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国家公布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要“建设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
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2800万。
2008年1月1日,北京地区开始播出数字高清晰度和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标志着我国地面电视数字化转换工作的正式启动。
2008年6月9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直播卫星——中星9号。2008年7月8日,中星9号直播卫星圆满完成各项在轨测试,通过了在轨交付评审,正式交由中国直播卫星有限公司管理运营。至此,集有线、地面、卫星传输于一体的数字电视网络已经初见端倪。
中国目前约有3.6亿户电视家庭,其中近1.4亿户的有线电视用户主要集中在城市里,剩下的2亿多的地面模拟电视用户大多居住在广袤的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照此看来:有线电视的数字化改造可以服务1.4亿的城市用户,地面数字电视可以服务2亿多的原地面模拟电视用户,直播卫星电视更是可以为全国的70多万个20户以上的通电自然村的原广播电视覆盖盲区的上亿农民献上一份精神文明大餐。
然而,看似井水不犯河水的数字电视网络建设起来之后,兄弟们却要开始“掐架”了。
地面数字电视
原来的地面模拟电视不仅信号质量差,而且传输能力也很有限。为了防止邻频同频以及镜像干扰,模拟无线时代的地面传输遵循着“隔五制”的频道使用原则,一个频道被使用,其周围的5个邻频都不能动用,本来就不富裕的VHF和UHF频段范围经这样一“隔”,基本上也就只能传输包括央视1套、7套、当地省卫视和地、市共计5个左右的电视频道节目了。
地面数字电视
纵然要比模拟电视好很多,但是在地面数字电视的家庭普及率达到85%之前,地面模拟电视是不能停播的,原频道资源也就不可能让出来,要采取模、数信号同播方式,而这个同播期一般需要十年。
地面数字电视
启动后,虽然可以利用原先“隔五制”隔出来的那部分原禁用频道频率,一个8MHz的频段也可以多传好几套节目,但是资源毕竟还是有限。再考虑到用于移动车载电视、移动多媒体手持电视,甚至以后有可能的WiMAX使用频段,地面数字电视可能播出的节目频道也就没多少了。
节目的丰富性不够,作为独立的电视网来运营自然竞争力就不足了。
直播卫星电视
直播卫星一上天容量就是200多个频道,而且一颗卫星就覆盖了全国。目前规划的47个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道不过才用了22个转发器中的4个,还不到1/5。
同样都是中国的公民,只让那70多万户原来电视覆盖盲村的村民享受,而不让其他的3.6亿户城乡居民使用,显然是有失公平的。而且,城市的用户即使接收了,也不会增加卫星本身的负担,只要是卫星的覆盖范围之内,多少人接收对它来说都没有区别。
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缩小城乡剪刀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偏远地区的农民兄弟都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精神文明生活是没错的。但是,他们的消费能力毕竟有限,直播星不可能把所有的转发器全部用于专门为他们提供的服务上。而且卫星是有寿命的,最多运行个十几年也就没燃料了,目前通行的卫星资产折旧都是按8年计算。这么贵的卫星,闲一天折合出来都是不少“银子”啊(据传:卫星上天之后,每天的运维费用“相当于一辆奥迪A8”)。
于是,竞争就产生了!
直播星对地面数字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直播星来了,有线网危矣。不管你是否承认,这确实是替代与被替代的关系,只不过是早晚的问题。
有线数字电视
近几年,各地有线网络都在数字化改造,其中不少地方都采用了整体平移的方案,因而数字化改造的速度推进得很快,截至2007年底,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经达到2800万户了。但是,数字化改造本身并不能盈利,整体平移送下去的机顶盒更是花费了很大成本,现在冒出直播卫星这个可能直接竞争的对手来,实在是不好办。
虽然战斗还没有打响,但已经可以看到排兵布阵了。很明显,直播星打算“农村包围城市”,先拿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财政拨款,在为70多万个通电自然村的2000多万户乡亲们送去精神文明的同时也就牢牢地占据了中国广袤的农村根据地。目前的2亿多地面模拟电视用户自然也不会甘于只接收那5套低质量的模拟电视节目,而数字地面电视的传输能力也比较有限,投诚直播星看起来也只是时间的问题。当直播星占领了中国电视用户半壁江山之后,它会停止向城市扩张吗?
经济发达地区的有线网络基本都完成了整体平移,由于送给用户的数字电视机顶盒都不可能与直播星兼容,所以在这些地区,直播星和有线网只能是直接竞争的关系。但是欠发达地区还没有整体平移的有线网络,与直播星就有合作的可能性了。
笔者以为:数字化、双向改造后的有线网本身与直播星是可以互补的,但是问题出在占整体平移花费近80%的机顶盒上,如果合作,那么这些送下去的盒子谁来埋单?
面对直播星的悄然进攻,有线网如何防守?
