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危机下花钱需慎重 十大液晶选购误区

来源:IT168 更新日期:2009-01-23 作者:佚名

    对于购买液晶显示器的消费者而言,大家最怕的,就是买到的产品并不适合自己,或者是被奸商所忽悠了,花高价买了性能较差的产品。但是,从我们调查所知,大部分购买了LCD后觉得不满意的用户,大多都是自己被自己忽悠了,走入了液晶显示器的选购误区。

  很多人在购买LCD之前,往往都会求助于网络,从各IT大资讯网站了解最新的产品资讯信息,然后再去卖场购买LCD。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通过媒体资讯,消费者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市场的动态。但是,这种方式也有隐患,那就是消费者所看到的资讯,并不是完整的,而是一个个片断。而普通的用户,在接受了这些片断之后,自己本身并没有能力去判断。只能对这些意见,观点全盘接收。而这样做的结果就相当于赌博,因为对于消费者所看到的这些资讯而言,往往都带有一定的局限性或者是作者本身的感情色彩,是不全面的。只全盘吸引了一些这样的观点,就容易造成消费者的迷茫,最终购买了不适合自己的产品。


  当然,我们不是说,消费者不要去看这些媒体资讯。“看也不是,不看也不是”,这是不少消费者的共识。其实,我们指的是消费者片面地看是不妥的,如果消费者可以多花点时间,多看一些不同的观点,这样才有能力辨别出真理。就比如16:9的新规格,到底是好是坏,如果只看好的,大家只会关注全高清的卖点,只看坏的,大家又会斤斤计较字体过小的问题,只有综合来看,视乎自己的需求来决定。这样才不至于陷入误区。

  除此之外,奸商们,枪手们对于消费者的选择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有些奸商甚至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设下陷阱,让人不知不觉中上了奸商的大当,成为奸商暴利的牺牲品。下面,我们就综合了时下消费者在购买LCD时最容易犯的十大误区,让您一次性看个通通透透,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

误区一:16:9到底是好是坏?



  关于16:9 LCD是否值得选购的问题,事实上媒体、消费者都已经争论很久了。在这里涉及到了两个问题,一个就是16:9 LCD不值得买,一个就是16:9 LCD更值得买。其实,这两个问题都同样是误区,因为剥离了应用的条件,单纯讲16:9 LCD值不值得出手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16:9 PK 16:10 

  关于16:9 LCD的前世今身,本站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分析与导购,我们在这里就不再累述,简而言之,16:9 LCD的推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液晶面板厂商为了平衡自己的产能利益。满足了面板厂商的利润,其成本自然会降低。至于全高清的卖点,更多是在面板厂商推出新规格LCD面板之后找出来的卖点而已。
16:9 放高清也黑边 

  对于16:9 LCD而言,首先,其物理面积要比16:10的更小一些。同样是标称22英寸的LCD,16:9 LCD的实际尺寸为21.5寸,而16:10的实际尺寸则为实际的22寸,从视觉上来看,16:9 LCD相对要显得更长一些,而且实际显示面积也更小了。

  至于16:9的全高清卖点,对于很多用户来说确实挺吸引的,因为大家都被高清电视的黑边烦透了。但是,别指意用了16:9 LCD就可以消除所有的黑边,好莱坞最新的电影长宽比规格均为2.35:1(或者2.4:1),相当于16:7,因此即使是16:9的LCD,也一样会有黑边。此外,在价格方面,从成本上来看,16:9 LCD的成本相对更低一些,而在字体方面,16:9 LCD的字体普遍确实要小一些。

  但是,16:9 LCD也要分尺寸的,就像20寸16:9 LCD,其字体就要比16:10反而来得舒服。对于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清楚自己的需要,如果是以娱乐为主,又考虑性价比的,自然是选择16:9为佳;如果是以文字办公为主,那么采用16:10会更加适合。

误区二:HDMI就等于高清


  很多配备了HDMI接口的LCD在宣传时,往往都会宣传其卖点为(全)高清LCD,似乎有HDMI接口,才配得上称为(全)高清LCD。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HDMI与(全)高清,是否有必然的联系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HDMI,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中文名称是高清晰多媒体接口的缩写。HDMI最高数据传输速度为5Gbps。同时无需在信号传送前进行数/模或者模/数转换,可以保证最高质量的影音信号传送。而目前主流的DVI接口则是指Digital Visual Interface接口,即数字视频接口,其基于TMDS(Transition Minimized Differential Signaling,最小化传输差分信号)电子协议作为基本电气连接。相对于DVI,HDMI集成了视频和音频传输,并且接口体积小,其灵活性和方便性较有优势,HDMI接口只用一条线就解决了两种输出,将大大简化设备的连线,让桌面更加整洁。

