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消息,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日前向腾讯科技表示,近期国务院审议并通过的“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将极大的促进中国家电行业的发展,包括海信在内的家电企业将因此受益显著。
于淑珉透露,虽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海信集团依托领先的技术与良好的市场布局,依然取得不俗业绩——海信平板电视连续五年保持中国平板电视市场第一的位置,1月份的销售数据显示,海信液晶电视1月份国内销售量同比增长262%,市场占有率达到 15.74%,表明在2009年海信平板电视依旧延续了以往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于淑珉认为,金融危机恰恰给海信创造了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日本几大著名电器商更是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部分品牌甚至开始退出一些海外市场,如日立、NEC、飞利浦等品牌已完全退出了澳洲电视市场,他们退出后形成的市场空白需要其他品牌来填补,海信藉此可以以较低成本进入这一市场。
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腾讯科技配图)
以下为腾讯科技专访海信集团总裁于淑珉的文字实录:
腾讯科技:请首先谈一下海信如何看待电子信息产业、轻工业两项调整振兴规划的接连出台。
于淑珉:由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消费电子领域知名跨国公司如日本松下、索尼、日立等均出现数十亿美元的亏损,国际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面临深度调整。这个时候,国家出台振兴规划,显示了振兴民族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应该算是在全球市场格局调整时,以政策的强力支持,帮助、推动企业强健自身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形成可持续生产力的一种国家战略:尤其是信息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代表,对其他产业具有显著的渗透性、倍增性、带动性,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转变的“转换器”和产业升级的“助推器”。
这两项振兴规划的出台,对消费电子、家电类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我们发现,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主要涉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技术和彩电工业、3G、数字电视、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六大工程,其中前四项工程直接关涉海信的业务板块,并且我们在这些领域都具备了深厚的技术积累,比如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技术领域里我们的电视芯片、液晶模组都已经掌握了关键技术,并打破了国外垄断,另外在3G、数字电视领域我们也处于技术前沿。在此基础上,如能再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必定能快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强竞争力。
同时,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到要加快家电行业的技术改造,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海信在家电产业一向重视技术改造和升级,是中国第一家切入矢量变频技术的企业,并长久致力于节能减排和环保,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海信正确行进方向上的强大推动力。此规划还提到要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也将助力我们的家电下乡产品销售。
此外,我们还看到两项规划中提到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研发、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开拓国际市场,这对海信也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自去年开始实施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强化海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建设,一年多来已经大大提升了海信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并且我们在海外设立了多个研发、生产基地,拥有庞大的营销网络,国家政策的支持,将会大力提升我们的海外竞争力。
所以,看到国家先后出台这两项调整振兴规划,大大增强了我们应对危机的信心。海信的战略规划、技术积累,与此次国家政策的支持紧密贴合,为政策的顺利落实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相信能达到政府的期望和要求,不断强健自身,提速技术和产业升级,不仅抵御风险,更能提升竞争力,为民族产业能够立于国际先进行列而做出贡献。
腾讯科技:为什么说海信的战略规划、技术积累,为政策的顺利落实提供了很好的产业基础?
于淑珉:危机来临后,海信在战略上及时进行了产业调整,更加追求“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
在向高端产业的拓展中,我们主要集中在信息产业:如智能交通和光通信,国家此次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支持,对我们的信息技术产业将大为有利。目前,我们的信息产业已经在各自领域成为领跑者:智能交通产业打破国外知名公司高价垄断市场的局面,产品在北京800个重要交通路口安装使用,其中包括“鸟巢”周边的200多个交通道口,去年实现签单额3个多亿,同比增长60%;三年来,我们的光通信模块产品一直在北美市场主要供应商中占据90%以上的份额,并成为著名通讯商阿尔卡特的独家供应商。所以,尽管去年最后一季度受出口影响总体经营规模是小幅下降的,但这两个产业却快速上升,达到20%以上。
另外,在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方面,海信重点在集成电路、液晶彩电显示、3G、数字电视、节能减排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突破,且具备了深厚的技术积累,而这正是此次振兴规划重点支持的领域,比如我们自主研发出中国第一款音视频数字处理芯片——信芯,目前二代芯片也将批量生产;在显示技术方面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随着液晶模组显示技术的积累和成熟,2008年7月我们又自主研发出具备产业技术升级趋势的LED液晶电视,海信由此成为全球5家、中国唯一一家将此项技术产业化的企业。技术的领先保证了市场销售的快速增长,海信已经连续5年保持着中国平板电视第一的位置,据最新1月份统计数据,海信液晶电视1月份国内销售量同比增长262%,市场占有率达到 15.74%。在家电领域,海信坚持家电变频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自主研发,突破了日本企业对矢量变频技术的8年封锁,并12年占据中国变频空调市场50%以上的份额。
