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系统开放的完整性及未来业务发展的思路考虑,开放的IPTV体系架构及相关接口如图1所示。本文为了描述方便,对每个接口分别进行了标注。

图1 开放的IPTV体系架构及接口
从图1中可以看出,IPTV标准化体系架构可以分为机顶盒、IPTV业务管理系统、基本业务能力系统、增值业务系统、内容管理平台、运营支撑系统等独立模块,各模块之间共涉及了8个接口,各接口的功能分别如下所述。
A:机顶盒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入认证接口,用于开机接入认证以及业务的初始化和导航。该接口是所有接口中与业务相关的最基本接口,也是运营商进行IPTV业务控制的关键接口,主要由运营商根据自己的业务需求进行定义。
B:机顶盒与EPG服务及流媒体业务能力系统之间的接口,用于提供基于浏览器实现的业务能力,也是IPTV业务流之间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接口。
C:机顶盒与C/S增值业务能力系统之间的接口,用于提供基于客户端实现的业务能力。由于增值业务是运营商实现与数字电视差异化的主要内容,因此标准化的C接口能够有助于运营商快速引入增值业务,对运营商有重要意义。
D:进行机顶盒管理的接口,用于提供终端配置、终端监控、终端升级等管理能力。由于机顶盒是用户使用所有业务的载体,并且机顶盒的数量巨大,运维成本高,因此提供灵活和强大的机顶盒管理功能,对于机顶盒的运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E:基本业务能力、增值业务能力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接口,主要实现用户身份识别及业务鉴权。由于该接口是平台侧的接口,和不同的业务类型相关。
F:运营支撑系统与业务管理系统的接口,主要用于用户开、销户等信息的传递,账务信息提交等。由于IPTV是电信业务中的一种,因此该接口主要沿用现有技术。
G:内容管理平台与业务管理系统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服务信息发布、业务分成信息传递。
H:内容管理平台与业务能力系统之间的接口,用于业务内容的发布,包括节目源及元数据。
如上所述,在以上接口中,A、B两个接口作为机顶盒与平台之间的主要接口,是开放化工作中首先需要重点实现的接口。C接口是根据业务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
在IPTV的增值业务中,为了提升业务的交互体验和加强业务控制力,SP会提供许多基于Java实现的业务,较为常见的就是游戏类业务,为了和浏览器业务相区别,称之为C/S业务。
C接口就是实现相关客户端调用和控制的接口。
D接口是一个管理接口,此接口的实现是希望对不同厂商、不同功能的终端进行统一管理。如果将机顶盒也作为一个系统设备的话,那就可以类似地把D接口想象成一个网管的接口,D接口可参照TR069协议标准的扩展来实现。
E接口是业务鉴权接口,用于判断用户是否具有访问当前业务能力的权限,如果系统架构中需要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来提供业务的综合管理,则需要针对所有的业务能力系统统一此接口。
F接口主要和运营商的运营支撑系统有关,关系到业务的开通、用户和业务数据的导入,考虑到IPTV平台是分省建设的、如果能够定义并实现此接口的统一,则IPTV系统就具有了全国的通用性,而不再需要进行业务开通流程的本地化。
G、H都是内容管理平台相关的接口,考虑到IPTV中内容的管理和监控要求,建立独立的内容管理平台是必须的,因此G、H就是内容管理平台的发布接口,其中G接口用于服务包及计费信息的发布,而H接口用于业务内容的发布。C、E、G、H是业务实现相关的接口,将作为IPTV系统开放的第二阶段需求进行实现。而D、F接口是业务运营的需求,相对可以暂缓实现,将在未来IPTV系统开放工作中,进行详细定义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