HDMI!=高清 


  再来看看高清概念,高清,英文为“High Definition”,意思是“高分辨率”。目前我们常说的高清有两种格式,分别是720p格式与1080P/I格式,其中,720P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750条垂直扫描线,72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280×720,逐行/60Hz,行频为45KH;1080p格式则是标准数字电视显示模式,1125条垂直扫描线,1080条可见垂直扫描线,16:9,分辨率为1920×1080逐行扫描,专业格式。1080P也称为全高清。

  可以看到,高清与HDMI或者是DVI接口并没有实际的联系,事实上,对于1080P格式下1920*1080的分辨率所需要的数据传输而言,VGA已经可以达到了。但是由于VGA的速度并不快,而且传送的为模拟信号,在转换过程中会出现信号损失的问题(从而导致拖尾,模糊,重影等问题),因此VGA并不适合作为高清LCD的接口。但是,对于21.5寸16:9 LCD或者是24寸LCD而言,DVI其实已经足够了,并不会影响高清的表现。而对于HDMI而言,如果在一台19寸宽屏LCD(1440*900)上采用HDMI接口,也不能实现高清。所以说,HDMI并不等于高清。

误区三:动态对比度越高越好



  动态对比度技术风靡市场,凡是配备了动态对比度技术的液晶显示器均成为了抢手货,而动态对比度也从最初的2000:1,3000:1一直窜升到了10000:1,12000:1乃至到20000:1,那么,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呢?


  关于动态对比度是否实用的问题,事实上从动态对比度出现开始就已经存在。所谓的对比度是最基本的定义就是显示器的白色亮度与黑色亮度的比值,即所谓的原始对比度。而所谓的动态对比度,指的是液晶显示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测得的对比度数值。很多厂商利用对背光灯管控制电路进行了改进,使其可以根据画面内容精密程度来动态调节背光灯管亮度,令到其全黑画面下最低显示亮度达到更低的水平,以此换来更高的动态对比度。而为了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各大厂商纷纷在动态对比度上做文章,争相推出拥有更高动态对比度的产品。

  支持动态对比度越高越好的观点就认为,动态对比度技术有助于将黑暗画面下的细节显现出来,在游戏以及电影中,由于黑暗的画面比较多,这时候配备动态对比度技术的LCD就可以将画面的层次感体现出来,将细节展示出来。动态对比度越高,细节显示就更出色,层次感就更强。

  而反对动态对比度越高越好的观点就认为,确实动态对比度技术在黑暗画面里可以分清层次,突出细节。但是,动态对比度并不是越高越好,3000:1与5000:1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区别,或者说,区别是看不出来的,盲目追求超高动态对比度是不明智的,而且过高的动态对比度,还将造成色彩的失真以及视觉的疲劳。

  首先要肯定动态对比度技术的优势,但是在动态对比度是否越高越好这个问题上,笔者同样也持保留态度。主要是目前各厂商对动态对比度的标识并不统一,部分产品存在虚标问题,另外,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动态对比度大小的区别确实不易看出来。

误区四:LCD尺寸越大越好



  24寸宽屏LCD越降越低,目前已经降到了1499元,而28寸宽屏LCD亦降到了1999元,这令很多人感觉非常欣喜。面对着1199元的22寸宽屏LCD与1499元的24寸宽屏,很多人都会倾向于选择24寸宽屏LCD;面对着1499元的24寸宽屏LCD与1999元的宽屏LCD,很多的人又会倾向于选择28寸宽屏LCD,但是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LCD是否越大越好呢?


