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视的销量和价格一直是此涨彼消。近年来,中国家庭逐渐普及的平板电视今年市场价格集体“高空跳水”。
技术革新、比拼引发价格跳水
2008年,制造平板电视产品所需的塑料等基础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超过了15%。平板电视厂商为何能在原材料上涨的情况下集体掀起降价热潮,业内人士从诸多方面分析了原因。
首先是面板生产成本的下降,直接影响了平板电视整机价格的下调,不管是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平板电视,液晶面板的成本始终占整机价格的80%左右,这个比率几年来基本保持不变。
业内人士介绍,今年上游面板大幅降价,客观增大了平板电视的降价空间。
面板降价表面上看是供大于求的结果,业内也有某些面板生产企业将减产以稳定价格的说法。实际上,面板降价的深层次原因是技术的革新,沈阳国美采销中心业务总监助理洪日介绍说:“目前平板电视液晶屏换代,已经有了从7代、8代到8.5代,甚至9代的说法,换代产品意味着降低了成本,因为就9代来说,技术上比8代有所提高,而生产成本并没有太大变化,所以9代的价格不一定比8代贵很多,但随着9代的上市,8代的产品就必须随之大幅度降价。”
另一方面,产品换代的实质是技术的变革,平板电视发展过程中,清晰度等成像效果因素不断提升,原来技术较差的产品不得不降价,或者退市。
业内人士举了2008年平板电视发展中具有显著意义的一个例子从普通高清到“全高清”的演变。这个演变过程中,所有的平板电视厂商都在拼技术,洪日介绍说:“例如,海信、LG、三星等品牌在推进全高清数字化电视过程的同时,也在有意地淘汰原有的技术。”
“在2007年的时候,国产品牌和外资品牌是成本上的血拼,那时候国产品牌没有自己的面板技术,在比拼中处境艰难。”一位彩电销售专家评论说,“而到了2008年,海信率先自出研发技术,摆脱了以往国产品牌成本不得不受控的困境,并赢得利润。目前,康佳、创维也引进了自己的面板生产线。”
频频降价恐留“硬伤”?
平板电视屡屡降价,对有购买意向的消费者来说绝对是好事,大额的优惠给消费者带来更多利益。但业内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外资品牌电视在2008年的频频降价,导致了国产品牌不得不随之降价的事实。
研究外资品牌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却发现一些产品销售可以构得上“倾销”的说法,有人称这样的现象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利,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硬伤”。
对此,某品牌平板电视辽宁区域销售经理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他说:“目前来看,降价是一种普遍行为,外资品牌和国产品牌都存在,只是两者的降价方式不同,给消费者带来一些感觉误差。比如国产品牌平板电视的降价是缓慢的,平时有降价行为,节假日也有降价行为,降价幅度是持续平稳的,消费者不易察觉;而外资品牌则平时降价幅度较小,在节假日猛降,给消费者留下的印象是外资品牌降价比较多。”
几位业内人士一致认为,目前来看,小尺寸的平板电视降价幅度已经达到了一定限度,再降的幅度不会太大。因为它们的利润空间遭到了挤压,在技术上也已经普遍成熟,倒是大尺寸平板电视,从技术上来说,降价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某品牌电视的销售经理向记者介绍说:“目前来看,外资品牌平板电视利润的绝大部分来自于高价位的大屏平板。品牌之间的竞争也显现为争夺大屏市场,用‘以大带小’的方式来获取利润。”
未来平板电视市场胜在“核心技术”
平板电视的价格不会无限制地下调,经历大浪淘沙的洗礼,谁具备优势的成本控制能力,谁就能稳固占领市场。
从目前平板电视市场状况看,由于奥运赛事的牵动,全高清、丰富的运动表现力成为消费者关注的产品性能焦点。同时,一些平板电视厂商也在节能、环保等产品性能的提高上花费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他们把这些要素看作产品研发的重要方面,各个品牌正在进行着无硝烟的技术战争,未来还会出现哪些应势而生的平板新技术,现在还无法一一预知。但诸多业内人士达成一个共识:毫无疑问,当一种技术成为一段时期的核心技术,那么围绕它开展的竞争将成为平板电视品牌决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