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新闻

技术:双码流传输在视频服务器中的应用

数据传输网络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2009-01-27 作者:佚名
内容导航:  分页浏览 | 全文浏览

数据传输 网络视频监控的核心技术

  数字视频和声音传输所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所谓的“码流”概念。网络上传输数字视频和声音属于流媒体传输范畴,信道中传送的数据流俗称码流,码流带宽则是指传输流在信道中传送数据的速率,通常以比特/秒(bit/s)为单位。一个码流的带宽包括在该流中所有数据(已知和未知的PID,以及空包)每秒传送的比特数。视频、声音和数据从源端同时向目的地传输,并作为连续实时流在目的地被接收。这里的源指的是服务器端的应用,而目的地或称接收端是指客户端应用。

  模拟视频和声音信号经过捕获设备转换成数字形式后,其数据量是非常惊人的,必须采用压缩。所以,实现数字视频和声音传输的一般做法是:在源端先将数字视频和声音信息进行压缩,然后经由有服务质量保证的网络传输压缩码流到目的地,再在目的地将之进行解压后显示或回放出来。

  现在的两大主流压缩格式阵营分别为MPEG和H.系列。MPEG(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运动图像专家组,隶属于ISO/IEC的一个专家工作组,主要负责为数字音视频编码算法开发和制定标准。MPEG-4于1998年11月公布,是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MPEG-4传输速率在4800-6400bps之间,分辨率为176×144,可以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从而能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H.系列则是由国际电联(ITU-T)制订的,H.264标准使运动图像压缩技术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能够在较低带宽上提供高质量的图像传输,在同等的图像质量条件下,H.264的数据压缩比能比H.263高2倍,比MPEG-4高1.5倍。H.264获得优越性能的代价是计算复杂度的大幅增加,例如分层设计、多帧参论、多模式运动估计、改进的帧内预测等,这些都显著提高了预测精度,从而获得比其他标准好得多的压缩性能,但也因此对硬件处理能力和软件的架构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在目前的视频服务器领域,尚无法真正意义上实现H.264标准,所以,用于服务器的主流压缩格式还是MPEG4。

 标签:
广告联系:010-82755684 | 010-82755685 手机版:m.pjtime.com官方微博:weibo.com/pjtime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by PjTime.com,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关于投影时代 | 联系我们 | 欢迎来稿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网友评论 返回顶部 建议反馈
快速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点一下
发表评论