  支持LCD尺寸越大越好的观点就认为,首先,大屏液晶显示器目前的性价比非常高,对24英寸宽屏LCD为例,其目前最低已经达到了2499元,而一线主流的22英寸宽屏LCD目前报价也在2300元左右,在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选择24英寸宽屏LCD无疑更加划算,毕竟多了2英寸的显示尺寸。另外,就像电视机一样,液晶显示器自然也是越大越好,可以显得更多的内容,看起来也更爽一些。

  而反对LCD尺寸越大越好的观点由认为,液晶显示器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液晶显示器毕竟不是液晶电视,必须考虑一个与用户之间距离的问题,一般认为,24英寸宽屏LCD已经是桌面液晶显示器的极限了,再大的尺寸操作起来就不舒服了。另外,在尺寸之外,用户更应该考虑的就是产品的性能,功能问题,而不是仅仅只看尺寸与价格。

  事实上,这个问题其实主要是视乎用户自己的喜好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而定,大屏液晶显示器有大屏液晶显示器的好处, 但是关键就是看自己的实际需要,而不是盲目地说越大就越好。

误区五:灰阶响应时间越小越好

  LCD的老用户们肯定还记得,以前LCD刚刚面世时,由于响应时间慢,其拖影的现象非常严重,文本应用还可以满足,一旦看电影或者是玩游戏,那就完全是惨不忍睹了。而当LCD发展至今,拖影问题已经基本被解决了。目前主流市场上的LCD,其响应时间普遍均为5ms与2ms。很多消费者在购买LCD时,就特别指定一定要2ms的,那么,响应时间是否越小越好呢?


  目前厂商所标称的响应时间,一般就是黑白响应时间以及灰阶响应时间(对于TN面板而言),所谓黑白响应时间是液晶显示器各像素点对输入信号反应的速度,即像素由暗转亮或由亮转暗所需要的时间,而标称值则基本以“黑—白—黑”全程响应时间作为标准。目前主流的产品都能达到8ms的黑白响应时间。而相对黑白响应时间而言,目前很多产品都是采用了灰阶技术,所谓的灰阶响应时间表示液晶显示器从某一个灰阶到另一个灰阶之间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即液晶单元从一个角度转到另一个角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体现了LCD各种彩色变化(即灰阶变化)的真实速度。这主要是由于在日常的应用中,多数屏幕内容不会只是黑白间的转换,而是五颜六色的多彩画面,或深浅不同的层次变化。

  而在消费者的购买过程中,很多商家就会利用消费者对于LCD响应时间的盲目追求,来吸引消费者购买一些高利润的产品,那么事实上,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响应时间呢?其实从理论的角度来看,由于人眼中存在“视觉残留”的现象,高速运动的画面在人脑中会形成短暂的印象,只要画面显示速度达到每秒24张,就不会有拖影的问题,而这个标准,反映到LCD的响应时间上,则是30MS,也就是说,任何一款LCD实际上都可以满足这个标准。但是由于厂商片面追求参数好看,基本都只用那个最优秀的灰阶响应时间来标识一台LCD的响应时间,也就是说,其只对某一灰阶有效,因此并不具备太高的参考意义,从这一点来看,大家完全可以不必太过在乎5MS与2MS灰阶响应时间的差距。

  此外,响应时间还有一个过冲的问题。所谓的过冲,就是响应过快造成的视讯噪音,目前厂商为了提高产品的卖点,都不余余力地缩短其响应时间,但是如果过分的缩短超出一个临界值的时候,就会产生过冲,反而会造成显示出错的问题。

  因此综合而言,响应时间其实并非越快越好,大家在选购液晶显示器的时候,也不必太过于追求极速的响应时间。

误区六:附加功能很重要



  很多消费者在选择LCD时,除了LCD的性能参数外,往往还会考虑产品的附加功能,比如有没有带音箱设计,有没有带摄像头设计,有没有多功能支架等。甚至有些用户以这些功能作为衡量一台LCD好坏的指标。但是,这些功能是否真的很重要呢?

摄像头

  液晶显示器的多功能设计到底有没有作用,其实这点必须是针对不同应用的用户来分析。首先,我们先来说哪些多功能设计是完全没有意义的。对于LCD而言,首推的鸡肋附加功能当属内置音箱。LCD音箱设计源于液晶电视,本来是为方便用户使用而设计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大部分配备了内置音箱的LCD的音质实在令人不敢恭唯。大部分液晶显示器的内置音箱,充其量不过就是个发音喇叭,除了声音效果非常差之外,就连最简单的静音按钮和耳机插孔等也不配备。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根本不需要去考虑普通LCD的音箱设计。
多功能支架 

  除了内置音箱外,USB接口、读卡器以及内置的摄像头、麦克风也是属于可有可无的设计,外接USB接口、读卡器并不麻烦,成本也才10块钱左右,至于摄像头、麦克风同样是可有可无的,LCD集成的摄像头转动不变,而内置的麦克风根本不好用,谁会无聊到贴着LCD去讲话。而诸如旋屏,可升降底座设计,多接口设计这些功能,则是对部分用户有意义而言。旋屏功能是指用户可以将LCD的屏幕竖着使用,这对于要做财务报表,Excel的用户来说是比较方便的,但是对于普通的家庭用户而言则基本没有意义。

