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音视频处理芯片、国内首条液晶屏模组生产线、业内首批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国内首批LED液晶电视、首批55寸超大液晶电视……这些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海信人三十年的不懈努力。
企业的生存之本是产品,而产品的生存之本则是创新。在平板电视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价格在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中已经不具备决定性的影响,真正吸引消费者的往往是产品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特色。
有特色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才能“叫好又叫座”,许多企业都明白这个道理,然而,做出特色谈何容易,没有背后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没有雄厚的研发实力,创新就是一句空谈。
从CRT到平板时代,国内彩电企业经历着痛苦的蜕变。由于平板电视从芯片到屏幕、模组,外资企业紧握产业上游资源,国内企业在技术核心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沦为外资品牌的装配车间。由于缺乏对上游资源的掌控,成本控制成一纸空谈,利润空间非常有限。
在外资企业技术成熟的条件下进行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许多人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但徒劳无功,反而会加速国内企业的衰落。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海信人坚信技术创新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为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自建厂初期,海信就坚定了自身“技术型”企业的定位。注重研发人员培养,注重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海信的企业传统。经历了三十年的沉淀,如今的海信已经拥有一支强大的研发队伍,企业实验室建设也颇具规模。2003年,青岛市在海信建设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04年5月,海信成为首批科技部实施的国家创新体系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试点企业之一,探索在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007年7月,科技部正式公布了首批企业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内唯一一家国家级数字多媒体技术重点实验室花落海信。
宝剑锋自磨砺出,今天,海信的技术创新已经硕果累累。2004年2月,海信国内首家推出1080P高清电视;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从而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而无“中国芯”的历史;2007年9月,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建成投产;2008年7月,海信完全自主研发全球最薄的42寸LED液晶电视TLM42T08GP批量上市;2008年12月,国内首批55寸大屏液晶上市……
三十年的不懈的创新,成就了海信的品牌价值。2005年,海信电视市场占有率由2003年的第五位一跃升至第一位,并一直保持至今。对技术创新的执着,成就了海信国产彩电王牌的地位。海信三十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创新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