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先锋宣布将在2010年3月前停止其电视业务,并将专注于汽车及音响产品。而就在1年前的CES消费电子展会上,以等离子为电视产品主业的先锋还曾推出过最新的“超黑”Kuro等离子电视新品。
从技术角度而言,Kuro的确是非常出色的产品。通过减少屏幕上黑色区域的光线反射,即使是在电视的最大亮度也能保持极其出色的对比度,从而使Kuro等离子拥有极佳的色彩表现。
然而,即使是最出色的技术也没能避免问题的出现。
等离子电视在2004年到2006年间曾拥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因其在大尺寸产品方面超越了背投电视。也经历了低价高销量的低利润时期。此后,液晶电视由于大尺寸、高对比度,超薄机身,及低廉的售价一度压制了等离子的市场发展。尽管客观地来讲,液晶电视的画质还不能跟等离子相比,但是对于一般消费者而言,两者的差别并不明显。
进入2009年,全球液晶电视出货量达到了等离子的8倍之多。
先锋也曾尝试通过与松下合作来延长其Kuro等离子的市场寿命,然而,这一切似乎是徒劳的。2007~2008年亏损2.03亿美元,2008~2009年亏损14.1亿美元,以及运营收入下跌50%,导致先锋在北美、英国、日本数地的工厂裁员1万人,并宣布放弃等离子业务。
承受这一压力的并非只有先锋一人,日立、Vizio都先后放弃了等离子业务而专注于液晶电视制造。然而,迫于经济萧条的影响,即使在传统购物季,电视厂商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痛楚:索尼、松下、LG都宣布季度收益下滑。
组件供应商也未能幸免。屏幕制造商Om在2008年四季度尽管获得了11亿美元的收益,仍做出了裁员3500人的决定。
先锋停止等离子业务的决定则更为复杂。2004年,先锋购买了NEC的等离子业务,作为玻璃基板的OEM代工厂,却在近日被迫关闭了。现在,只有松下、LG和三星三家公司仍坚持等离子制造业务,三家公司均拥有自己的配件生产链条。
先锋的撤离似乎对松下最为有利。先锋的等离子工程师目前多数已经为松下工作。此外,目前松下等离子的画质已经和先锋的Kuro越来越接近了。松下目前拥有全球最大的等离子市场份额(约35%)。不仅在电视产品,松下还通过向JVC、富士通等企业出售玻璃基板获利。或许松下可以挺过经济萧条及来自液晶技术的挑战,而延长等离子的寿命。不过,液晶技术在画质上已经越来越接近等离子,因而,从长远来看,等离子很可能最终会被替代。
放弃对于先锋来说并非全是损失,等离子业务在先锋的全球业务中仅占14%,Kuro的技术专利也能为先锋带来不菲的收益。不过,无论如何,看着如此出色的产品在萧条的经济环境和残酷的市场竞争的双重压力下消失还是非常令人痛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