邵青表示,国内很大型的代工企业也不多,给海尔做配套还不容易,即使能够做好配套,由于外包企业和公司是两个经济实体,是否能按照公司意愿进行生产,愿意跟着渠道布点都是问题。国信证券分析师王念春也指出,生产外包可以削减成本,但是还有很多难题需要解决,真正实施起来可能需要时间,可能目前仅仅是企业的一项想法。即使真的实施生产外包,海尔产品种类众多,不一定全部外包。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则表示,由于涉及大量的工厂和工人,现有产能和产业工人如何安置都是难题,这将是一个长期的战略。

   

推荐液晶电视品牌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