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09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在成都开幕,集中展示西部大开发和高新技术发展等方面的成果。作为中西部惟一的彩电企业,长虹展出了覆盖面板、芯片、软件以及数字电视解决方案的全线产品。
专家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初具面板、模组和整机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能力,彩电产业振兴“路线图”已浮出水面,在全球的综合竞争力将得到质的提升。
通吃多平板显示技术
在平板电视时代,中国彩电产业饱受“缺屏”困扰。如果没有多类别显示屏幕的研发能力和储备,中国彩电产业的风险依然是很高的。
在国内企业中,长虹的平板显示器件战略是最清晰的。目前,长虹等离子屏已实现量产,装备“中国屏”的欧宝丽等离子上市销售。通过整合国内外科研与产业资源,长虹具备了进行等离子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升级换代能力。随后,长虹顺流而下切入液晶模组领域,首期将建设4条玻璃基板与背光模组组装制程生产线,实现在液晶模组的深度布局。
此外,长虹还在进行未来显示技术的储备,在成都兴建了中国首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完整的OLED屏生产线,掌握了OLED研发及量产的核心技术。以上三者构成了长虹清晰、科学的平板电视战略,无论需求的天平向哪边倾斜,长虹都将成为大赢家。
夯实一体化设计制造平台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中国家电业面临着海外出口受阻、内需不旺等严峻形势。对中国彩电业来说,要掌握产品定义权就必须实现一体化制造,形成从产品自主规划—面板自主提供—芯片、软件、电路、结构自主设计—整机自主制造的完整工业创新体系。
目前,长虹已在等离子和液晶电视两大领域,通过屏、模组两大关键部品以及芯片、软件、结构、电路四个层面的系统性技术整合实现了一体化设计与制造。在芯片方面,长虹成功研制出数字音视频处理SoC(System-on- Chip,片上系统)芯片,建成超大规模芯片设计及测试平台。在软件方面,长虹拥有两支顶级专业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团队,嵌入式软件平台及关键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通过一体化设计、制造,中国彩电企业具备了完整的产品定义能力,有效地发挥了产业协同效益,对内实现产品标准化,对外实现产品差异化。
抢占数字电视标准高地
当前,数字电视已成为全球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0年我国的数字电视接收机市场规模将达到2050万台。
为突破国外企业对数字电视标准的限制,从上世纪90年代起,长虹开始向数字电视领域发展,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和推广,至今已形成将IP技术、数字版权技术、AVS编解码技术等能力,具备提供端到端的数字电视方案和集成能力,同时还主持参与了多项数字电视标准的制定。
在数字电视技术标准方面,长虹积极参与面向互联网存储的AVS编解码技术,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代信源编码标准,有效解决了知识产权问题。制定了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接口内容保护标准——UCPS标准。
目前,长虹已研发出画质提升芯片、6500K护眼模式、有线电视的全景模式等最佳视觉感观显示技术。同时,长虹的产品均经过可靠性管理、可靠性设计和分析、可靠性实验、软件测试、电子元器件控制5个平台进行检测,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
另外,长虹的数字电视传送系统处于业内领先水平,成为中国最大的数字机顶盒供应商,市场占有率排名国内第一,产品成功应用在京东方车载移动终端CAS移植、万利达车载移动终端CAS移植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