  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不要迷信多功能就是好,而是要理性分析这些功能有没有实用意义,以及自己是否真的需要。

误区七:低端产品也要选一线大牌


  不少普通消费者在购买LCD时,一定会认准三星,LG,AOC等一线大品牌,而对于长城、明基等品牌则视而不见。这与消费者购物选名牌的心理有很大的关系,在很多人的字典里,名牌就意味着高质量、高性能。但是,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品牌也要看实际需要


  一般而言,名牌LCD在工艺设计,在性能功能方面均要比同等定位的其他品牌的产品高一些,但是,其价格也要比其他品牌高出很多。就像三星最便宜的21.5寸LCD也要1199元,而长城同样定位的产品则只需要999元,而且性能规格并不比三星的差。这就是很大的差别了。

  不少消费者认为,名牌LCD的做工用料都要好很多。其实这并不一定正确。就像三星LCD,其并不是全部都采用三星原厂面板的,一些入门级产品,采用的是台系面板。与其他品牌相比,也就是品牌不同而已,但是实际表现并无区别,而价格就依然要比其他品牌高。对于这类产品而言,品牌的意义就不是很大。而对于没有工厂的品牌而言,品牌的意义也不是很大,就比如一线品牌优派,其产品都是贴牌生产的,影响其产品质量的,是优派给的加工费而已。

  而对于高端产品而言,品牌的意义就相对要更大一些。毕竟名牌在一些独创技术方面会有更强的实力,其高端产品对于要求较高的用户而言,确实是很不错的选择,在这一点上,二三线品牌是无法与一线品牌相竞争的。笔者的观点就是,买啥品牌,关键还是看自己的需要,切勿盲目迷信品牌效应追求名牌。对于经济型的用户来说,购买二三线品牌是比较高性价比的选择,而且这些产品也不会存在说肯定质量就比一线品牌差的问题,其实电子产品都有个体差异问题,只要不是杂牌产品,都是可以信得过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实际看产品,而不是只听品牌就决定选购产品。

误区八:液晶显示器仅仅是面板+模具

  一些消费者在选购液晶显示器的时候,都会注意LCD采用的是什么面板。不少人认为,LCD所采用的面板决定一切,面板性能强,LCD自然也不会差。而采用同一型号面板的LCD,其性能表现肯定也不会有太大的不同。


  对于这种理论,我们可以归结为液晶显示器=面板+模具论,也就是说,LCD仅仅就是液晶面板加上外观模具,其成本的区别就在于其采用的模具的用料以及工艺。但是,LCD是否就真的只是面板+模具呢?采用同一型号面板的LCD,其性能表现是否就没有差别呢?


  事实上,在面板+模具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影响到LCD的因素,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元素就是控制IC。两款LCD,可能采用的面板型号是一样的,外观模具也相差不多,但是由于控制IC不同,其显示效果就会明显有区别。还原色彩更加准确的控制IC,可以令LCD的显示效果更加出彩。比如一些专业级别的LCD,其控制IC内部配备12bit LUT,能够从约686亿种颜色中筛选出10亿种最佳颜色,在还原物体的色彩上更加准确。

面板之外,控制芯片亦重要


  除此之外,在LCD的调节菜单方面,对LCD的实际表现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最简单的比如情景模式的应用,很多LCD上都拥有“文本、视频、游戏”等情景模式的预置,但是有些LCD调节到相应的情景模式之后,并不能给用户很舒服的感觉。这里就可以看出LCD厂商在软件、驱动研发方面的实力。

  因此,液晶显示器绝对不仅仅是面板+模具,单凭面板来厘定LCD好坏的标准是不可取的。

误区九:大屏LCD得配中高端显卡



  近期液晶显示器价格雪崩,大屏液晶显示器价格下降非常厉害,其中,22英寸宽屏液晶显示器已经开始取代19英寸宽屏LCD的地位,成为新的主流之选。对于不少主流消费者而言,大家已经开始习惯将22英寸宽屏LCD作为第一选择。但是,在这个时候,一些声音却显得不是特别协调,不少人认为,搭配22英寸宽屏LCD一定需要独立显卡,如果用主流的集成平台来搭配22英寸宽屏LCD,那么根本就是乱搭配,集成显卡根本无法支持大屏LCD。