技术先进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节能减排,全国迄今2亿台的空调保有量,如果全部应用海信的变频技术,一年节省500多个亿;海信智能交通技术让车辆行驶时间减少30%;海信的平板电视节能46%,国家标准要求平板电视能耗9瓦,而海信的产品能耗仅1瓦。节能减排技术的积累,能够迅速响应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强调的环境保护要求,并能进一步提升企业的节能环保能力。
此外,金融危机之前,海信就已经启动自主品牌国际化战略,强化自主品牌建设。金融危机初现端倪之时,海信又很快做出反应和适时调整,重新布局海外市场。这样,以自主品牌开拓新兴市场就成为海信应对危机的一个重要策略,而这又与这两项振兴规划提出的“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开拓国际市场”方向一致,并且海信已经积累了相关经验,在海外有美国、南非、荷兰等4个研发中心和埃及、匈牙利、埃及等多个生产基地,形成了良好的海外研发和生产布局,为国家政策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比如海信重点开发受危机影响比较小的非洲等新兴市场,巩固、提升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等市场的自主品牌占有率,尽管澳大利亚货币贬值高达35%,使很多品牌退出市场,08年海信品牌在澳大利亚销售额同比增长114%,09年1月份整体业务同比增长38%,海信自主品牌占比高达70%,利润大幅提升。在以色列推广自主品牌,在零售价格和三星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市场份额达到4.6%。
目前的形势也给我们 “走出去”提供了机会。日本几大著名的电器公司遭受前所未有的损失。根据日本共同社2月1日的报道,松下公司遭遇了6年来的首次净亏损并超过33亿美元,同时计划全球裁员1.5万人,关闭27家工厂;日立1月30日也曾预计集团2008年财年净亏损将高达77.78亿美元,东芝可能出现31亿美元的亏损,索尼则可能面临16.67亿美元的亏损。据我们掌握的信息,日立、NEC、飞利浦等品牌的电视已经完全退出澳洲市场,后续市场格局的变化还在进一步扩大。我们可以趁机以较低成本进入这些品牌推出的市场。
由此可见,海信布局“高端产业、产业高端”的战略规划,以及以自主品牌开拓海外市场的策略,与两项振兴计划中重点支持和倡导的方向和领域是一致的,海信的产业基础能够使国家政策最大化发挥效力,从而尽快达到振兴民族产业的目标。
腾讯科技:海信准备如何抓住此次机遇?
于淑珉:首先还是要强调关键技术的积累和突破,为民族产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强大而履行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看到,这两项振兴规划都提到了要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技术进步,这显示出政府对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期待和要求。只有先进技术做支撑,产品才有长久持续的竞争力。企业自身技术积累加上国家大力支持,能够为参与国际竞争打造坚实的基础。
同时,我们企业也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在技术支撑下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响应政府号召,积极走出去寻找机会。一些世界级企业的市场收缩,工厂关闭,这给我们成长型的品牌一个低成本进入主流销售渠道和迅速提升市场占有率的机会,因此我们应有准备地选择一些区域市场,进行投入,迅速提升品牌和市场占有率。
另外,我们会更加积极的推进“家电下乡”。截至目前,海信旗下家电下乡产品销售大幅度增长,销量较去年同比增长189%左右,已超过08年度总销量一半以上。轻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中,决定进一步加大“家电下乡”政策实施力度,海信也会积极响应政策要求,紧抓住这次扩大内需的机遇。
腾讯科技:在金融危机已经波及全球的形势下,海信09年开局却双线飘红,国内市场1月份液晶电视销售量增长了262%,国际市场冰箱增长了258%,海信是如何防范风险,实现逆势增长的?
于淑珉:首先,我们及时进行了产业战略调整,布局“高端产业,产业高端”。因为高端产业的竞争环境要相对更好一些,产业的高端竞争也要比产业的低端竞争更好一些,通过把我们的产业上升到更好的高端产业或者是在产业的高端位置来改变企业的竞争能力。
此外,我们还强调要练好内功,加强基础管理,尤其对资金的管理,保持企业经营健康。同时还要意识到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不仅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更应该把它看作应对企业面临的生存风险,更是企业全面提高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当前形势下,要抓住机遇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始终把防范风险放在第一位,因此我们明确提出“风险比利润重要,利润比规模重要,我们宁可降低收入,也不能破坏财务状况,宁可降低利润,也不能破坏现金流”的基本原则。
腾讯科技:企业希望政府在落实政策方面给予哪些支持?
于淑珉:我们望各级要尽快落实好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不仅帮企业渡过难关,还要通过对重点骨干企业扶持,使这些企业在危机中脱颖而出,成长为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优势的世界大公司。落实这项战略性型的国策首先要选择好重点的项目和卓越的企业;其次要在财税和政府采购上,向代表技术方向的有质量保证能力的企业和产品倾斜。
电子信息的振兴规划应重点扶持在关键技术上创新和突破的项目,尤其是那些填补国内空白,缩小与国际大公司差距的核心技术项目,不断向上游延伸打破国际垄断而又能够对电子信息产业有较为长远贡献的项目。比如,液晶模组。要支持真正拥有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有项目承担能力的企业,企业若有清晰的战略发展思路,再经由国家的扶持,就能把事情做成,国家投资不至于落空。因此,在筛选项目的时候要特别关注企业自身是否有优化产业结构的发展战略和能够进行关键技术突破的基础能力。通过支持企业对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来优化产业机构,进而带动产业链的整体健康良性运行。政府在采购上应充分考虑产品在技术的先进性和应用上的节能低耗,如变频多联空调等。
经过不断技术进步和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必然能够抓住机遇,共同推进中国民族产业振兴的速度。 (作者:李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