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07年的日本高新技术博览会上,索尼展出了采用LED 背光源技术的70英寸液晶电视,并希冀进一步推广这种新型的LED背光源技术;而三星也发布了其70英寸采用LED背光源的液晶电视,并该系列产品在中国区甚至还嵌上了祥云的标志,国内平板电视领先品牌海信也于奥运前推出了自主只是产权的液晶电视,使得应用于液晶电视上的LED背光源技术成为大热,而这项新技术同CCFL背光源的争斗也就拉开了序幕。
时间进入2009年,三星、夏普、海信、创维、康佳、长虹等全球众多国内外液晶电视厂商都开始着力研发这一新型背光源技术,希望可以在未来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上赢得先手。
背光模块是液晶电视必不可少的部件,因为液晶本身并不会发光,因此背光源十分重要。从诞生到现在,LCD背光源几乎都是冷阴极荧光灯(CCFL,Cold Cathode FluorescentLamps),这种光源寿命较短,使用几年后会逐渐发暗变黄,有些质量不达标的更是用不过三年。
多年来,厂商致力于研发新的背光源。目前业界比较看好LED背光技术,已然有众多厂商推出了属于自己LED背光的显示器和液晶电视,很多业内人士也是普遍看好这一新技术。那么,LED背光的兴起是否就表示CCFL走到了尽头、LED是不是很快就能取代CCFL了呢?很多人都在就此争论不休。
好吧,这个问题咱先放下不表,笔者先从技术和性能上对二者做一下比较:
CCFL背光源——技术性能上有明显的缺陷
我们知道,液晶是一种介乎于液体和晶体之间的物质,其显示的原理是通过给液晶施加不同的电压来改变其分子排列状态,从而控制光线的通过量,以便显示多种多样的图像。而液晶自身并不会发光,它只是控制光线的通过与否,因此所有的液晶面板都需要背光源来提供照明。
在刚刚问世的时候,CCFL冷阴极灯被认为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新型照明光源。由于CCFL灯管具有灯管细小、结构简单、灯管表面温度低、易加工成形、显色性好、发光均匀等优点,也被认为是TFT-LCD液晶屏理想的背光源。当前,大多数的液晶电视所应用的背光源还是CCFL冷阴极荧光灯,也为众多平板电视厂商实现了更多的商业价值。
不过,从其技术原理上看,CCFL是在玻璃管内封入隋性气体Ne和Ar,其中含有微量水银蒸气,并于玻璃内壁涂布荧光体。通过灯管两端的电极,能够让灯管内的气态汞激发的紫外线碰撞管壁上的荧光粉,从而发出各色的光线。
无论是从发光原理还是物理结构上讲,CCFL都和常用的日光灯管非常接近,可以即使是这样,CCFL要想获得CRT那样均匀的亮度输出仍是很困难的,而在色彩表现力、功耗、寿命等方面,它同样是有明显的缺陷。下面,我们就从四个方面做具体的分析:
色彩表现力不足
在图像显示效果上,同CRT 相比,采用CCFL的液晶之色域表现还是明显不足的。我们知道,液晶电视中每个像素都是由R、G、B三个长方形色块组成,色彩表现完全取决于背光模块和滤色膜的性能。
在业界,我们一直都用美国国家电视系统委员会NTSC公布的标准来衡量视频设备的色彩还原能力,这一指标是指在整个色域内,显示设备在色彩显示时,色彩的饱和度怎样,对于大多数传统液晶面板来说,能够覆盖的色彩范围只有NTSC标准的65%~75%,具体表现为在绿、黄、红色彩区域,与标准值差别较大。
亮度均匀度不够
由于不是平面光源,CCFL属于管状光源,要将所发出的光均匀散布到面板的每一个区域就需要相当复杂的辅助组件,像扩散片、导光板、反射板等,但在显示全白或全黑画面时,屏幕边缘和中心亮度的差异十分明显。
体积大功耗高
我们知道,CCFL背光源包含了扩散板、反射板等器件,因此其体积还是相对较大的,这与当前液晶电视超薄化的趋势则是相悖的。在功耗方面,采用CCFL背光源的液晶电视也是有很大的缺陷,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一台42 英寸液晶电视往往需要消耗250W甚至更多的电能,这与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理念也是合不上拍的。
寿命较短
绝大多数CCFL 背光源在使用2至3年后亮度下降非常明显,许多液晶电视在使用几年后会出现屏幕变黄、发暗的现象,这正是CCFL使用衰减期较短的缺陷造成的。到了这步田地,消费者除了更换液晶背光灯管,还真没有别的什么解决办法。
针对上述四大缺陷,很多专业技术厂商也都在对传统CCFL进行改良,像索尼、三星和TCL等厂商就在其液晶产品上搭载了号称WCG-CCFL的广色域CCFL背光,并称其色域达到NTSC的85%左右。可即便是这样,相比于100%的NTSC还是有很大不足的嘛,也就是说,CCFL有它不可避免的缺陷。于是,也就有众多液晶电视厂商在搜寻一种更为优秀的液晶背光源来作为替代品,那便是下面要重点介绍的LED背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