  对于这种说法,其实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来判断,而不能一杆子扫倒一船人,把集成平台都排除在22英寸大屏LCD的阵营之外。

跑跑卡丁车并不需要中高端独立显卡

  目前主流的集成平台为AMD 780G、NV GF8200等,以AMD 780G为例,其集成了Radeon HD 3200显示核心,用最新的55nm制程工艺,采用统一渲染架构,内置40个通用标量着色器和4个ROP单元,Radeon HD 3200集成UVD硬解码单元,凭借它可以轻松播放H.264和VC-1格式的1080P高清视频,彻底不再依赖CPU软解码。而GF8200的性能与AMD 780G也相差不多。由于集成平台的性价比非常高,因此很多主流的装机用户均采用了集成平台,此前主流的选择是采用集成平台搭配19英寸宽屏LCD,而在22英寸宽屏LCD开始取代19英寸宽屏时,大家自然开始用集成平台来搭配22英寸宽屏LCD了,问题也正由此而来,集成平台是否真的不支持大屏LCD呢?
播放高清也不是非独立显卡不可 

  事实上,集成平台并不是不能支持大屏LCD,主流的集成平台全部可以支持1680*1050分辨率的大屏LCD,并不存在不支持问题。所谓的不支持,是指用集成平台搭配大屏LCD,在1680*1050分辨率根本完不了3D游戏的问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集成平台在19英寸宽屏LCD 1440*900的分辨率下,也基本是玩不了大型3D游戏的,这是集成显示核心的性能瓶颈。只是在1680*1050分辨率下会更加突出而已。

  玩不了大型3D游戏,并不代表玩不了游戏,比如目前网络非常火爆的《跑跑卡丁车》、《劲舞团》完全可以在集成平台搭配22英寸宽屏LCD的平台上流畅运行。至于高清视频方面,由于目前主流CPU的性能都非常不错,可以分担高清解码的压力,而且集成显示核心的性能也不弱,因此,只要用户不要太又要一边看高清视频,还得开着BT,同时在压缩视频,单纯的欣赏高清视频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误区十:节能LCD完美无缺



  随着绿色奥运概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购买液晶显示器时都会更加注重产品的环保节能性能。而不少厂商也是大打节能环保牌,近期最为流行的就是低功耗的液晶显示器。但是,这些所谓标榜节能的LCD,是否是真的节能呢?

减少灯管就能降低功耗 

  从目前厂商力推的节能LCD的原理来看,主流的节能LCD主要是通过降低液晶显示器亮度,以及控制其待机功耗来达到节能目的。虽然在甘种程度上可以达到降低功耗的作用,但是,这并不表示这些产品都是节能的。
左为250流明,右为300流明,可以看出,250流明的LCD明显暗淡

  首先,不少节能LCD的标准亮度均为250流明,均低于主流LCD 300流明的标准,大家知道,LCD的亮度越高,其耗电自然也就是越高,当其亮度完全为0的时候,也就是其耗电最小的时候。事实上,LCD的亮度是可以由用户自己调节的,只要把亮度调低了,也一样可以达到降低功耗的效果。这样实际比这些所谓节能的LCD更加方便,因为后者已经把最高亮度设置成为了250流明,当用户在欣赏高清视频、玩游戏时,往往需要更高的LCD亮度,但是250流明无疑会造成制约。另外,一些产品更是通过减少灯管的数量,提高灯管的亮度来达能降低功耗的目的,这样会令灯管的寿命大大降低。

  第二,一些LCD厂商会在待机功耗上做文章,所谓的待机,就是没有输入信号时LCD的状态,目前主流LCD的待机功耗是不高于2W,而以节能自居的LCD的待机功耗则可以达到不足1W甚至更低,看起来当然更节能呢。但是这些产品往往忽视一个细节,对于家庭用户而言,谁会吃饱了没事做,在不用电脑的时候,让显示器待机呢?往往都是关机的时候直接把电源也关了,何来的待机功耗呢,这样更加环保。当然了,对于网吧,单位这些集体用户来说,减少待机功耗在一定特定应用下还是有意义的。

总结

  以上是我们为大家总结的购买LCD的10大误区。其中不少是很多消费者争论已久的问题。事实上,不少人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很难接受另外的观点,这样反而会影响自己的判断。笔者就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多综合其他不同的观点,仔细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最正确的结论,当然,千万别忘了亲自去看一看,眼见为实,这才最重要。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