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到过上海松江出口加工区的迪斯尼公司亚太及拉美总裁Daniel Solnicki,昨天高兴极了。他没想到,在这个偏僻的一角,全球技术最为先进的蓝光DVD生产线将正式投产。
“今年3月,我们将和新索公司共同研发一个蓝光节目系列,作品将从这座工厂出货。”他对记者说。
比他高兴的还有很多文化、影音巨头。
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兼新汇文化娱乐集团董事长黎瑞刚、索尼全球光盘及数码集团总裁Dieter Daum、索尼电影执行副总裁Matt Brown (迈特·布朗)、中影集团版权总经理蒋德富等人齐齐出现在上海新索音乐有限公司(下称“新索公司”),共同启动了这个项目。
而就在昨天,至少7部最新电影就在新的蓝光生产线上正式压制。
补足本土蓝光产业链
新索公司是由上海文广集团控股旗下新汇集团、上海精神文明投资有限公司、索尼光盘数码集团共同投资设立的光盘生产企业,也是中国第一家音乐文化行业的中外合资企业。三方持股比例分别为41%、10%和49%。
新索公司总经理吴晓对记者表示,这一项目去年便已开始动工,生产线来自索尼,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蓝光复制设备,大约月产50万片BD25(单面容量25G)或40万片BD50(双面容量50G)蓝光光盘。
“这也是目前全球单条产能最高的生产线,产能开足的话,能占全球蓝光光盘复制产能的70%以上。”吴晓对记者表示,该项目总投资大约为7000万元。
他透露,光盘行业一直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监管,过去几年,蓝光DVD光盘在国内还不能进口,虽然影视娱乐业在内容方面越来越丰富,但因蓝光生产线无法在国内量产,公众基本上无法体验到蓝光新技术带来的高清内容。
他说,新索双面50G容量蓝光DVD生产线投产,意味着中国蓝光产业链已正式塑造完成。
不过,对手已迅速叫板新索了。昨天,大连华录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前天,该公司单面25G容量的蓝光DVD已正式投产,它才是真正补足蓝光产业链的功臣。
新索市场部总监胡群对本报强调,大连华录的光盘容量仅为25G,而国际影视巨头支持的则是新索代表的50G容量,“而且,它的生产线不是索尼的,在生产技术上根本无法与新索相比。”
蓝光产业“放下身段”
但是,新索蓝光DVD生产项目的投产,仍掩饰不住本土蓝光产业链面对现实消费的尴尬:由于目前蓝光DVD播放机、蓝光DVD碟片价格过高,并没有真正刺激起本土公众的消费热情。
索尼上海公司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该公司蓝光播放机仍在4000元左右。松下、先锋等公司的产品价格也在3000元至5000元之间。国产品牌虽然便宜,但也接近2000元。而传统DVD播放机价格目前甚至降至100元以下。
更让人尴尬的是,一张蓝光DVD碟片(有内容)价格在175元至230元之间,这几乎等于传统正版DVD碟片价格的10到20倍。
吴晓坦陈,蓝光DVD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消费者主要是高端人群与专业团体,真正的普及还需要一段时间。
蓝光产业是一个由内容驱动的产业。随着蓝光电影、蓝光音乐片源数量丰富,碟机与碟片的售价也会大幅下降,吴晓说。
截至目前,本土大约仅有20部真正蓝光电影,片源远远不足。Matt Brown表示,2009年,公司打算将100个影像作品引入中国,希望刺激蓝光市场需求。
但中影集团旗下华韵影视光盘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程晓阳透露,“20部”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每年审查通过的海外蓝光DVD数量,而这也是本土音像企业努力“蓝光化”的动力。
中国蓝光市场确实已经具有高速增长的基础。根据新索公司的统计,截至目前,中国大约2000万家庭已购买高清电视,只要配备蓝光播放器,就可以体验蓝光DVD的高清效果。中国目前仅拥有大约10万台蓝光播放器,而全球已达1000多万台,已占传统DVD电影市场的10%。
吴晓表示,当初DVD取代VCD时,也经历过类似的市场阶段,而目前DVD几乎已进入每个家庭,随着蓝光产业链的完善,尤其是新索生产项目正式量产,中国蓝光普及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