有线网数字化之后虽然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但是获得了大量的带宽资源,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就是财富。付费频道只是有线网可开发的增值业务中很小的一部分,目前的付费频道不好做也不会影响有线网络公司开展更多的增值业务。
双向互动自然是有线网面对直播星最强的杀手锏!有些城市的有线网已经在做互联网接入,但是出口带宽捏在别人的手里,忙活半天好容易上点用户,不久就又因为带宽受限而纷纷离网。而IPTV业务目前一直是电信和原中国网通在推动,前不久中国电信还启动了基于IPTV2.0平台近60万的终端集采。
《2008IPTV年中评述》中说:电信重组改变了现有电信运营商的格局,而电信的调整则会多少影响现有业务的步伐,譬如网通在这方面就影响较大,但无论从运营商的战略意图还是IPTV对固网业务的价值来看,IPTV还将是他们的发展重点。从重组后的发展来看,中国电信将是IPTV发展的先行者,新联通则是IPTV业务的追随者,而移动将凭借其资金实力,将IPTV作为其发展固网业务的主要手段,为产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助力。
看似前有阻敌,后有追兵,有线网络如何突围?IPTV将拯救有线网运营商!
面对直播星,有线网的广播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所以,有线网与直播星在广播电视业务上直面竞争自然要吃亏。IPTV就不同了,虽然广电没有足够的出口带宽(笔者个人以为广电直接做Internet宽带接入,抢电信的“生意”也是不现实的),但是IPTV业务运营的核心问题并不在接入带宽上而是在内容上,这是电信的弱项。
回想当年的“移动梦网”,Internet的接入带宽也不宽,与电信、网通的接口也受限制(2002年、2003年的SP选择服务器机房的时候应该都很有体会),但是移动梦网却能把增值业务做到让电信、网通都很羡慕的境地。
为什么?就因为移动梦网是一个WalledGarden(围墙花园),有了围墙,用户就跑不掉了,还能坐地收钱。
有线网双向改造后做IPTV正是打造WalledGarden的大好机会,内容也不是问题,如果有线运营商能够学习移动梦网最初吸引SP时的合作态度的话,必将有大量的内容搬迁到广电网上。当然这时还会有一个将跨越各地方有线网络公司割据的新角色出现——有线网络的虚拟运营商!
如此,有线、地面、卫星三个数字电视网络之间的分工合作其实就已经大体出来了。
广电行业内的“三网融合”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竞争与合作有时候也不是完全对立的,所以,笔者对有线、地面、卫星、移动之间的合作机会看得更乐观一些。笔者设想,只要稍做调整,一个全新的广电行业内的“三网融合”很有可能发生。
首先,直播卫星电视网的定位为全国性的电视节目的集成平台。卫星直播到户(DTH)是最经济的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方式,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一颗卫星就全部搞定了,乡村可以一户单装一个天线,城市可以一楼共用一个天线(城里的住宅比较密集,很多塔楼的住户都没有“面南见天”的条件,所以也不可能家家都装卫星天线,于是有线电视又回到曾经起源的共用天线年代)。
一颗卫星就能传输200多个频道,而且以现在的技术三星共轨、四星共轨都已经实现了,容量不是问题。这样,各地的广播电视就都可以覆盖全国,中央频道、省级频道、付费频道统统都可以直接上星,用户是否能够收看可以依靠CA来管理控制,如此一来,中国广播电视节目播出的大一统就可能实现了。
其次,每个城市的地面数字电视网可以作为本地节目的传输通道。每个地市的当地电视台自己制作的本地节目主要也就是面向本地的老百姓播出的,上卫星播到全国也没有必要(成本也高),有几个频道播也就够用了,省下来的频率资源可以提供其他更能卖上价钱的服务。
最后,有线数字电视网本来也不是节目运营单位,仍然去做其擅长的网络维护工作。只是服务将分成两部分:干线网部分,大部分城市的干线网已经是光纤到楼,这部分的网络资源可以发挥其双向的优势,作为交互式电视、订阅式电视节目等增值电视/电信服务的传输通道和服务平台(也就是之前所描述的IPTV业务);入户网部分,可以与直播星、地面数字电视合作,城市里的住房大多比较密集,对无线信号的传输经常会造成一些屏蔽,因此,以楼宇为单位,每栋楼上架设一套共用的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装置,再通过入户的HFC分配到每家每户应该是一个很不错的解决方案。
直播星成为了全国性的电视节目集成平台,各地的节目统一上星也有利于政府管控。地面无线归当地电视台管,本地的节目由当地电视台自己播出。城市的居民楼仍然可以不允许私装卫星天线,由各地有线网络公司来管控,每栋楼一套共用天线,各家还是通过墙上的HFC接到电视机上看。选择哪些频道服务由每家的CA卡控制,基本包、付费频道依然可以按照现在设计那一套标准执行。
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服务本质内容其实仍然没变,只是头端多了一些而已,当然,以一栋楼为单位的信号分配放大器就不会像现在有线网络公司使用的头端那么昂贵了。从此,三个数字电视网就手拉着手一同走进融合的大传媒时代。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